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1篇
电工技术   23篇
综合类   6篇
金属工艺   8篇
机械仪表   94篇
武器工业   6篇
无线电   2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篇
自动化技术   28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开放性数控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简述开放性数控系统的概念、主要特点及国际上主要开放性数控研究计划的成果,提出开发开放性数控发展的指导思想及开发开放式数控面临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2.
超精密加工及其关键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03.
根据具有简立方单原子晶体结构的纳米机械和微机械中杆的晶格振动量子化的结论,推导了杆的晶格振动内能和比热的公式,并采用了神经网络技术进行了数值计算. 数值计算结果表明, 单位质量的杆的晶格振动内能随尺寸的增加而增加,而比热容随尺寸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04.
介绍了采用变频调速器精确力矩检测功能实病超精密平面磨订自动对刀及相应的信号处理方法,获得了0.5μm的稳定对刀精度。  相似文献   
105.
微硅陀螺性能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微硅陀螺的发展概况,总结了微硅陀螺的几类典型结构,分析了微硅振动陀螺总体性能的影响因素。从制作工艺、材料特性、系统模型的确立及接口设计上详细分析了性能约束因子。针对这些约束因素,本文提出了提高振动微硅陀螺性能的对策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6.
基于MRAS的异步电机转子时间常数实时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MRAS)的感应电机转子时间常数实时辨识方法。根据MRAS系统中参考模型和可调模型的状态误差调节可调模型的参数,在线辨识转子时间常数。理论分析证明该算法具有李雅普诺意义下的全局稳定性。最后对该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107.
基于最大熵原理的平面研抛工艺参数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光学零件研抛加工精度的关键是优选工艺参数。对此提出一种基于最大熵原理的平面研抛工艺参数优化方法。建立了工件研抛信息熵的数学表达式并给出了相关的物理解释,并对定偏心平面研抛工艺参数优选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在定偏心平面研抛中,选择工件与研抛盘同方向等速转动可以使工件表面材料去除均匀,选择较大的偏心率可以提高加工效率,同时应实时修整研抛盘以减小研抛盘磨损对工件加工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8.
计算制造中的几个定位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阳  李圣怡  孙冲 《中国机械工程》2005,16(13):1170-1174
介绍了计算制造,将制造过程中的定位与检测问题归纳为设计定位、加工定位、规划设置和构件定位四类定位问题,研究了几个定位问题的理论和方法,包括对称特征位形空间、基于位形空间的零件几何建模方法、工件定位算法、公差的数学定义及其评价算法等。  相似文献   
109.
基于五点特征值的匹配型保偏光纤定轴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匹配型保偏光纤偏振主轴的精确定位是制作保偏耦合器的关键。由于这类光纤两应力区与包层在普通显微镜中的侧视成像特征不明显,不容易直接定轴。为了实现匹配型保偏光纤的自动对轴,提出了一种利用与光纤方位角关系更敏感的五点特征量的定轴方法。实测表明此方法较透镜效应侧视法曲线特征更明显,更易于实现偏振主轴的定位,并且提高了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10.
直线电机直接驱动的伺服刀架控制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以直线电机直接驱动下的高频响伺服刀架为核心的非圆截面加工系统的控制结构 ;从小增益定理出发, 阐述了伺服刀架的最大动态柔度与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分别分析了速度单闭环、速度位置双闭环控制对性能的影响. 在双闭环控制器的设计中, 运用了H∞ 控制理论, 综合考虑了跟踪性能、动态柔度、控制能量等因素, 所设计的控制器较传统的超前_滞后网络有明显的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