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9篇
电工技术   20篇
综合类   20篇
化学工业   25篇
金属工艺   35篇
机械仪表   6篇
建筑科学   11篇
矿业工程   11篇
轻工业   76篇
水利工程   5篇
石油天然气   10篇
无线电   1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8篇
冶金工业   15篇
自动化技术   4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301.
韩冰  杜明  王聪  徐树来  叶暾昊  袁超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1):169-171,175
二氧化氯作为氧化剂制备马铃薯氧化淀粉,然后对其部分性质进行研究,并考察了添加马铃薯氧化淀粉对哈红肠品质的影响。马铃薯氧化淀粉的制备过程中,二氧化氯的添加量0.15%,LXF专用活化剂添加量为0.0125%,反应时间2.5h,反应温度35℃,在此条件下制备的氧化淀粉,其羧基含量0.1862%,羰基含量0.0548%,粘度15.69Pa.s,透光率19.23%,凝沉性0.647。由电镜扫描结果可知,马铃薯原淀粉经ClO2氧化后,淀粉表面变得较为粗糙,出现裂纹。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体系中醇羟基的含量减少,而COO-含量明显增加。将马铃薯氧化淀粉添加到哈尔滨红肠中,通过质构分析发现红肠的硬度、弹性和咀嚼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02.
富硒灵芝中不同蛋白提取物的组成特性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富硒灵芝中不同蛋白质提取物的组成特性及其抗氧化活性。在富硒灵芝的4种蛋白质提取物中,水溶性蛋白提取物具有最高的硒含量(2.771 mg Se/g pr),最多种类的蛋白质组成(13条带)和最为宽泛的蛋白质分子质量范围(22~107 ku),以及最强的自由基清除活性。碱溶性蛋白提取物具有最少的糖含量,而醇溶性蛋白提取物具有与其它3种提取物不同的氨基酸组成。清除羟基和超氧自由基的活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醇溶<盐溶<碱溶<水溶,这个趋势与4种提取物的单位质量蛋白中硒含量的趋势一致。水溶性蛋白提取物是进行进一步纯化和研究的最为理想的提取物。  相似文献   
303.
环氧树脂增韧改性技术研究进展和新方法及其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野  杜明 《化学与粘合》2007,29(3):197-200,205
简单介绍了环氧树脂技术的研究进展和近期的主要应用,并概述了环氧树脂的改性技术.主要介绍了增韧改性的一些新方法,包括热塑性树脂增韧、互穿网络增韧、热致性液晶增韧、原位聚合增韧、核壳结构聚合物增韧等,主要介绍了用橡胶弹性体、热塑性树脂、刚性粒子、核壳型结构聚合物来增韧环氧树脂,以及环氧树脂绝缘性、耐湿热性和阻燃性等的改进方法,并对其中的增韧机理作了总结分析.最后本文综述了环氧树脂增韧改性技术发展及其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304.
研究了培养基MRS组分对乳酸菌Lactobacillus J23产生广谱抗菌肽Bac-J23的影响,并对其组成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浓度为5g/L的乙酸钠对Bac-J23的合成具有刺激诱导作用,蔗糖对Bac-J23合成的最有利,酵母提取物对Lactobacillus J23的生长和Bac-J23的合成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KH2PO4(15g/L~20g/L)有利于Bac-J23的合成,MgSO4 (0.2g/L)对合成Bac-J23最有利,MnSO4和Tween-80对Bac-J23合成及Lactobacillus J23生长均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05.
提出以矿井物联网和先进传感等通信方式为支撑环境,构建“感知、传输、决策、执行、运维、监管”六维度智能开采控制系统;基于此系统架构,提出无人化智能开采控制技术路线和系统方案;最后,对煤矿无人化智能开采系统的理论和技术研发最新进展进行了详细论述。利用双光谱热红外摄像及图像增强技术,解决综采工作面生产工况条件下的视觉监控透尘问题;提出多目视频帧图像融合和全景视频拼接技术,解决工作面大视角覆盖以及实时无死角视频监控问题;利用三维颜色查找法,解决增强算法在质量和实时性难以满足井下视觉测量任务的问题。工作面设备自适应控制进一步发展:构建精准三维地质模型,进行开采预测和模型动态修正,为智能开采提供精准地质保障;结合采煤机截割模板修正技术、工作面多源信息融合智能控制技术,规划采煤机割煤路线;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高质量的视频传输,满足智能控制及感知设备的无线接入;利用远距离液压保障技术,在有限开采空间内减轻检修强度、增加安全性。在行业当前普遍采用的“工作面内自动控制+远程干预模式”的智能化开采技术基础上,提出了新一代无人化智能采煤控制技术方法,设计了“井上智能决策、井下自动执行、面内无人作业”的智能...  相似文献   
306.
