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50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7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本文采用XRD、DTA、SEM、SAXS等现代测试方法详细地探讨了晶核形成的热处理对MgO-Al_2O_3-siO_2-TiO_2系统玻璃晶化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晶核形成的温度下预热处理时,玻璃中析出的镁铝钛酸盐结晶核数越多,高温二次热处理后该结晶粒子的半径就小,对β石英固溶体等亚稳晶相的析出就越不利。虽然镁铝钛酸盐结晶粒子作为异相核能够促进玻璃整体的均匀晶化,但是在镁铝钛酸盐结晶粒子尚未成长到为其他晶相的成核提供有效异物界面的大小时,该结晶粒子的存在不仅不能促进其他晶相的析出,相反会阻碍其他晶相的成核。  相似文献   
23.
24.
从中国古陶瓷化学成分数据库中检索出近200个浙江地区始于新石器时期的陶器以及随后的印纹硬陶、原始瓷和越窑、官窑、哥窑与龙泉窑青瓷等胎、釉的化学组成及烧成温度数据,分别进行了计算和处理。从而对浙江地区古陶瓷工艺发展过程进行了总结。指出它们胎、釉在组成上的变化规律和相互之间的承启关系以及烧成温度的变化规律和炉窑改进的关系。 利用Bayes 多类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对官、哥窑瓷胎的化学组成进行了处理。所得的两类青瓷的判别函数为: △S=0.86X-2.43Y-47.82 式中:X,Y分别为瓷胎中SiO_2和Fe_2O_3的质量百分数。利用上式即可区分两类在外观上十分相似的著名青瓷。  相似文献   
25.
微晶玻璃晶体含量的K值法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x—ray衍射分析的K值法对微晶玻璃进行晶体定量分析的原理,对可切削生物微晶玻璃中的两种主晶相——钙氟金云母和氟磷灰石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在玻璃析晶热处理过程中,氟磷灰石在大约750℃开始析出,其后含量逐渐提高并稳定在21wt%左右;钙氟金云母与亚稳相钙长石在品化过程中,存在一个互为消长的关系。文章根据这些结果,讨论了玻璃析晶过程中的相转变机理。  相似文献   
26.
从工艺技术论越窑青釉瓷兴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家治  邓泽群  吴瑞 《陶瓷学报》2002,23(3):201-204
考古学家一般认为东汉至两晋为越窑的创始和发展时期,唐至北宋为鼎盛时期,南宋后即停烧。其产品风格虽因时而异,但还是一脉相承,可见越窑青釉瓷在长达近千年的烧制过程中历经创始,发展,鼎盛和衰落的全过程。越窑青釉瓷的兴衰固然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及其它因素有关,但它的工艺技术也应在它的兴衰全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即是在对各地历代越窑出土的瓷片科学技术研究的基础上,从它的工艺技术角度讨论它的兴衰,越窑青釉瓷所用的原料始终没有多大变化,其中Fe2O3和TiO2的含量都比较高,致使胎呈不同程度的灰白色,釉呈青中带黄或灰的色调,更由于釉中含有较高的CaO,较低的K2O和Na2O。遂使它只能是薄层的玻璃釉,无法取得莹润如玉的效果。越窑青釉瓷的烧成温度则变化较大,低者只有1050℃,而高者可达1310℃,在刚兴起的东汉由于所用龙窑较小,其长度只有10m左右,其烧成温度可达1300℃,而到了宋代,由于龙窑的长度已增加到50m左右,致使他的烧成温度只保持在1100℃左右,这样的烧成温度对越窑青釉瓷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越窑青釉瓷胎釉的化学组成和烧制工艺的实际情况和变化以及宋代其它名瓷的兴起就在越窑青釉瓷兴衰的全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
第四届全苏玻璃态会议于1964年3月16日至21日在列宁格勒召开。会议是由苏联科学院硅酸盐化学所、国家光学研究所和门捷列也夫化学学会联合组织的。出席会议的有苏联各地40多个单位的450多位正式代表,此外尚有列席代表100~200人。本届会议苏联事先对外国代表作了广泛的邀请,应邀参加的代表团计有:保加利亚、匈牙利、东德、捷克斯洛伐克、法国、美国等。中国  相似文献   
28.
29.
中国陶瓷具有连续不断的长达万年的历史,为世界上独一无二,它的发展过程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科学技术内涵,基本上可以用五个里程碑来概括它们的发展进程以及用三大技术突破来总结它们的主要成就。  相似文献   
30.
唐、宋、元浙江婺州窑系分相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唐、宋、元婺州窑系瓷片的化学成分和显微结构,其中包括金华出土的元代鼓钉三足洗,它与南朝鲜新安沉船中所谓类钧瓷在外观上十分相似。重要的是所有唐、宋、元婺州窑瓷片的釉都可用光学显微术和高分辨电子显微术观察到其中的液——液相分离,约为200nm 的液相小滴分散在基质相中,而且部分具有连续结构和第二次分相,其小滴约为3~10nm。釉中极少釉泡和晶相,故其质量比其它分相釉高得多。这些发现使我们得知早在唐代婺州窑系某些窑口已能生产分相釉,而且一脉相承延续至宋、元。可见这种分相釉在婺州窑的存在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是自成一系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