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电工技术   6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14篇
金属工艺   26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4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5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9篇
冶金工业   6篇
自动化技术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采用Rietveld全谱拟合方法对一系列相组成不同的铟锡氧化物前驱体在不同温度下热处理后的样品进行定量物相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铟锡氧化物的相组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前驱体的相组成和煅烧温度.当煅烧温度较低(如<650℃)且时间较短(如<2 h)时,前驱体中In(OH)3含量越高,则煅烧后铟锡氧化物(ITO)中立方相的含量越高;反之,前驱体中InOOH含量越高,则煅烧后铟锡氧化物(ITO)中六方相的含量越高.在煅烧温度很高时只能得到立方结构的铟锡氧化物.  相似文献   
72.
采用近水沸点沉淀和煅烧工艺制备了纳米针状ITO粉末并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ITO粉末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ITO前驱体纳米针的直径大体上分布在20 nm~100 nm之间,其长径比主要分布在3~8之间;ITO纳米针的直径主要分布在20 nm~60 nm之间,而其长径比则分布在4~12之间.ITO前驱体针是由相当细长的直径为3 nm~4 nm的纳米丝组成的,且这些纳米丝非常规整的排列成平行于ITO前驱体纳米针的轴向,而ITO纳米针却是由其平坦面垂直于针的轴向的薄片状亚单元组成的.ITO前驱体针是由In(OH)3和Sn3O2(OH)2组成的,且ITO前驱体针中的纳米丝是沿In(OH)3的[100]晶向择优取向生长.  相似文献   
73.
海底场景的仿真对于动画游戏、海洋勘测、航海驾驶、灾害救援等有着重要的应用意义。由于涉及更加复杂的海水与光线、地形等的交互,海底场景中的复杂刻蚀、光束、散射等效果是实时绘制海底场景的难点。基于海底环境的物理机理,首先提出基于线框绘制模式结合高斯滤波的方法来模拟精细的刻蚀效果,采用贴近真实的散射相位函数计算海底散射来模拟水下海水颜色,采用柱面组织的光束算法来模拟海底光线效果,并进一步给出一种基于空间划分的海底场景绘制优化方案,最后基于GPU加速技术实现了不同情况下的真实感海底场景的实时绘制。  相似文献   
74.
针对交直流混联系统动态稳定性,以4机11节点为例,在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中对交直流互联系统进行小干扰稳定分析。首先对交直流互联系统进行建模,并且基于直流系统控制方式采用整流侧定电流,逆变侧定电压的方式对系统进行线性化,以特征值分析方法研究了由于直流的加入对系统振荡模式的影响,探究了直流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相关参数对互联系统振荡模式影响。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合适的无功补偿及提高交直流混联系统直流输送的功率比例,将有利于系统的小干扰稳定。  相似文献   
75.
以煤系高岭土为原料,采用激光选区烧结(SLS)技术制造复杂结构的多孔陶瓷,研究SLS工艺参数和烧结温度对煤系高岭土多孔陶瓷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煤系高岭土多孔陶瓷的物相组成和显微形貌。结果表明:煤系高岭土/环氧树脂E12复合粉末SLS成型效果良好;当激光功率为5W,扫描速率为2000mm/s,扫描间距为0.13mm,单层层厚为0.15mm时,陶瓷素坯可获得最佳的成型质量,其尺寸误差(Z方向),相对密度和抗弯强度分别为10.43%,37.89%和0.984MPa。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煤系高岭土多孔陶瓷的收缩率和抗弯强度逐渐增大,而显气孔率则逐渐减小;当烧结温度为1450℃时,煤系高岭土多孔陶瓷具有较高的显气孔率和抗弯强度,分别为44.55%和6.1MPa。煤系高岭土多孔陶瓷的主晶相为莫来石,具有典型的三维网络骨架结构。  相似文献   
76.
