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13篇
金属工艺   8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8篇
无线电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25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Sol—Gel法制备WO3薄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络合物sol-gel浸渍提拉法以过钨酸酯的乙醇溶液为先驱制备了WO3薄膜,研究了有机添加剂草酸对膜结构的影响,并对所得薄膜进行了红外光谱、可见光谱和SEM等测试和观察。结果表明该法能制得质量好的WO3薄膜,在溶液中加入草酸可以有效地控制裂纹扩展。因此在优化工艺条件后将能得到无裂纹的WO3薄膜。  相似文献   
22.
薄膜太阳能电池提供了低成本、大面积的无碳发电应用前景,迅猛发展的纳米科技为高转换效率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低成本制造提供了新途径。新型铜硫系半导体Cu_2ZnSnS_4(CZTS)薄膜材料具有禁带宽度与太阳辐射匹配性好、光吸收系数大、元素丰度大、价格便宜、无毒等优点,因此将成为最具发展前景的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讨论与分析了CZTS薄膜和纳米晶材料的制备及由这些材料制备绿色、低成本、高效率新型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3.
24.
殷顺湖  徐键 《材料导报》1995,9(6):70-75
论述了灵巧窗电致变色复合薄膜材料及器件的发展状况,展望了其用前景及可能引起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5.
表面微结构的制备是微光子器件制备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步骤.为了降低工艺复杂性和成本,把软刻技术与溶胶-凝胶材料相结合应用于微光子器件中光路微结构图案的制备.采用软刻工艺,即通过表面带微结构图案的弹性模板压印在玻璃或硅片上溶胶-凝胶来实现微结构图形的转移,研究重复使用PDMS模板来压印出微结构图案.用高倍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所制备的溶胶-凝胶材料的表面微结构,分析影响压印结果的因素,获得了畸变小的表面微结构,如线阵结构(1维光栅)和点阵结构(2维光栅结构)图案.  相似文献   
26.
Sb2S3薄膜在非线性光学和太阳能电池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以SbCl3为原料,用湿化学方法制备了Sb2S3薄膜.用XRD、DSC、FTIR和XPS等对薄膜进行了结构表征,用椭圆偏振仪测试了薄膜的折射率.研究结果表明所得薄膜为非晶态,其析晶温度约250 ℃,折射率约2.98,薄膜组成计量接近Sb2S3.  相似文献   
27.
徐键  黄盛 《电力信息化》2013,(12):122-125
为了提高线路差动保护通信通道可靠性,文章根据差动保护装置的通信原理与通道参数要求,提出了利用定制化ASON技术传输差动保护业务的方案,分别从通道时延管理和通道切换顺序上改进现有ASON网络自愈机制,实现了差动保护业务的抗多点故障自愈能力。经过理论分析和实际测试能够满足差动保护业务通道智能自愈的要求,可作为电力专用ASON网络产品研制和电力通信网建设和运行的参考。  相似文献   
28.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的教改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难教难学的现状进行了一些思考,并从教学大纲、教材资料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9.
利用小波变换具有易于消除噪声、运算方便、能够体现图像特征等优点,研究了基于小波变换的目标识别方法.首先采用二次B样条小波滤波器组对样本图像进行小波变换,提取多尺度边缘,然后提取不变矩,以此作为图像的特征向量,最后应用小波神经网络进行分类识别.计算机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取得了较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30.
在拉制Te-Se-X(X=Br,I)碲卤系玻璃纤维时,发现玻璃纤维和预制棒颈缩区的表面出现了折皱状结构的缺陷,这些缺陷在含碘玻璃的表面不明显,而在含溴玻璃的表面十分显著,并残留在所得玻璃纤维的表面。用SEM,EDS和光学显微镜等手段对这些缺陷进行观察的结果表明:折皱状结构是由于预制棒在受热颈缩时,因表面的卤素,硒原子的释出而导致的,当表面部分的玻璃组成跑出玻璃形成区时,表面便出现析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