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6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33篇
电工技术   99篇
综合类   24篇
化学工业   82篇
金属工艺   41篇
机械仪表   31篇
建筑科学   77篇
矿业工程   37篇
能源动力   20篇
轻工业   25篇
水利工程   25篇
石油天然气   30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65篇
一般工业技术   52篇
冶金工业   19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7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顶板浅部裂隙通道演化规律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得出顶板裂隙通道的演化过程和空间分布特征,以岩体力学和煤岩全应力-应变过程中瓦斯流动变化规律为理论基础,采用深部位移自动监测仪和裂隙通道巡回摄录仪,进行理论分析和现场测试研究,得出了瓦斯裂隙通道形成判据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煤岩分层成为瓦斯裂隙通道边界需要满足其变形小于下分层或大于上分层,同时其稳定跨距大于顶板悬露距离,据此判别出试验矿区顶板浅部主干裂隙通道位于顶板上方1.5,5.0 m处;随工作面推进,顶板裂隙通道经历原生裂隙通道主导阶段、裂隙通道产生、扩张、成熟和闭合阶段的演化过程,重新压实区至工作面前方原岩应力区距离与工作面日推进速度的比值为裂隙通道的演化周期,试验矿区演化周期为11~14 d。  相似文献   
112.
深部采动巷道顶板稳定性分析与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念杰  赵希栋  赵志强  李季  郭晓菲 《煤炭学报》2015,40(10):2287-2295
深部采动巷道冒顶事故是当前煤炭资源开采中面临的重大难题。基于深部采动巷道围岩应力环境,分析了双向非等压条件下巷道围岩塑性区形成的力学机制及其形态特征,并对顶板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深部采动巷道围岩双向压力比值λ(0λ1)较小时,围岩塑性区形态不再是圆形和类椭圆形,而呈现出蝶形分布的特征,当碟叶位于巷道顶板上方时,容易发生冒顶;2采动应力方向决定围岩最大破坏深度的位置,并控制潜在冒落区的范围,当围岩最大破坏深度与潜在冒落高度相同时,顶板稳定性最差。要保持顶板围岩稳定,支护体必须要有足够的长度和延伸性能,据此,提出了可接长锚杆支护技术,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可接长锚杆较好地适应了顶板围岩的剧烈下沉,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113.
为了有效地诊断旋转机械中的碰摩故障,提出了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简称VMD)与Hilbert谱分析的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利用VMD将碰摩故障信号自适应地分解为若干个不同频率段的本征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简称IMF),并与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composition,简称EEMD)的处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在VMD分解的基础上,利用Hilbert谱对故障信号的时频特性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频谱分析相比,该方法不但可以准确反映故障信号的频率成分,而且可以反映频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与EEMD相比,该方法可以有效抑制模态混叠,更加准确地反映故障信息,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4.
把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故障树分析法运用于飞机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不但能计算出飞机配电系统的可靠性指标,而且可以方便地给出每个部件或几个部件对配电系统整体可靠性的影响大小,分析系统中的薄弱环节,避免传统飞机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中分析复杂,减少了计算量,弥补了传统故障树分析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5.
火电机组SCR脱硝系统可有效脱除NOx污染物,但脱硝系统的引入对锅炉的运行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锅炉尾部受热面温度分布的影响以及对锅炉效率的影响等方面。针对SCR脱硝系统的热量平衡进行了分析,利用热力学方法从反应放热导致的烟气温升,稀释风吸热导致的烟气温降,反应器及其烟道散热以及漏风导致的烟气温降四个方面分析了烟气经过脱硝反应器后的温度分布情况,并对锅炉排烟热损失和锅炉效率进行了分析计算。最后针对典型600 MW机组和1 000 MW机组的设计数据进行了验证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烟气经过脱硝反应器后温度降低小于2℃,锅炉排烟热损失和锅炉效率的变化量小于0.05%,与工程试验数据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16.
基于时槽预定的加权公平调度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季  曾华燊  郭子荣 《软件学报》2007,18(10):2605-2612
面向以太网的物理帧时槽交换(Ethernet-oriented physical frame timeslot switching,简称EPFTS)技术以用户域内使用最为广泛的以太网MAC(media access control)帧为运载对象、以定长物理层帧EPF(Ethernet-oriented physical frame)的传输时间为时槽,作为数据传输与交换的基础.针对EPFTS交换技术的特点,提出了一类新的调度策略--时槽加权的公平调度原则(timeslot-reservation based weighted fair scheduling,简称TRWFS),以解决EPFTS交换机中的业务数据调度问题.TRWFS以连接建立阶段各业务流预定的时槽数为基础,控制交换矩阵仲裁过程中各输入端向输出端请求转发信元的时刻,借用一般轮询算法的二相迭代机制来解决端口冲突问题.还给出了TRWFS的3种实现算法,表明TRWFS的实现复杂度可与一般Round-Robin调度算法相当.仿真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即使在重负载条件下,TRWFS仍可有效保障EPFTS交换机各端口对上的预定时槽数,并在平均传输时延和吞吐率保障方面优于其他经典调度算法.  相似文献   
117.
大电流互感器的屏蔽绕组电流分析与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提高大型发电机组中大电流互感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用ANSYS软件仿真 分析和优化设计15000/5A三相电流互感器的屏蔽绕组电流。仿真结果表明:4段屏蔽绕组并联和2对屏蔽绕组反极性串联二种方案较优。  相似文献   
118.
针对岩石测试专家系统软件的设计,对其控制过程中的核心技术PID控制技术作了深入研究,将PID控制技术与模糊控制技术相结合,设计了模糊PID控制器并将其应用于岩石测试专家系统,解决了该控制过程中量程切换时易出现的震荡现象,实现了该控制过程的全自动化处理并达到了控制精度和稳定性要求.  相似文献   
119.
变压器感应滤波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于现有的无源滤波与有源滤波,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感应滤波技术,其特点是发掘供电变压器的电磁潜能,利用内部耦合绕组在谐波频率下的安匝平衡作用,力求把谐波隔离在二次绕组并就近抑制,避免谐波流窜至一次侧电网而扩大污染和危害,并可有效削弱谐波磁势对供电变压器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本文介绍了采用变压器感应滤波技术所开发出的三种类型的新型供电变压器,辩证地阐述了其内部之间的联系及相关的技术实施特点,并对其研究进展和产业化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最后总结了新型滤波技术的实用意义及其应用前景.本文采用系统化分析方法,对变压器感应滤波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通过对各种模型试验和样机挂网测量数据的分析,验证了新型感应滤波技术所具有的良好的谐波屏蔽效果.  相似文献   
120.
建立了大功率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Diode,简称LED)光源模块的一种封装结构,采用热通路和电通路分离的改进方案,并用有限元方法对其进行热分析,比较了不同LED间隔和功率、基板底面不同对流强度等情况下光源模块的散热性能,仿真结果显示,在使用大功率(〉1W)LED时,自然对流不能满足光源模块的散热要求,必须加载强制对流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