针对多孔介质高温燃烧用碳化硅多孔陶瓷因高温氧化导致抗热震性能以及辐射效率衰减等问题,首先采用有机泡沫浸渍法制备碳化硅素坯,经低温预烧、真空浸渍含Mg(OH)2、单质Si和α-Al2O3浆料,经过原位反应烧结在碳化硅骨架表面构筑含堇青石红外辐射涂层的碳化硅多孔陶瓷。结果表明:真空浸渍浆料能在碳化硅骨架表面涂覆连续涂层的同时,能完全填充骨架的三角孔洞,经1 350℃烧结成功制备了具有堇青石涂层、碳化硅骨架中间层、堇青石填充层的3层结构碳化硅多孔陶瓷。3层结构的形成显著提高了碳化硅多孔陶瓷力学性能及抗热震性能以及高温抗湿氧化能力,碳化硅多孔陶瓷在1 350℃热处理后耐压强度达到1.18 MPa、残余强度保持率达67%;碳化硅多孔陶瓷中3层结构孔筋表面堇青石红外辐射涂层的形成,强化了碳化硅多孔介质燃烧器辐射换热过程和燃烧效率,将燃烧器表面温度提高约140℃,并显著降低了燃烧器中CO、NOx等污染物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77.
近年来,我国能效水平不断提升,单位GDP能耗、电耗均呈下降趋势,但是两者并不同频,能耗呈现持续下降趋势,而电耗则呈现波动性下降趋势,且各省之间能效水平差异较大。首先,梳理了我国促进能效提升的重要政策法规,对单位GDP能耗、电耗整体及分省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从不同维度,由表及里分析了单位GDP能耗、电耗走势的影响因素。然后,对影响能效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走势研判,对“十四五”期间能效情况进行了展望预判,预计单位GDP能耗、电耗将呈现下降态势。最后,提出了推广以电为中心的综合能源系统等促进能效提升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8.
在45钢基板上激光熔覆高铬铁基合金耐磨层,获得了合理的工艺参数.对熔覆层进行了金相分析,研究了其回火特性,进行了回火前后的磨损对比试验,测定了熔覆层层深显微硬度的变化,用扫描电镜分析了磨损面.研究表明熔覆层组织均匀细小,450℃回火后激光熔覆层的耐磨性提高了近6倍.  相似文献   
79.
镀膜对金刚石与结合剂之间结合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在金刚石表面镀覆Ti,Mo,Cu和TiN。测定了镀Ti金刚石的单粒抗压强度。用XPS分析了真空热处理后的金刚石表面结构,利用抗弯强度试验及扫描电镜分析。研究了镀膜金刚石在Co基结合剂中的界面结合状态。结果表明:金刚石镀膜后能够提高其单粒抗压.基840℃的热压条件下,镀层金属与金刚石能够在局部生成碳化物而形成化学结合,但对结合强度的提高还没有起着主导作用。镀Mo金刚石能够被Co基结合剂很好地浸润,因而结合强度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80.
以氮化铝(AlN)粉末为原料,掺杂10%~15%的CeO_2,采用流延成型工艺制备AlN陶瓷生坯;排胶后在氮气气氛下1 775℃保温4h,采用常压烧结制备静电卡盘用AlN陶瓷(体积电阻率为10~(11)~10~9Ω·cm)。研究了排胶升温速率对生坯的表面形貌以及CeO_2掺杂量对烧结体的电学与热学性能、微观组织和物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0~450℃之间升温速率为0.2℃·min~(-1)的条件下排胶后,AlN陶瓷生坯形貌完整、无裂纹和翘曲;在CeO_2掺杂量为14%时,AlN陶瓷烧结体可以获得较优的综合性能,致密度96.82%,热导率99 W·m~(-1)·K~(-1),体积电阻率4.75×10~(10)Ω·cm。显微结构分析表明,随着CeO_2掺杂量的增加,形成的铈铝酸盐晶间相逐渐由点状分布变为连续分布,有利于导电通路的形成,从而降低AlN陶瓷烧结体体积电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