优化了板体的锻造工艺,将锻造工艺中的平面镦粗去氧化皮工步优化为成形镦粗,将原镦粗的扁平形状改为中间低两边高的形状,以达到更合理的材料分配。通过优化成形镦粗的形状和高度,将终锻模具的最大等效应力降低了30%左右,终锻模具易磨损位置的磨损量降低了25%左右,达到了提高终锻模具寿命的目的。同时,优化了顶杆的安装位置,在顶杆位置处增加余料仓,增加材料的流动空间,降低顶杆受力,可以有效提高顶杆寿命。试验发现,成形镦粗件的长度对终锻成形的影响不容忽视,成形镦粗件长度应小于锻件长度,否则容易产生折叠缺陷。将试生产锻件与模拟结果对比,可以确认优化后的成形镦粗工步和顶杆余料仓的作用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07.
提出了一种金属封装外壳,其由玻璃绝缘子、铝合金壳体和铝合金盖板组成,玻璃绝缘子金锡焊接到壳体上、盖板激光封焊到壳体上,以保证封装外壳的气密特性。该金属封装外壳采用类似陶瓷柱栅阵列(Ceramic column grid array, CCGA)的对外接口,支持自动化表贴工艺,具有高热导率特性,特别适用于大功率封装相控阵天线。对该金属封装外壳按封装相控阵天线的典型应用进行了仿真、加工、测试,结果表明,在0.5~18.0 GHz频带内,该金属封装外壳具有良好的驻波特性及传输性能,并具有高热导率特性。  相似文献   
308.
周期团是在时态网络上出现时机满足特定周期要求的完全子图,周期团挖掘用于挖掘时态图中具有周期性的团。针对现有周期团挖掘方法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三种高效的剪枝策略EMP-FlagVex、EMP-FlagEdge和EMPFlagEdge+,并提出一种基于边上时间戳序列的求解方法 EMP。枚举满足要求的极大团,并对枚举出的极大团进行周期验证。验证操作是提取极大团每条边上的时间戳集合,并对集合中出现的时间点进行计数。若某个时间点出现的次数等于提取的集合个数,则将其放入新集合。在此基础上,判断新集合中的序列是否具有周期性。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基础方法 EMP,将EMP与EMP-FlagEdge+剪枝策略相结合的方法在PS、Lkml、Enron等数据集上的运行时间加快了15倍以上。相比MPC算法,基于顶点度数的EMP-FlagVex剪枝策略的挖掘效率提高约1倍,基于边上时间戳序列长度的EMP-FlagEdge剪枝策略的挖掘效率提高10倍,基于周期子序列长度的EMP-FlagEdge+剪枝策略的挖掘效率提高约30倍。  相似文献   
309.
熔融沉积成形(FDM)是目前最常用的3D打印技术之一,具有设备简单、成本低、操作简单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汽车、医疗、新能源等领域。介绍了FDM打印技术的原理,通过与常见金属3D打印技术相比较,突出了FDM型金属3D打印的优点,并介绍了FDM型金属3D打印的工艺流程。从FDM型金属3D打印材料种类展开描述,对不同金属材料进行相应的分类,重点阐述打印过程中所涉及的粘接剂的选择、打印工艺的优化、脱脂烧结方式的设计与试验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对FDM型金属3D打印的发展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10.
乳酸菌胞外多糖是乳酸菌在生长代谢过程中分泌到细胞壁外、常渗于培养基中的一类天然的生物高分子聚合物。由于胞外多糖具有降低胆固醇、抗肿瘤、促进菌体在肠粘膜上的粘附和免疫应答以及可作为食品增稠剂和稳定剂等重要的生理和物理特性而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了解乳酸菌胞外多糖的合成途径、结构以及构效关系,对于提高乳酸菌胞外多糖产量、深入了解其生物活性相关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综述了乳酸菌胞外多糖的分类、构效关系、生物合成机制以及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