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2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12篇
电工技术   137篇
综合类   50篇
化学工业   98篇
金属工艺   8篇
机械仪表   14篇
建筑科学   124篇
矿业工程   15篇
能源动力   26篇
轻工业   47篇
水利工程   73篇
石油天然气   9篇
武器工业   7篇
无线电   29篇
一般工业技术   32篇
冶金工业   14篇
自动化技术   4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21.
(1)关于填埋场内污染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数学表述填埋场中填埋的生活垃圾成分复杂,受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生活习惯、季节、气候条件、填埋场管理、MSW管理、埋龄、初始含水量等多种因素控制。生活垃圾填埋后将发生降解,生成渗滤液和填埋气。例如填埋场管理,有的填埋场将渗滤液回灌,目的是加快生活垃圾降解,加快其固化过程;有的填埋场采用严格的最终封顶层以确保降低降雨(雪)入渗,尽量减少渗滤液生成数量,从而使得生活垃圾的降解和固化过程加长。本文所指污染物为渗滤液中的某种污染成分。由于受上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准确估计渗滤液中某种污染成分随时间变化非常困难。在研究填埋场污染物运移问题时,主要研究污染物对地下水的长  相似文献   
722.
基于塑性极限理论上限法分析锚桩椭圆形端部和椭圆T-bar的极限承载力及承载力系数,并考虑椭圆形端部的长径比(ξ≥1)和界面摩擦系数对承载力以及承载力系数的影响.分别详细介绍锚桩和T-bar的椭圆端部速度场以及相应速度矢端图的构建.速度场的总能量损耗率是速度间断面能量损耗率和塑性区变形损耗率之和,端部承载力系数等于速度场...  相似文献   
723.
在木门加工生产线上,针对龙门机器人对不同尺寸板材分拣的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仿真的龙门机器人板材智能分拣实验系统。该系统基于Unity3D软件平台开发,搭建了龙门机器人分拣任务虚拟仿真场景,并在虚拟仿真实验场景中完成了虚拟数据集采集、相机标定以及手眼标定。针对不同尺寸的板材分拣任务,本文提出了基于板材的矩形角点势自适应识别的智能分拣算法,首先利用目标检测模型在局部区域内对板材进行角点检测,由双目成像原理恢复出的角点三维坐标计算板材尺寸和目标板材的抓取位姿,以此完成木门的分拣。该方法在相机采集图像过程中出现板材被遮挡的情况以及在板材复杂纹理和复杂背景的情况中更为鲁棒。此外,该方法完全在虚拟仿真环境下进行开发测试,不仅节约成本、安全高效而且方便进行多种测试方案的改变,对于向真实场景进行算法迁移和开发具有积极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完成龙门机器人板材智能分拣任务,对设计木工家具制造过程中龙门机器人智能分拣系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24.
磁性纳米粒子介导分离(MMI)技术无需对底物进行标记即可从复杂微生物系统中分离具有活性的功能微生物菌株/菌群,是筛选获取特定功能微生物并丰富完善微生物种质资源的有力工具。针对印染废水特征污染物壬基酚(NP)的污染问题,基于MMI技术进行功能微生物驯化富集与筛选识别,构建了NP关键降解功能菌群,并评估了其对实际印染废水中NP的去除效能。结果表明,驯化污泥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水形杆菌属(Undibacterium)、贪铜菌属(Cupriavidus)、unclassified_Enterobacteriaceae和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被识别为NP降解关键功能菌属。通过纯培养筛选获得5株NP降解关键功能菌,其对NP降解率均在70%以上;通过筛选菌株构建了NP降解复合功能菌群,其对NP降解率可达96.87%,最佳应用条件为pH 6.87、温度30.16℃、摇床转速141.57 r/min。复合菌群对实际废水中低质量浓度NP(1 mg/L)的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模型,NP半衰期为(7.69±0.05) h;对高质量浓度NP(200 mg/L...  相似文献   
725.
