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4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8篇
轻工业   2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利用MODIS数据可见光波段、近红外波段和中红外波段,获得提取地表温度所需要的2个基本参数:地表比辐射率和大气透过率;然后对热红外波段b31、b32运用劈窗算法提取出陕北地区地表温度;并利用两种不同经验公式参数得出的结果与相应位置气象观测站观测的卫星过境时刻的地表气温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劈窗算法简化模式能获得较准确的地表温度,符合陕北地区的实际地表状况,印证了应用该简化模式可以在大范围内快速实时监测地表温度。  相似文献   
22.
为了强化生物滞留技术削减路面径流污染负荷,文中设计对照组、传统型和强化型3组试验,介绍了不同生物滞留池对地表径流中总磷(TP)、氨氮(NH~+_4-N)、硝酸盐氮(NO~-_3-N)和总氮(TN)的去除效果,并采用综合水质评价法对试验结果进行评价,对其去除特性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对于路面径流污染物的处理,3套装置均有较好效果,削减路面径流污染效果排序:强化型传统型对照组。吸附层采用混合填装方式、设有蓄水区、种植麦冬的生物滞留系统对于路面径流污染物的处理效果优于吸附层采取分层填装方式、未设置蓄水区、未种植植物组。研究成果可为海绵城市道路生物滞留系统建设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3.
24.
本文制备了不同Ti负载量的TiO2@SiO2复合材料,通过SEM、XRD、BET、XPS和光谱分析手段对TiO2@SiO2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晶体结构、化学组成及光学性质进行分析,并进行不同染料的光催化降解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为球形核壳结构的锐钛矿型TiO2,比表面积较大,光学响应范围蓝移。TiO2与载体SiO2之间形成Ti-O-Si键结构,有助于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促进活性氧的生成,TiO2与SiO2相界面间产生的缺陷和畸变形成较多的氧空位,也有助于催化降解。实验对比了甲基橙(MO)和罗丹明B (RhB) 两种染料的降解过程,发现复合材料的吸附作用对染料分子的降解速率和降解途径均有明显的影响,复合材料表面的负电位对RhB分子的二乙氨基有强烈吸附作用并使该基团首先解离,促使该溶液发生了特征蓝移效应,吸附与活性氧协同作用加速了染料分子的降解。通过清除剂实验还证明,在可见光下MO和RhB染料溶液降解过程中超氧自由基是最主要的活性物质,其他种类的活性氧起到了辅助的作用。本论文研究内容有助于了解不同染料的吸附降解过程,同时促进光催化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制备利福霉素单克隆抗体,并建立利福霉素竞争ELISA检测方法。方法通过利福霉素与载体蛋白(BSA、OVA)偶联,制备免疫原和检测抗原,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建立利福霉素竞争ELISA检测方法。结果筛选出5株能稳定分泌抗利福霉素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均分泌IgG抗体,其中2H1、5H5、3F12和2C8株的轻链是κ链,3A2株的轻链是λ链;5株单抗为同一位阻群;在碱性条件下较稳定。建立的利福霉素竞争ELISA检测法灵敏度为6ng/ml,与利福平无交叉反应,稳定性良好。结论已成功制备了利福霉素单克隆抗体,并建立了利福霉素竞争ELISA检测法。  相似文献   
26.
中国目前处于快速老龄化的阶段,建筑光环境的适老化设计不仅要考虑老人的视觉需求,还应考虑以人为本的健康照明。文章从老年人的视觉特征和健康照明的特点出发,通过对老年人行为特征的梳理,总结适老化健康照明的特点,并为养老建筑中各空间健康照明设计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7.
从应用屋顶花园的社会背景和经济背景入手,从模块化景观设施的选择与配置、选材铺装、植栽设计以及应用效果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将传统屋顶绿化的设计进行创新性改造。在屋顶绿化中运用已有的新能源技术,通过模块化的景观处理,形成绿色、生态、能够自我维护并具有循环能力的屋顶花园绿化系统。  相似文献   
28.
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生命周期内,从规划、设计、施工、运营、拆除、回收利用等各个阶段,通过减少碳源和增加碳汇实现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性能优化的建筑。笔者以重庆市《低碳建筑评价标准》为例,对低碳建筑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简要介绍;并与重庆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比,找出低碳建筑与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异同点。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侧重于建筑资源、能源消耗的基本情况以及营造的环境水平,而低碳建筑评价标准侧重于建筑资源能源消耗的详细情况及碳排放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