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金属工艺   21篇
机械仪表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8篇
冶金工业   13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TC4-DT钛合金高周疲劳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TC4-DT钛合金的高周疲劳性能及断口形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C4-DT钛合金的S-Ⅳ曲线(应力比R=-1)不出现呈水平线的疲劳极限,10^7次不被破坏的条件疲劳极限为550MPa,置信度为95%;疲劳裂纹源均出现在试样的表面,疲劳裂纹扩展区较大说明材料具有较高的断裂韧度;疲劳裂纹扩展区由许多解理小刻面组成,解理面上可见疲劳条带及二次裂纹,以解理断裂为主;断裂区断口表面由许多互相连接的凹坑所组成,主要表现为韧窝断裂。  相似文献   
22.
对含亮斑缺陷的TC18钛合金棒材试样通过EDS能谱及光学显微镜分析缺陷的相组成、尺寸及组织形貌,并利用显微硬度仪进一步分析热处理对缺陷区及正常区显微硬度的影响。EDS能谱及金相分析表明,亮斑为α相富集区,并有一定宽度的过渡区。经1 150℃×2 h/WQ均匀化热处理后,亮斑面积明显减小,亮斑区与过渡区的边界被弱化。进一步经840℃×1 h/FC至720℃×1 h/AC+590℃×4 h/AC常规热处理后,过渡区组织与正常区组织无明显差别,亮斑区α相含量比正常区域稍有增加,组织形貌均为网篮组织。硬度分析表明,1 150℃β相区固溶+常规固溶加时效处理后缺陷区与正常区的硬度差别很小,这表明通过β相区高温固溶预处理可以改善TC18钛合金中的微观偏析。  相似文献   
23.
混杂增强是获得高性能复合材料的有效方法,它可以兼顾2种或多种增强体的特点,使之起到相互弥补的作用,特别是由于产生的混杂效应将明显提高或改善单一增强材料的某些性能,从而扩大材料设计的自由度。因此,对于TiB与TiC原位自生混杂增强钛基复合材料方面的研究将很有意义。本文从制备方法、界面与组织及性能方面对TiC和TiB混杂增强钛基复合材料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24.
热处理对Ti12LC低成本钛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Ti12LC低成本钛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分段固溶处理后,Ti12LC合金组织中出现大量的板条状次生α相,同时板条状α相的含量随着第二阶段固溶温度的降低而增多,尺寸也相应增大。同时分段固溶+时效的热处理工艺可以明显改善Ti12LC合金的冲击韧性,且当板条状α相含量约为10%时强度和塑韧性的匹配最佳。冲击断口分析表明:与常规热处理工艺相比,经分段固溶+时效处理后的Ti12LC合金,其冲击断口中纤维区和剪切唇所占比例更大,韧窝尺寸更大且深度更深。  相似文献   
25.
研究了常规固溶+时效、双时效及固溶+预时效+时效处理对热加工态TB2钛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显微组织研究表明:通过增加低温预时效工艺,可以使经热处理后的TB2钛合金中析出的次生α相较经常规固溶+时效处理后的更加均匀、细小。力学性能分析表明:经常规固溶+时效处理后,TB2钛合金的塑性较好,但强度偏低;双时效处理可以提高TB2钛合金的强度,但塑性较差;固溶+预时效+时效处理后,TB2钛合金的强度与塑性匹配良好。进一步热处理工艺研究表明:经780℃×1 h/AC+350℃×6 h/AC+560℃×8 h/AC热处理后,TB2钛合金的强度与塑性达到最优匹配,抗拉强度为1 190 MPa,延伸率为14%。  相似文献   
26.
Ti12LC合金是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研制的一种低成本钛合金,用于取代TC11合金进行推广应用。本文对420mm Ti12LC合金铸锭进行常规锻造,得到等轴组织的170mm Ti12LC合金棒材。采用单重固溶+时效、双重固溶+时效两种不同的工艺对Ti12LC合金进行热处理,分析不同固溶工艺对Ti12LC合金显微组织及室温拉伸、室温冲击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相同的固溶冷却速率下,增加单重固溶温度,初生等轴α相含量减少,合金强度增加、塑性减小、冲击韧性减小。单重固溶+时效热处理后合金冲击韧性低、强韧性匹配差。与单重低温固溶+时效相比,合金经高温预固溶慢冷+低温固溶处理后,初生α相尺寸及相含量变化不明显,但可以获得更大尺寸的次生α相,合金的塑性稍有降低、强度增加、冲击韧性改善明显,综合力学性能匹配良好。  相似文献   
27.
针对近α型Ti600钛合金热加工抗力大、变形困难等问题,通过对实验样品分别进行5种不同氢含量的置氢处理和真空退火除氢,研究热氢处理过程中Ti600钛合金的组织结构演变和高温力学特性,探讨热氢处理对钛合金组织和高温力学行为等热加工工艺塑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对于Ti600钛合金,热氢处理后合金出现不同程度的组织细化,置氢量在0.1%~0.5%范围内,热氢处理可有效提高Ti600近α型合金的热加工工艺塑性。  相似文献   
28.
BT22钛合金及其大型锻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国内外BT22合金及其改型合金的应用现状,归纳介绍了BT22合金的锻造加工及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BT22合金在两相区低于β_转15~50℃的温度范围内多火次锻造,每火次变形量不低于60%.通过严格控制变形速率和终锻温度可制备出组织均匀、晶粒细小的锻件,经两阶段整体热处理后可获得强度、塑性和韧性的最佳匹配.针对我国的研究现状指出了BT22合金大型锻件制备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研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9.
对BT22合金在不同热加工区塑性变形后,分别进行空冷、油冷、水冷以及炉冷的热处理,随后进行室温力学性能测试。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别观测它们的组织结构和断口形貌。结果表明,合金的淬透性受冷却速度的影响很小。晶内组织细小,拉伸断口均呈现韧性断裂。合金的力学性能与α、β稳定合金化元素所决定的铝当量([A1]eq)和钼当量([Mo]eq)有关,当合金的铝当量和钼当量具有较好的匹配时,合金在具有较高的模量强化强度的同时,合金的淬透性能也较好。比铰TC4和BT22合金的[Al]eq,[MO]eq数据可见,BT22合金的[Al]eq稍有降低,但[MO]eq则有较大提高,使其与TC4合金相比虽然模量强度有所损失,但在淬透深度增加的情况下,固溶强度大大提高,弥补了由于铝当量的稍低带来的强度减少。  相似文献   
30.
形状记忆合金在微电(MEMS)应用日益受到人们重视。TiNi合金由于其优良的大变形、大回复力、耐蚀性和抗疲劳性能,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形状记忆合金。TiNi形状记忆(SMA)薄膜通常采用离子溅射法沉积而成,该方法沉积的薄膜除具有SMA功能外,还有与基体块相适应的超弹性。但由于钛属活性元素,沉积过程中力求控制钛的氧化物造成的污染。脉冲激光沉积(PLD)技术是一种简单、可靠、快捷的技术,它减少了TiNi形状记忆合金薄膜形成中的污染,且使沉积薄膜与基材合金成分的匹配良好。新加坡国际大学重点研究了利用PLD技术沉积TiNi膜及不同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