<正>当前,数字化技术已成为推动电力系统等国民经济各行各业优质发展的新动力。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输变电设备状态评估中,可有效提升输变电设备状态评估的准确性、时效性和智能化水平,对保障电力系统运行安全,推动我国能源转型升级,促进“双碳”战略目标顺利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为了集中反映我国电力科研人员和学者在“数字化技术在输变电设备状态评估中的应用”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在《电工技术学报》编辑和特约编委的共同努力与支持下,本次专题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726.
对北京市某A/O工艺城市污水处理厂各处理单元释放的挥发性醛酮类有机化合物的释放通量及环境空气浓度进行长期监测,评估了空间尺度上4种典型醛酮化合物的排放特征,同时计算了各工艺单元暴露风险值,评估醛酮化合物对工作人员及周边居民的危害性。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厂中挥发性醛酮化合物排放通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好氧池1段、好氧池2段、好氧池3段、缺氧池、初沉池、二沉池。生物曝气池是各处理单元中醛酮化合物日排放量占比最大的处理单元,4种醛酮气体的占比达57.81%以上。各处理单元环境空气中醛酮化合物的环境质量浓度也均不相同,总质量浓度变化范围在30.44~1 230.79μg/m3,其中甲醛的质量浓度最低,为2.46~71.36μg/m3,乙醛质量浓度最高,为59.32~1454.44μg/m3。各处理单元排放的乙醛存在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727.
现有的PZT-FBG电压传感器体积小、成本低廉、易加工和易批量生产,已成为目前运用最为广泛的压电材料。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改善PZT-FBG电压传感器的频率特性,通过初步计算谐振频率来选择最优的基本结构。结合仿真计算与实验验证,深入分析了压电模块尺寸参数、待测电压施加方式和压电模块堆叠PZT片数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电压传感单元和光信号解调单元同时施加极性相反的待测电压,可以显著提高传感器输出特性的分辨率;PZT堆叠片数的增加能够提高传感器输出特性的分辨率,但也会降低传感器的测量准确度。最后提出相应的传感器传感特性的改进方案,可为进一步改进该传感器及其他同类压电陶瓷传感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28.
依托南京雨花台区软件谷杆线迁移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在管廊的底板、侧板及顶板内埋设换热管形成能源管廊,并通过恒定输入功率加热循环液体,对明挖施工能源管廊的换热规律进行现场试验; 实测能源管廊的换热系统进/出口水温、底板温度及热致应力等变化规律,初步探讨并联和串联的能源管廊段连接形式下,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相对热效率及热致应力响应性能,以及能源管廊段运行过程中对周围管廊段结构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并联和串联运行下能源管廊的相对线热效率分别为39.68、31.27 kW?m-1,并联较串联运行模式提高了约26.9%,即并联运行的换热性能相对较好; 并联和串联运行过程中底板产生的最大轴向热致应力分别为1.30、1.24 MPa(两者相差小于10%),由于叠加效应,邻近管廊段产生0.33 MPa的最大压应力,对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安全性的影响较小; 相关结论可为依托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开展能源管廊或隧道的设计和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29.
“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工程地质课是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类本科专业基础课,结合课程教学内容与特点,分析了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依托课程知识点挖掘并设计相关思政元素,通过开展实践教学,推进了工程地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研究结果可为土木、水利与海洋类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和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30.
为提高地下地铁车站的负荷计算精度,解决能源地下车站的地埋管换热量设计问题,以大连地铁4号线地下地铁车站为研究对象,采用3种负荷计算(DeST模拟、规范算法、逐时算法)方法计算地下车站全年负荷,并分析讨论地下车站设备管理用房区的全年负荷特征,进一步确定能源地下车站地埋管换热量。结果表明:地铁车站能源需求具有明显的逐时波动性和环境参数相关性,通过逐时负荷计算方法获得的全年总负荷较规范算法和DeST模拟结果的精确度可提高约1倍;不同功能用房负荷差异较大,办公用房的供热需求大于制冷需求,设备用房和变电所用房全年无需供热,且变电所用房的冷负荷远大于设备用房;逐时算法得到的换热量可准确反映全年换热需求,其地埋管换热量的不均衡率高达7.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