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14篇
  免费   804篇
  国内免费   528篇
电工技术   1145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838篇
化学工业   1581篇
金属工艺   670篇
机械仪表   849篇
建筑科学   1144篇
矿业工程   624篇
能源动力   292篇
轻工业   1168篇
水利工程   609篇
石油天然气   615篇
武器工业   209篇
无线电   1067篇
一般工业技术   846篇
冶金工业   497篇
原子能技术   227篇
自动化技术   1664篇
  2024年   102篇
  2023年   382篇
  2022年   416篇
  2021年   421篇
  2020年   326篇
  2019年   414篇
  2018年   418篇
  2017年   212篇
  2016年   270篇
  2015年   389篇
  2014年   747篇
  2013年   591篇
  2012年   701篇
  2011年   681篇
  2010年   584篇
  2009年   686篇
  2008年   663篇
  2007年   585篇
  2006年   537篇
  2005年   552篇
  2004年   486篇
  2003年   429篇
  2002年   364篇
  2001年   334篇
  2000年   267篇
  1999年   274篇
  1998年   203篇
  1997年   188篇
  1996年   169篇
  1995年   184篇
  1994年   182篇
  1993年   146篇
  1992年   132篇
  1991年   168篇
  1990年   144篇
  1989年   118篇
  1988年   81篇
  1987年   67篇
  1986年   73篇
  1985年   52篇
  1984年   57篇
  1983年   52篇
  1982年   42篇
  1981年   43篇
  1980年   23篇
  1979年   20篇
  1978年   11篇
  1975年   8篇
  1959年   8篇
  195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43 毫秒
121.
 近年来,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开发的连铸凝固末端重压下技术在改善连铸坯的疏松、偏析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仍存在扇形段小辊径压下厚铸坯时,应变难以渗透到铸坯芯部、不利于中心疏松改善等不足。以高效率、低成本、低能耗获得高质量厚铸坯,并实现低压缩比轧制高质量厚规格产品,仍需要进一步探索。为了更加有效地解决厚铸坯连铸凝固过程产生的中心疏松及偏析问题,提出一种全新的宽厚板坯连铸大辊径大压下(BRHR)技术并研制了BRHR设备,在宽厚板坯连铸生产线上安装、调试并运行两年多,同时配套开发了宽厚板坯连铸工艺过程预测与控制系统、二冷水工艺优化控制技术。结果表明,开发的BRHR装备与技术有利于压下应变渗透到铸坯芯部,在连铸生产线上利用凝固末端或刚完全凝固(固相分数fs=1.0)形成的大于500 ℃或大于400 ℃的大梯度温度场实施大直径辊大压下,可以显著改善宽厚板坯中心缺陷。生产实践证明,采用BRHR装备与技术使厚度为400 mm的宽厚板连铸坯缩孔、疏松及偏析得到显著改善,结合轧制工艺优化以1.90~2.53的极低压缩比轧制生产出厚度为150~200 mm的高质量特厚板,这对低成本、短流程生产高质量特厚规格产品及节能减排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2.
 为实现多固废协同利用、降低充填成本,在矿渣基全粒级细尾砂胶结充填料基础上,以流动性和抗压强度为表征,利用热闷钢渣磁选尾渣(钢尾渣)替代部分矿渣作为胶凝材料,脱硫灰和水泥熟料替代部分专用添加剂作为外加剂,采用正交试验探寻掺量规律,优化固体填充料配比,开发钢尾渣-矿渣基软性矿山充填料,并研究了外加剂与胶材比、灰砂比等因素的影响。对比分析了矿渣基准组、钢尾渣-矿渣基准组(B1)、强度最优外加剂组分钢尾渣-矿渣组(B7)等3组充填料的微观形貌及XRD图谱以探究其水化机理。结果表明,钢尾渣替代矿渣量增加、外加剂与胶材比减小,充填料浆流动性改善,但充填体抗压强度下降。强度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钢尾渣掺量大小决定强度低高,脱硫灰掺量宜高于水泥熟料。进一步调整外加剂组分配比,在灰砂比为1∶6、钢尾渣替代矿渣为20%条件下,找出B7组外加剂组分为脱硫灰、水泥熟料分别替代30%、20%专用添加剂,B7组料浆扩展度为143 mm,充填体形貌为富铁绿泥石胶结假方体钙硅灰石,28 d抗压强度达2.13 MPa,较基准组低0.19 MPa,较B1提高0.26 MPa。该替代方案满足现场充填C2级强度的要求,改善流动性并显著降低了充填成本。优化的外加剂组分配比在灰砂比为1∶4条件下同样具有强度优化作用,但较灰砂比为1∶6条件下低。  相似文献   
123.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低碳冶金”等概念的提出,钢铁行业的绿色智能制造已成为大势所趋。铁前工序是钢铁冶金过程的前端工序,也是主要的能源消耗环节。因此,实现铁前工序的绿色智能制造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环保意义。围绕钢铁冶金过程铁前工序绿色智能制造,以“智能碳使用”的低碳冶金技术为核心,综述铁前工序运行状态智能感知、运行参数智能控制、运行性能智能优化和智能协同管控4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运行状态智能感知是获取难以检测运行状态信息的主要手段,包括运行状态监测和运行状态识别。运行参数智能控制是实现铁前工序运行状态正常的前提,包括基于人工经验的智能控制、基于参数预测的智能控制和面向多目标集成智能控制。运行性能智能优化是提升运行状态的运行性能的主要措施,包括操作参数智能优化和运行指标智能优化。钢铁冶金过程智能协同管控着重研究感知、控制和优化技术的协同融合。最后,分析当前存在的机遇与挑战,铁前大数据分析和运行状态智能感知、铁前工序一体化智能协同管控和铁前工序全流程性能提升与优化控制或将成为铁前工序绿色智能制造的前景方向。  相似文献   
124.
