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水泥工业是我国工业全面实现碳减排的关键产业,对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影响重大。本文从水泥工业的碳排放主要来源:生产电耗、燃料燃烧和原材料碳酸盐分解三个方面对水泥企业如何控降碳排放进行了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2.
13.
14.
为了解齐口裂腹鱼在鱼道中的上溯情况,在大比尺竖缝式鱼道物理模型中开展了以齐口裂腹鱼幼鱼为过鱼对象的过鱼试验研究。试验中对通过时间、通过率和上溯轨迹进行了记录,并运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对齐口裂腹鱼的上溯轨迹和池室结构的水力因子(流速、紊动能、总水力应变)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试验用鱼通过时间平均值为132.7s,多数鱼倾向于快速通过鱼道完成上溯。试验鱼道通过率为71.9%,过鱼效果良好。多数齐口裂腹鱼上溯过程中会避开高流速区、高紊动能区和高水力应变区,在池室内齐口裂腹鱼上溯轨迹主要分布于上述参数较低的右侧回流区和隔板背水面,竖缝断面处多数齐口裂腹鱼选择上述参数相对较低的隔板侧区域通过。研究结果可为相关竖缝式鱼道设计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按照光谱一致原则,选择镝灯作为能量来源模拟太阳辐射,对水库水温结构的模拟技术进行探索性研究。通过镝灯来模拟太阳辐射对水面进行照射可以形成一定的垂向水温结构,观察镝灯对水面下水体的加热效果,发现数倍于自然太阳辐射强度的光源在数小时内,水体明显温升的范围约为水面下约20 cm,对更深处水体的加热效果十分有限。因此,水面热交换下水库水温分层结构的试验模型,可考虑利用镝灯对表层水体可快速加热的特性,根据水平变态比尺进行设计。根据综合参量的概念引入太阳净辐射通量系数Φ和水面综合散热系数K,并对其相似性进行了初步推导。在基础水温相等的情况下,原型与模型的太阳辐射通量吸收能力和水面综合散热能力均呈λ_Φ=λ_K=λ_l~(1/2)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简便、有效地实现简支梁结构的损伤识别,考虑荷载施加的便利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加载(包含3种加载方式)、能处理初始刚度离散性的损伤识别方法:首先,以等长度的区间为单位来描述抗弯刚度的局部性;然后,建立了3种移动加载方式(单个集中荷载移动、轴重不相等的双轴车辆移动、轴重相等的双轴车辆移动)及相应的加载制度,在各工况下都只需采集简支梁的跨中挠度数据;最后,建立方程可求解出各区间的局部抗弯刚度值,通过对比简支梁损伤前后的抗弯刚度值可以识别出损伤信息。结果表明:本方法可以方便、有效地区分出简支梁局部抗弯刚度的自身离散性和损伤引起的局部抗弯刚度变化,确定真实损伤的位置和程度。 相似文献
17.
水温分层作为影响库区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影响下泄水温的主要因素包括:坝前水温梯度、取水水头、取水流量、取水口宽度、温跃层厚度、重力加速度等。通过量纲分析法,基于π定理尝试建立了溢流式分层取水下泄水温估算模型。采用SAS 9.3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提出了下泄水温估算方程,相关系数达到95.6%。研究结果表明,水温梯度项为下泄水温估算的最主要因素,其次为取水水头项,最后为流量项;随着坝前水温温跃层强度增大,下泄水温升高,且强度越大,对下泄水温的影响越显著;下泄水温随取水水头的增加而降低,下泄水温降低幅度明显小于取水水头变幅;当取水流量逐渐增大时,下泄水温逐渐升高,但取水流量大于临界值时,下泄水温转而表现出缓慢下降趋势;在本文研究范围内,估算方程可以用于较好地预测下泄水温,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的相关系数为99.4%。 相似文献
18.
以不锈钢膜分离所得蔗汁为原料,考察可发酵性糖、pH值及接种量对蔗汁酒精发酵过程的影响规律,对蔗汁发酵液进行了初步分析及感官评价。结果表明:经不锈钢膜径为0.02 um分离得到的蔗汁,浊度值可降至0.4 NTU,在可发酵性糖含量为16%、初始pH值为4.5、接种量为8%及28℃的条件下培养发酵7天,酒精度可达到9.9%(体积分数)。发酵酒体黄酮类物质留存率在99%以上,具有很好的自由基清除能力;酒体具有特殊的甘蔗香味,色泽为棕黄色,澄清透亮,微量胶体沉淀悬浮物,入口醇厚。可为甘蔗汁发酵生产高品质营养型甘蔗果酒饮料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明渠陡槽加墩是一种高效消能工布置方式,在特定条件下具有很高的技术竞争优势,但目前国内相关研究甚少。针对甘肃庆阳小崆峒沟雨水下塬排放工程的明渠陡槽加墩段进行了1∶30大比尺水工模型试验研究,试验发现初步方案沿程水流流态不稳定,存在向外泼溅溢出现象,危及黄土边坡的结构稳定。为此对初步方案进行了优化研究,试验发现,通过缩短消能墩排距,可以显著减小水面波动,使沿程水深分布均匀,流速降低,沿程不再出现水流向外泼溅溢出现象。消能墩排距由H/i缩短至0.5H/i后,在最大设计流量工况下,水面波动减小72.5%,平均流速降低40.1%,总消能率由87.9%提高至94.6%。 相似文献
20.
大型水电站叠梁门进水口拦污栅流速分布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拦污栅流速指标的结构影响因素,完善相关的设计方法,依据现有工程叠梁门进水口的基本布置体型与运行条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取水结构复杂流态,在物理模型试验验证的基础上,对叠梁门运行引起的拦污栅流速分布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拦污栅流速峰值位于1.05~1.15倍叠梁门高度范围内,随着叠梁门门顶水头与叠梁门—拦污栅间距的减小,拦污栅流速峰值超过1 m/s;(2)拦污栅流速分布系数峰值位于0.9~1.0倍叠梁门高度范围内,随着叠梁门—拦污栅间距的减小以及拦污栅分节高度的增大,分布系数峰值超过1.5;(3)为控制拦污栅流速,叠梁门最小门顶水头应为叠梁门—拦污栅间距的负指数幂函数,为控制拦污栅流速分布系数,拦污栅的最大分节高度应为叠梁门—拦污栅间距的正指数幂函数,幂函数的系数取值与叠梁门进水口拦污栅流速的设计指标有关。研究所得结论可为叠梁门进水口拦污栅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