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11篇
化学工业   82篇
金属工艺   6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4篇
轻工业   9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以双马来酰亚胺树脂(BMI)预聚体改性氰酸酯树脂(CE)(CE/BMI)作为基体树脂,以氧化石墨烯(GO)作为增强体,通过浇铸成型工艺制备了CE/BMI/GO复合材料。研究了GO的质量分数对CE/BMI/GO复合材料力学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GO的加入有益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的提高。GO的质量分数为0.8%时复合材料获得最好的韧性和耐磨性。对比基体树脂,CE/BMI/GO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提高了33.6%和27.6%;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分别降低了22.5%和77.6%。  相似文献   
82.
采用催化化学气相沉积法将碳纳米管(CNTs)原位生长于炭纤维(CF)表面并自组装成不同形貌的CNTs/CF杂化结构。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仪对制备的纳米/微米杂化结构进行微观形貌分析和结构表征。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碳纳米管在炭纤维表面由均匀分布状态转变为取向生长状态,并且长度及石墨化程度均不断增加。结合碳纳米管结构参数的变化,使用纳米悬臂梁模型解释了这一杂化结构的形成机理。模型分析表明,杂化结构的形貌转变是由不同温度下在炭纤维表面生长的碳纳米管的结构参数不同所造成的,因此可以通过调整相关结构参数控制碳纳米管在炭纤维表面的自组装过程。  相似文献   
83.
Parent coal tar pitch(CTP) was modified with boric acid(BA), cinnamaldehyde(CMA) and the mixture of BA and CMA, respectively. The parent CTP and three modified CTPs were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 spectroscopy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four samples were carboniz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resultant carbonized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FT-IR spectroscopy, X-ray diffraction and polarized-light microscop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rphologies and carbonization behaviors of the parent CTP and modified CTPs are quite different. The carbonization yield of the CTP modified with the mixture of BA and CMA is higher than that of CTP modified with BA or CMA only. In addition, the modification of CTP with 7 g of BA and 10 ml of CMA results in an increase in carbonization yield by 5.64%. During the pyrolysis of modified CTPs, the dehydration of BA or the distillation of CMA occurs at the temperature lower than 300 °C, and methyl and methylene groups of the modified CTPs disappear gradually as temperature rises. Furthermore, the modification of CTP by the mixture of BA and CMA results in more intensive mesophase spheres than other modified CTPs, and the modified CTP is easier to be carbonized to form graphitic carbon.  相似文献   
84.
路用沥青EVA改性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聚合物化学反应改性的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路用沥青EVA改性新方法,并制备了一种新的EVA改性路用沥青.测试结果表明,用这种新方法所得路用改性沥青的性能优于物理法EVA改性沥青的.  相似文献   
85.
路用改性沥青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述了目前路用改性沥青的研究进展,其中包括改性剂种类、改性机理和改性技术,指出路用沥青改性剂及其改性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6.
包装废PE改性沥青高低温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包装废弃物(PE)对沥青进行改性,同时解决了"白色污染"和沥青性能达不到实际应用要求的问题,通过改性沥青的高低温性能进行测试以及试验结果分析,对包装废PE改性沥青的高低温性能的机理进行了研究,表明包装废PE改性沥青具有良好的高低温性能.  相似文献   
87.
采用水热法制备碳纳米管(MWCNT)/四氧化三铁(Fe3O4)复合材料,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红外吸收光谱(FTIR)、振动样品磁强计(VSM)以及循环伏安法等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磁性能以及电化学行为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在MWCNT/Fe3O4复合材料中,磁性Fe3O4纳米颗粒能够对MWCNTs表面较好的包覆,实现了Fe3O4对MWCNTs的表面修饰;Fe3O4含量(质量分数)为62.5%的复合材料容易被磁化,常温下其饱和磁化强度(Ms)为35.89 A·m2/kg,矫顽力(Hc)为0.19 A/m,表现出良好的顺磁性;MWCNTs/Fe3O4修饰玻碳(GC)电极对H2O2的电化学响应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使其氧化还原过电位升高,氧化峰值电流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88.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红苕热塑性淀粉(TPS)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塑化淀粉共混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了甘油/尿素/乙醇胺复合增塑剂的增塑效果和结晶行为,结果表明,复合增塑剂可以使淀粉塑化,能明显抑制红苕淀粉的重结晶.甘油含量的增多可以改善TPS与HDPE的相容性,同时会引起少量重结晶,但是不会影响到材料的使用性能.此外,共混材料随热塑性淀粉中甘油含量的增多,拉伸强度逐渐下降,而断裂伸长率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89.
基于STM32的矿用电化学一氧化碳传感器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煤矿安全生产中对一氧化碳气体浓度的检测与报警,提出了一种矿用电化学一氧化碳传感器的设计方案。该方案以STM32F103c8单片机为处理核心,利用CitYTechnology生产的4cn1一氧化碳敏感元件、微弱信号放大器与Ds18820温度传感器、nRF24L01等器件,实现了矿用一氧化碳传感器的软硬件设计。采集的一氧化碳浓度数据经滤波、校标后由RS485输出给上位机,用于显示与报警,传感器参数可以通过RS485通讯或者无线通讯设定。实际测试表明,该一氧化碳传感器精度高、稳定性好、参数设定方便,适宜于矿井下需要监测一氧化碳的场所使用..  相似文献   
90.
以中温煤沥青为原料,利用热缩聚法制得中间相炭微球(MCMB).将MCMB在300℃预氧化,利用元素分析、FT-IR、XRD、HRTEM等手段,研究了预氧化后及在不同热处理温度下MCMB组成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MCMB预氧化后,氧含量增加,官能团种类增加,微晶结构变差,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杂原子逸出,官能团种类减少,微晶高度和宽度增大,层状结构逐渐规整;当热处理温度为2300℃时,石墨化度为89.53%,MCMB中几乎不存在杂原子,微晶结构极大改善,层间距为0.3363nm,接近石墨层间距,在HRTEM中可观察到显著石墨化条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