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7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17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8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4篇
水利工程   4篇
石油天然气   9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一般球罐壳体都是按半球或多片型式设计的,但有时考虑设计压力、温度、介质的不同,尽量减少焊缝,将其设计成整瓜瓣型式。本文将介绍其简易下料方法。此展开理论完全适用于椭圆封头、半球形封头、特大展开半径锥台的展开下料。  相似文献   
22.
介绍DeviceNet现场总线在液压机与操作机联动控制中的优势,实现对各种运动进行快速、稳定和精确的控制,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及锻件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提高了自动化水平。由人机界面(HMI)可实时监控系统各项参数,也可方便的修改系统参数。  相似文献   
23.
孙素琴  杨玉杰 《石油物探》2012,51(3):304-311,212
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西区块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埋藏深度大,非均质性强,岩体孔缝洞发育,但规模总体较小,井-震响应关系复杂,"串珠"状反射不明显,储层预测难度大。在地震反射特征和岩石物理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地质、地震和测井等资料,进行研究区奥陶系储层地震波阻抗反演,在有利区寻找低阻抗对应的缝洞发育线索,识别以蜂窝状密集分布但不足以形成"串珠"反射的小尺度、非规则溶蚀孔缝洞,结合敏感地震属性的综合分析,预测顺西区块奥陶系有利储集体的分布规律,为优选勘探目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4.
首次研究了超滤纯化方法对龙须菜多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化学发光法,研究了龙须菜粗多糖GCp和超滤获得的多糖GCpF1,GCpF2在体外对羟自由基、超氧自由基和过氧化氢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三种粗多糖均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尤其是当低浓度时,清除率与多糖浓度呈现一定的线性关系,其中超滤获得的多糖GCpF1和GCpF2对3种活性氧的清除作用优于GCp。  相似文献   
25.
某金矿针对原矿中矿泥含量多,选别指标不佳的情况,采用强化分散、强化浮选等技术措施,用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对预先分离出的矿泥单独处理,通过一粗、一扫和一精的工艺流程,最终全流程浮选回收率达到91.47%,较之前提高0.83%,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6.
应用CASS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的工程实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CASS池为主的工艺处理印染废水,出水可达<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87-92)一级标准,出水的90%再经过加药、澄清、砂滤处理,可回用于洗车、浇地.总结了各个工段的概况以及所要注意的问题和调试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7.
本文研究了常温条件下铁屑填料塔不同上升流速时,毕克莱常数Pe和反应器串连级数N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上升流速对Pe和N的影响较小,塔柱的水力特性接近于完全推流反应器,采用扩散模型和推流模型对反应器出水浓度预测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28.
29.
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技术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技术的研究现状.根据国内印染废水处理技术的现状,在现有常规工艺基础上,不改变已有设施,增加一套投资低、运行成本少、易建设、可操作性好的深度处理技术.该技术与原工艺有机结合,可以稳定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并能实现回用.指出对不同处理方法进行有效组合是印染废水回用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0.
随着去中心化移动网络的发展,置身网络传播节点之上的个体能量正被无限放大,普通社会成员可以借助优质内容实现资本积累,个人IP由此产生。对于个人IP来说,作品内容、形式均可复制,而传播者的人格却如本雅明口中的“灵韵”般难以捕捉,人格建构作为个人IP研究的切入点具有崭新的研究价值。本文基于人格理论和传播学的视角,分析个人IP人格建构的路径及发展阶段,认清个人IP人格建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他者凝视、前台固化及自嗨式传播的三大难点,助力个人IP的成功打造及价值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