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39篇
机械仪表   1篇
能源动力   5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9篇
一般工业技术   32篇
冶金工业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讨论了C-Li键的极性共价键性质,提出了应以极性参数E_T代替给电子指数DN作为衡量Lewis碱与活性中心络合能力标准的论点。并论证了其偶极络合的本质。此外,还用CNDO/2法计算了二烯烃单体和增长活性中心的电荷及自由价分布;提出了单体和活性中心γ碳原子配位的反应过渡态模型;阐明了聚二烯烃活性链端及其聚合物微观结构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82.
采用多种光引发剂引发淀粉-丙烯酰胺/丙烯酸反相乳液接枝聚合,IR光谱分析表明了淀粉接枝共聚物的生成,考察了光引发剂的种类和浓度对接枝聚合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引发接枝的机理。  相似文献   
83.
二环[2.2.1]庚烷二羧酸盐和二环[2.2.2]庚烷二羧酸盐是重要的分散型聚丙烯成核剂,HPN-68是最优秀的商业化产品。该类成核剂最大的特点是可以提高聚丙烯的结晶温度和改性PP收缩的各向同性。详细介绍了该类成核剂的结构、制备方法和在聚丙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4.
研究了以H2O/TiCl4为引发体系的异丁烯(IB)与4-乙烯基苄基N,N-二乙基硫代氨基甲酸酯(VBDC)的阳离子共聚合,结果表明,IB与VBDC能进行阳离子共聚合,1H-NMR及GPC谱图证明所得聚合物为IB与VBDC的共聚物,当[VBDC]/[IB](摩尔比)为0.050,0.075,0.100时,在阳离子共聚合过程中形成了不溶性聚合物,而且不溶物的量随VBDC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85.
两步法LDPE/HSS表面光接枝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步表面光接枝方法研究了乙烯基苯磺酸(HSS)在低密度聚乙烯(LDPE)膜表面的接枝聚合,使LDPE膜表面有效强酸化.探讨了各反应条件对表面接枝的影响规律,利用称量法、表面水接触角测定法、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镜观察等手段对表面接枝膜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86.
聚丙烯酸接枝聚氧乙烯共聚物的合成、表征及分散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O)和甲基丙烯酰氯(MAC)反应合成了壬基酚聚氧乙烯大单体(NPEO-MA),将其与丙烯酸沉淀共聚得到了一系列的聚丙烯酸接枝共聚物PAA-g-NPEO。用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凝胶渗透色谱(GPC)、核磁共振(^1H-NMR)等方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探讨了所设计结构的接枝共聚物在丙烯酰胺分散聚合体系中的稳定机理。  相似文献   
87.
采用茂金属化合物(n-BuCp)2TiCl2,还原剂(Sn)及引发剂4,4’-亚甲基二(N,N-二缩水甘油基苯胺(I4))组成的催化体系,引发苯乙烯活性自由基聚合,合成了星状羟基功能化无规聚苯乙烯。考察了聚合温度、时间、投料比等反应条件对苯乙烯聚合的影响。用沸丁酮对所得聚合物进行抽提,并采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和核磁共振(13C-NMR)对沸丁酮可溶部分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GPC分析证明催化体系(n-BuCp)2TiCl2/Sn/I4引发苯乙烯聚合属于活性聚合;13C-NMR结果证明所得聚苯乙烯链段为无定型态。实验表明所得聚合物为星状羟基功能化无规聚苯乙烯。  相似文献   
88.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聚丙烯(PP)、聚酰胺6(PA6)以及用α-甲基苯乙烯(AMS)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的低相对分子质量共聚物(PAG)原位增容的PP/PA6共混物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采用修正Avrami方程的Jeziorny法对所得数据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与对比样PP/PA6相比,加入增容剂PAG后,共混体系中PP和PA6两相的结晶峰温Tp和结晶热焓 H均有所降低,而半结晶时间t1/2则有所延长,表明PAG的加入使共混体系两相大分子链的活动性受到了阻碍,导致其结晶困难;在2.5~40.0 ℃/min的降温速率范围内,修正的Avrami模型能很好地描述PP、PA6、PP/PA6及PAG增容PP/PA6共混物的非等温结晶过程。  相似文献   
89.
取代芳基膦酸盐类聚丙烯成核剂合成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取代芳基膦酸盐是最重要的聚丙烯成核剂之一。介绍了该类成核剂的发展历程及合成研究进展;以NA-11的合成为例,讨论了取代芳基膦酸盐的合成原理;分析了金属离子对成核剂性能的影响;全面评述了该类成核剂在PP中的应用研究现状,指出与其他助剂的复合化及超细化是该类成核剂应用研究开发的方向;阐述了成核剂在聚合物中的成核机理及成核效果。  相似文献   
90.
综述了包括山梨醇和木糖醇在内的多元醇缩醛类聚丙烯(PP)成核剂的应用研究进展,比较了三代山梨醇缩醛类成核剂DBS、MDBS和DMSBS在PP中的应用性能,DBS熔点低,对PP增透效果差,使用过程中醛味大;MDBS对PP增透效果好,但使用过程中仍然会产生醛味;DMDBS熔点高,增透效果好,使用中无异味,但加工温度高;以混合醛合成的非对称成核剂PP增透效果好,成本低,使用过程不产生异味;不同代成核剂的物理复配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应用效果;该类成核剂也可用于聚乙烯及其他聚合物的成核改性。对该类成核剂的改进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对成核剂本身进行改性,如山梨醇与混合醛缩合直接合成具有不对称结构的缩醛,或者将不同品种的缩醛进行物理共混、或者与其他类成核剂进行物理混合,再或者与其他助剂进行复合,目的都是为了发挥不同成分的协同效应,提高成核剂的综合性能;另一方面是对成核剂的加入方式如釜内与釜外,成核剂的分散方式如母粒形式、配成液体形式和成核剂与PP的加工工艺进行研究。在可预见的将来,还没有更好的成核剂可以取代山梨醇成核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