采用透明模型合金实时观察了铸件析出性气孔的形成发展,结果发现,纯物质凝固时,析出性气孔的产生发生于凝固型壳形成之后,随着凝固自型壁向中心凝固,呈现自周边向中心的气条生长。对于合金凝固,析出性气孔在凝固基本完成之后伴随着热裂及缩松的发生开始产生,呈现一定的偏聚现象。浇注前熔体过热度的提高将使析出性气孔更加密集,铸型和环境温度的降低有利于降低气孔的数量及分布范围,采用真空除气,可有效地抑制析出性气孔的产生和热裂缩松缺陷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5.
软测量建模方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涛  曹广益 《机床与液压》2005,(2):67-68,20
介绍软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论述了工业过程控制中常用的六种软测量建模方法及其优缺点,指出软测量技术与其它技术相结合,将会取得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6.
本文以过氧化物为引发剂,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在氢氧化物存在下,将醋酸乙烯酯和丙烯酸甲酯聚合、水解制成珠状高吸水性聚合物。文中重点研究了搅拌速率、分散剂、助分散剂浓度和水油比对聚合物粒径的影响,以及粒径、水解条件与聚合物吸水率间的关系,考察了温度、吸水介质和吸水时间对聚合物吸水率的影响,对不同温度下,聚合物吸水后颗粒的保水性也作了探讨。该珠状聚合物粒径范围为0.5~3mm,吸蒸馏水为400g/g。  相似文献   
127.
人Leptin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克隆Leptin基因,构建其重组表达菌株,并对表达产物进行免疫学鉴定。方法利用RT-PCR方法从脂肪细胞RNA中扩增出人瘦素前体(pre-Leptin)的cDNA片段和去信号肽序列的Leptin成熟基因片段,并插入pET32a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获得表达重组人瘦素(rh-Leptin)的菌株。结果DNA序列分析显示获得的pre-Leptin和成熟基因片段的序列与预计序列一致,菌株诱导后经SDS-PAGE检测,rh-Leptin表达量达菌体总蛋白的40%以上。Western blot分析显示重组Lep-tin具有免疫学活性。结论已获得高效表达Leptin的重组菌株。  相似文献   
128.
真空辅助树脂灌注配套基体树脂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真空辅助成型技术(VARI)对基体树脂的特殊要求,结合航空材料对性能的高要求,研制了BA9912中温固化环氧树脂体系。采用VARI工艺制备了G0827/BA9912复合材料,测试了BA9912树脂浇注料及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并与国内外同类树脂进行了适当的比较分析。分析测试结果表明,BA9912树脂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能和工艺性能,能够满足VARI成型工艺要求,适合在航空航天领域中应用。  相似文献   
129.
曹新民 《陶瓷研究》2005,20(2):7-10
走进唐自强的画室,主人不在,却见架上摆满了他的作品,那大小不一、造型迥异的瓷雕,有鹰,有马,有虎,有武将,有美女,也有鲜花瑞鸟,桌上有画好的彩瓷,有青花山水,也有新彩风景,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130.
针对硫酸净化工序中CN过滤器负荷增加,过滤效果不好的问题,运用斜板沉降器替代原CN过滤器对硫酸净化工序进行工艺改造。改造后各项指标基本达到设计值,各塔槽中净化循环稀酸固含量较投用前下降了51.7%~78.8%,且实现了长周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