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16篇
化学工业   12篇
金属工艺   89篇
机械仪表   94篇
建筑科学   8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武器工业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29篇
冶金工业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石墨/铜复合材料和QCr0.5铜合金为摩擦副,在自制的销盘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不同电流密度下的摩擦磨损试验,考察石墨含量对石墨/铜复合材料载流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石墨含量的增加,石墨/铜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下降,载流效率和磨损率先下降后升高,石墨质量分数为10%时,载流效率最高,为12.5%时磨损率最低;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石墨/铜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和载流效率下降,磨损率逐渐增加;石墨/铜复合材料在载流摩擦过程中存在黏着磨损、磨粒磨损和电弧烧蚀,电流密度较大时,电弧烧蚀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52.
碳化物对冷轧条件下轧辊中裂纹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研究碳化物对冷轧过程中高铬铸铁及高钒高速钢轧辊中裂纹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裂纹萌生及扩展与碳化物的精细结构、碳化物与基体界面结构及碳化物形态有关。高铬铸铁中的M7C3具有层错结构,轧制过程中M7C3内部易于造成位错塞积而萌生裂纹,经短距离扩展后形成贯穿的主裂纹,导致轧辊迅速失效。高钒高速钢中的VC内部弥散分布着大量富钼的纳米级MC型碳化物,起到钉扎VC内部位错的作用,促使形成位错环而吸收轧制能量,裂纹不易在VC内部萌生,而主要萌生于VC与基体界面,并沿球形VC的表面扩展,扩展到VC侧面时出现裂纹钝化现象。VC与基体界面的部分共格关系能够延缓界面裂纹萌生,VC良好的形态有助于裂纹钝化,提高轧辊的抗疲劳性能及寿命。  相似文献   
53.
常温下,采用改进后的MPV-15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直流稳恒磁场对45钢销/W18Cr4V环干滑动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外磁场强度的增加,试样销的磨损质量损失先降低后增加;无磁场条件下,磨损表面呈现深沟状形貌,并出现凹坑,施加磁场后,磨损表面犁沟较浅,磨面较为平坦,随磁场强度逐渐增大,磨损表面存在粘着.  相似文献   
54.
从非晶形成理论、热喷涂制备Fe基非晶涂层两个方面对热喷涂制备Fe基合金涂层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热喷涂制备该涂层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5.
等离子喷涂陶瓷耐磨涂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传统陶瓷耐磨涂层及等离子喷涂陶瓷耐磨涂层,重点介绍了等离子喷涂陶瓷耐磨涂层的表面结构、摩擦磨损性能和磨损机制,并对等离子喷涂陶瓷涂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6.
高温合金样件无接触电磁成形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真空条件下高温合金样件的无接触电磁成形过程,结果表明,采用合适的感应器结构,电流强度,抽拉速率以及屏蔽罩有利于电磁成形过程的稳定实现;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获得了表面品质较好,内部具有定向组织特征的高温合金样件。  相似文献   
57.
电磁成形耐热不锈钢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了一种新型无接触金属熔体电磁近终成形技术及其原理,并利用20kHz电源中小尺寸耐热不锈钢的电磁成形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斜边感应器和下屏蔽罩能够达到电磁场和温度场的动态耦合,有利于获得侧表面垂直且状态稳定的钢液柱,在大量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获得了表面质量较好的圆形和椭圆形截面不锈钢构件。  相似文献   
58.
简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关于磁场条件下金属材料干摩擦学的研究现状,评述了磁场参数对金属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机制.指出今后在考虑气氛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应建立标准化试验方法及理论模型,并着重从材料微观层面对磨损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9.
在自制的载流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对紫铜/Cu-Cr合金载流摩擦副载流性能与摩擦性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载流摩擦副,摩擦系数的表现行为与载流质量的表现行为存在着相似的变化规律,摩擦系数越高、动态摩擦系数越稳定,则载流电流比也越高,载流电流的动态波动也越小.同时,摩擦副接触压力与载流电流的提高都有利于载流摩擦副获得更加稳定的接触行为,表现为摩擦副的摩擦系数提高、载流电流比提高,同时摩擦和载流过程的动态波动减小.  相似文献   
60.
滚动轴承服役过程中,因滚滑现象和残余应力的存在,使赫兹接触应力不能反映材料真实的受力状态,应力分布与实验现象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滚滑接触下材料的内部应力计算显得尤为重要。研究一种快速、简单的材料滚滑接触内部应力的计算方法,以替代耗时长的有限元法。以现有公式为基础,通过Matlab编程计算滚滑接触下材料内部的应力场;对比不同摩擦因数下2D、3D滚滑接触内部应力场的差别。结果表明:摩擦因数越大,最大剪切应力越大,位置越接近表面,与滚动方向的夹角越小;切向摩擦力使接触点两侧最大正交切应力大小及位置发生变化;随着摩擦因数增大,一侧应力值上升,位置靠近表面,另一侧反之。提出的计算方法简单、方便,其结果为解析解,便于与残余应力或其他应力结合求出真实应力场。通过实例分析发现,真实应力场能够更好地解释实验现象,对于轴承材料组织演变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