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研究表明实值否定选择算法在多维形状空间下呈现出很高的时间和空间复杂性.针对实值否定选择算法中最常采用的超球体检测器,在理论上研究了它的体积,以及体积随半径和维数变化的性质,以此分析了高复杂性出现的原因.针对检测器存在重叠的问题,基于蒙特卡罗方法提出了一个估计检测器覆盖率的算法,用于比较不同检测器生成算法.由于该算法基于随机分布和概率方法,它极大地简化了计算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
新闻每时每刻都在发生,阅读新闻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习惯。新闻媒体众多,网络媒体凭其迅捷性和便利性成为很多人的首选。网络新闻众多导致新闻过载,这就迫切需要个性化的新闻推荐系统,帮助用户快速地找到感兴趣的新闻。伴随着新闻大数据的产生和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个性化新闻推荐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首先介绍了个性化新闻推荐的挑战性;然后提出了个性化新闻推荐系统的基本框架,该框架包含新闻建模、用户建模、推荐引擎和用户接口四个模块,并以该框架为基础,分别综述了每个模块的研究进展,列举了现有的个性化新闻推荐系统中四个模块所采用的技术;最后总结了常用数据集、实验方法、评测指标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手段已不能充分地解决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为了确保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建立一个有效的入侵检测系统IDS,针对IDS中成熟检测器检测率低和错误肯定率高的问题,根据人工免疫记忆原理,研究了免疫检测器集中成熟检测器激活,记忆检测器生成与变异机制以及演化,给出了记忆检测器生成算法,研究了记忆检测器变异和淘汰机制.实验结果证明记忆检测器为主的检测器集合实现了检测器目学习和联想记忆的功能,提高了入侵检测系统的自适应能力和检测率,减少了错误肯定率.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开口设计对防寒服隔热性能的影响程度,文章对门襟、袖口及领口三个主要的服装开口进行排列组合,通过暖体假人实验探究不同环境温度下、不同开口设计对防寒服隔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开口的优化设计均对防寒服总热阻有显著影响(p<0.05),其影响程度为领口>袖口>门襟,同时温度会影响三种开口设计对服装隔热性能的提升效果;5℃时服装总热阻最大提升率达7.20%,-10℃时同款防寒服总热阻仅提升5.27%。门襟设计对上臂、下胸及后腰部位的服装隔热性能提升明显,局部服装热阻变化率达6%;环境温度5℃下袖口束紧设计可将手部及下臂部位的服装局部热阻提升7.00%;领口束紧设计可将下胸、腹部、后背、后腰部位的服装局部热阻提升10.00%。研究结果可为防寒服的开口结构设计提供量化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用液相离子交换法引入Ce离子对NaX分子筛改性,对比Ce(Ⅲ)X、Ce(Ⅳ)X对环己烷氧化反应的催化效果,主要考察了Ce(Ⅲ)X的不同离子交换度,以及不同焙烧气氛下离子占位和价态变化对环己烷氧化的影响。结合X射线衍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氮气吸附-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方法对改性催化剂进行分析。研究表明,Ce(Ⅲ)X催化环己烷氧化反应的转化率是NaX分子筛的2.6倍,略高于Ce(Ⅳ)X分子筛;随着Ce(Ⅲ)X的离子交换度由13.4%增加到76.2%,环己烷的转化率由3.15%提高到8.54%;Ce(Ⅲ)X在真空氛围和空气氛围下焙烧,环己烷转化率分别降至7.5%和5.7%,催化活性的降低与Ce(Ⅲ)离子向方钠石笼迁移和价态变化有关。同时得出最优的工艺条件:氧气压力为1.5MPa,反应温度为150℃,搅拌速率为800r/min,反应时间为2h。在最优条件下环己烷转化率为8.54%,目标产物(环己酮和环己醇)选择性为86.39%。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季节冻土区含砂低液限黏土在不同埋深地下水补给时的单向冻融过程,采用由箱体、制冷/热系统和地下水补给系统等构成的冻融系统装置,对大尺寸土体模型进行单向冻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冻融过程中,各土层平面的温度、含水率与冻融量均分布不均匀,且三者之间相互影响;在地下水补给下,土体的冻胀量大于融沉量,且融沉时长小于冻胀时长;不同埋深地下水对冻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土体冻前初始含水率的影响,进而影响温度梯度和冻结锋面的变化,进一步影响未冻水的迁移、冻胀量和融沉量等发展,因此,冻融作用为温度场、水分场和位移场等复杂的多场耦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FIDIC合同在对外承包工程中广泛使用,文中从三个关键词“Prevent, Or, Reasonably”的角度,为对外承包商辨析与理解FIDIC合同不可抗力构成要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19.
20.
为提高加热效率,降低气体流过风道加热器的压力损失,通过L9(34)正交试验法并结合数值模拟对其结构进行优化。以第一、二级导流板的长度和角度为影响因素,以温升和压降为评价指标,采用Fluent对9种试验方案进行定常模拟。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优结构,并对优化前后的风道加热器流场和温度场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第一级导流板角度对温升的影响最显著,第二级导流板角度对压降的影响最显著。最优结构时两级导流板角度分别为21°和27°,长度分别为170 mm和150 mm。与优化前相比温升提高2.59%,压力损失降低15.95%,内部涡流减弱,湍流动能减小,气流更加平稳,达到优化目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