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134篇
化学工业   169篇
建筑科学   124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3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北京市北小河再生水厂MBR工艺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小河再生水厂是在原北小河污水处理厂基础上改扩建而成的,采用膜生物反应器( MBR)工艺,处理规模为6万m3/d,是目前国内市政污水处理中最大规模的MBR工程.工程于2008年4月试运行,7月正式运行,水厂运行稳定,出水水质优良,出水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中“车辆冲洗”水...  相似文献   
42.
合肥市某污水处理厂采用CASS工艺,结合该厂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了升级改造,并开展了强化脱氮效果的生产性试验研究.改造的主要工作是在原CASS反应池的主反应区增加3台高速推流器,同时对控制系统进行升级,将原来的非限制性曝气模式改为缺氧搅拌+曝气模式.结果表明,改造前的CASS工艺对COD和NH+4-N的去除效果较好,但对TN的去除效果较差;改造后,增加的缺氧搅拌时段可以有效增强反硝化效果,在出水NH+4-N浓度基本达到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的基础上,使出水TN浓度降低了约4.0 mg/L,同时节省电耗约5%.  相似文献   
43.
日本的污水处理起步较早,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建设完善,并在其精细管理下编撰为《下水道統計》.对日本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置情况进行全面统计和深入分析,期望对我国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行具有借鉴意义.污水处理环节分析包括水质水量、处理要求、工艺和处理规模分布、深度处理方法、运行和设计参数、出水回用等;污泥处理环节分析包括污泥产量、处...  相似文献   
44.
低溶解氧污泥微膨胀前后污泥硝化活性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低溶解氧微膨胀前后污泥硝化活性的变化,采用SBR反应器,平均DO浓度为0.6 mg/L~0.9 mg/L,测定污泥微膨胀前后污泥氧消耗速率曲线。结果表明:发生污泥微膨胀后,活性污泥对COD的去除能力有较大的提高,而对氨氮去除能力却有一定的下降。污泥微膨胀前后的氧消耗速率曲线显示,微膨胀前活性污泥总活性为67.72 mgO2/gVSS·h,其中硝化活性为43.12 mgO2/g VSS·h,占其总活性的63.67%;而微膨胀后活性污泥总活性为90.49 mgO2/gVSS·h,其中硝化活性为2  相似文献   
45.
对于有污泥厌氧消化系统的污水处理厂,传统方法将污泥消化液直接回流到污水厂处理工艺前端.由于污泥消化液氨氖浓度高,C/N比低,旁侧处理后再回流到污水厂主反应区,可以节省投资和运行费用,提高污水厂脱氮效果.因此单独处理污泥消化液是常规工艺的有效补充.本文分析归纳了污泥消化液旁侧处理的必要性,阐述了目前各种消化液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和实际应用情况,并提出污泥消化液旁侧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6.
大庆市给水排水管网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图纸和图表管理方式难以对管网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利用,如用地理信息系统组件技术建立的管网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实现管网的自动化管理。以大庆市给水排水管网信息管理系统为例,介绍了该系统开发的方法,以及基于组件技术给水排水管网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过程、系统功能、系统特点及数据库的设计。  相似文献   
47.
采用在线ORP和pH仪对两个平行的强化生物除磷(EBPR)SBR反应系统的厌氧放磷、缺氧吸磷和好氧吸磷过程进行监测。针对聚糖菌(GAO)和聚磷菌(PAO)的竞争和影响PAO和反硝化聚磷菌(DPAO)的各种因素,验证了以氧化还原电位(ORP)和pH作为除磷过程模糊控制参数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厌氧/好氧(A/O)SBR系统和厌氧/缺氧(A2)SBR系统除磷过程的模糊控制策略。对ORP和pH的在线检测不仅可以模糊控制厌氧放磷、缺氧吸磷和好氧吸磷过程所需时间,节约能源优化处理效果,而且可以指示系统运行效果和功能微生物种群的竞争行为。  相似文献   
48.
王琦  赵骥  但琼鹏  李夕耀  张琼  彭永臻 《化工学报》2019,70(12):4828-4834
在厌氧-好氧交替运行的序批式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SBR)中,以C/P比大于50的实际生活污水为进水,成功驯化富集聚磷菌,平均厌氧释磷量为15 mg·L-1,出水PO43--P浓度稳定小于0.5 mg·L-1。在系统运行的第74 d调整运行模式为厌氧-缺氧-好氧,在缺氧开始时短期投加NO3--N配水以驯化培养反硝化聚磷菌。保持系统内NO3--N浓度不变,在进水COD浓度为250 mg·L-1时,反硝化除磷效果最佳,平均反硝化除磷量占除磷量的比为87.1%。不同pH下反硝化除磷速率的小试证明,在pH=7.0时得到最大的比吸磷速率2.1 mg P·(g VSS·h)-1。此时调整NO3--N进水为另一个全程硝化反应器的出水,并加大排水比增加缺氧初的进水量使得反应器内缺氧时的pH接近7.0,与未改变pH时对比表明前者在缺氧段反硝化除磷速率加快。反应器共运行160 d,稳定完成COD的去除与反硝化除磷过程。  相似文献   
49.
新型厌氧处理工艺--厌氧迁移式污泥床反应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新型厌氧处理工艺——厌氧迁移式污泥床反应器(AMBR)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主要性能和颗粒污泥的培养。AMBR工艺是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和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SBR)两种工艺的基础上开发的,因而它具有运行方式灵活、结构简单、处理效果好、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和甲烷产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50.
活性污泥系统动态比耗氧速率的检测与可行性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察活性污泥系统动态比耗氧速率(RSOUR)的变化规律以及作为硝化反应过程控制参数的可行性,提出了一种在线检测、同时反馈SBR工艺活性污泥SOUR的方法.采用SBR1和SBR2两个反应器,分别接种亚硝酸盐氧化菌(NOB)和氨氧化菌(AOB)占优势的活性污泥,试验结果表明,SBR1系统反应到第290 min时,氨氧化结束,RSOUR大幅下降,每克MLSS每分钟耗氧从0.074 mg降到0.013 mg;SBR2系统反应到第206 min时,氨氧化结束,RSOUR大幅下降,每克MLSS每分钟从0.01 mg降到0.004 mg.RSOUR的骤降为硝化反应结束的特征点,此时应停止曝气.通过考察RSOUR曲线的变化规律,捕捉曲线上的特征点,可实现控制硝化反应进程,为以RSOUR为参数进行实时控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