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1篇
化学工业   70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3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4篇
石油天然气   10篇
无线电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33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研究了注塑工艺对长玻纤增强聚丙烯(LGFPP)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螺杆转速对LGFPP玻纤残余长度(LGF)和力学性能影响非常大,随着螺杆转速的增加,LGF值下降,最终稳定在1.49 mm;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均随着螺杆转速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当螺杆转速为60 r/min时,拉伸强度达到105 MPa,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为28kJ/m2和180 MPa;背压对LGFPP的力学性能也有一定影响,但程度远小于螺杆转速的。  相似文献   
52.
制备了稀土Eu3+与4-甲氧基二苯甲酰甲烷(4-methoxy-dibenzoylmethane,MDBM)、邻菲罗啉(Phenan-throline,Phen)的络合物Eu(MDBM)3(Phen)x,并通过IR、UV、FS(荧光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将Eu(MDBM)3-(Phen)x掺杂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中,得到了光致发光PMMA薄膜。研究结果表明,该薄膜具有较好的光致发光性能,主要荧光激发峰位于380nm,主要荧光发射峰位于613nm,络合物Eu(MDBM)3(Phen)x掺杂量从0.8%增加到1.2%时,薄膜的荧光发射强度呈持续增强趋势,在613nm波长处发射强度增强了13倍。  相似文献   
53.
以聚磷酸铵(APP)与三羟乙基异氰脲酸酯(THEIC)为膨胀阻燃剂(IFR),凹凸棒石(ATP)为协效剂,采用熔体共混法制备了阻燃高密度聚乙烯(HDPE),通过红外光谱、氧指数、热失重和锥形量热分析,研究了ATP对阻燃HDPE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少量的ATP能催化APP/THEIC间的酯化反应,提高了HDPE的阻燃性能;当ATP的用量为2%时,HDPE/28%IFR/2%ATP复合材料的氧指数达30%,阻燃等级提高为V-0,体系的热释放速率峰值和总热释放量分别比HDPE/30%IFR复合材料降低了22.7%和26.7%。  相似文献   
54.
以杂乱取向方式填充丁腈橡胶(NBR),分别制备出丁腈橡胶/芳纶浆粕(PPTA-pulp)和丁腈橡胶/腈纶浆粕(PAN-pulp)复合材料,并研究了两种浆粕的用量对其复合材料力学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浆粕用量的增加,两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且PPTApulp的增强效果优于PAN-pulp; 当浆粕质量分数达到10%时,两种复合材料均可获得较好的摩擦磨损性能,20%时复合材料的磨耗量最小; 两种浆粕的加入均能提高复合材料的耐溶胀性能,且填充PPTApulp的效果较好; PPTA-pulp与橡胶基质的界面结合力比PAN-pulp强。  相似文献   
55.
胡文田  杨荣  许亮  宋艳  李锦春 《化工学报》2015,66(5):1976-1982
以六氯环三磷腈(HCCP)、对羟基苯甲醛及亚磷酸二乙酯等为原料,成功合成了一种反应型磷-氮膨胀阻燃剂六(4-磷酸二乙酯羟甲基苯氧基)环三磷腈(HPHPCP),HPHPCP结构经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NMR)证实。热失重(TG/DTG)表明HPHPCP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及良好的成炭性,氮气氛下的起始分解温度为162.7℃,800℃时残炭量大于40%(质量分数);利用HPHPCP的羟基结构,应用于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中,可以显著提高聚氨酯硬泡的阻燃性能,添加30%的HPHPCP就可以使聚氨酯氧指数达到27%。  相似文献   
56.
以三(2-羟乙基)异氰尿酸酯(THEIC)和苯氧基磷酰二氯(PDCP)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磷氮型阻燃剂(PNFR),借助FTIR、核磁共振光谱(1H-NMR、31P-NMR)对其结构与组成进行了表征。将PNFR与聚磷酸铵(APP)复配用于制备聚磷酸铵-新型磷氮型阻燃剂阻燃聚氨酯泡沫(APP-PNFR/PUF)复合材料,通过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测试、锥形量热和热失重分析对APP-PNFR/PUF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和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成功获得了PNFR;此外,PNFR的TGA表明PNFR在N2气氛下的初始分解温度为249℃,800℃时的残炭量可达33.7%,其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能。APP-PNFR的加入能有效改善PUF的阻燃性能,且当PNFR的添加量与组合聚醚的质量比为7.5%时,可获得综合性能较好的阻燃PUF材料,其中LOI从19%提高至24%,UL-94垂直燃烧等级达到V-0级,热释放速率峰值从110.6 kW/m2降低到94.5 kW/m2;同时,APP-PNFR/PUF3在N2气氛下的初始分解温度提高了6℃,最大分解速率降低了16.3%,800℃时的残炭量可达33.5%。PNFR的加入不会削弱PUF的物理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57.
58.
PBT/PP—g—MAH共混体系的形态结构及力学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马来酸酐化聚丙烯(PP-g-MAH)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及力学性能,并与PBT/PP机械共混体系作了比较。结果表明:马来酸酐化聚丙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共混物两相的分散性及界面条合性,使共混物的冲击性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9.
分别以5种不同碳链长度的脂肪族二元酸(C4、C6、C8、C10、C12)和丁二醇为单体,采用先酯化后缩聚的两步法合成一系列脂肪族聚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己二酸丁二醇酯(PBA)、聚辛二酸丁二醇酯(PBSu)、聚癸二酸丁二醇酯(PBSe)和聚十二烷二酸丁二醇酯(PBD)。研究了脂肪族二元酸单体的碳链长度对5种聚酯的结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5种聚酯的Mw在125000~250200之间,其结果与特性黏度具有一致性。随着脂肪族二元酸碳链长度的增加,聚酯的T_c,T_m和T_g均先降低后升高;PBSu(C8)的结晶度最高(71.2%),PBA(C6)的结晶度最低(33.8%)。随着碳链长度的增加,聚酯的初始分解温度逐渐向高温区移动,聚酯的拉伸强度逐渐降低;断裂伸长率先增加后降低,PBS(C4)的拉伸强度最大(58.55 MPa),PBSu(C8)的断裂伸长率最大(897.2%)。5种脂肪族聚酯均属于典型的假塑性流体。  相似文献   
60.
以高光学纯度右旋乳酸(D-LA)为单体合成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右旋聚乳酸(PDLA),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工业级聚乳酸(PLA)/PDLA共混物。采用热变形温度测试、X射线衍射(XRD)和差示扫描量热(DSC)分别研究了PDLA含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对PLA/PDLA共混物维卡软化温度(VST)、晶体类型和结晶及熔融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DLA的加入,PLA的VST从64.6℃上升到最高152.3℃,且PDLA相对分子质量越小,PLA/PDLA共混物VST越高;XRD和DSC的结果均表明工业PLA与PDLA在熔融共混可形成立构复合晶体(SC),且极速冷却的共混物中不含PLA同质晶体(HC),说明PLA/PDLA共混物VST上升主要是由于SC晶体含量上升所导致;DSC研究发现,加入10%PDLA时,PLA/PDLA共混物的结晶温度(Tc)从95.9℃提高到133.4℃,表明了SC晶体是PLA的有效成核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