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7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2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2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9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1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采用激光气相法,研究了实验参数对实验过程及Fe/C、Fe/N超细粒子性能的影响,并用EDTA化学分析法、透射电镜、电子衍射及振动样品磁强计等手段对超细粒子的化学成份、粒径、形貌、结构及磁性等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激光气相法实验参数对Fe/C/Si超微粒子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较为详细地研究了实验参数对激光气相法制备Fe/C/Si超微粒子的化学成份、粒径、形貌及结构等方面的影响规律。采用X-射线衍射、电子衍射、透射电镜、热分析等先进手段对超微粒子的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一)红外光谱:用几种高分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重复研测全谱及各基团特征谱带,在290、77及10K温度下测得~(238)U的ν_3分别为931.905cm~(-1)、930.825cm~(-1)、930.745cm~(-1)。同位素位移与理论值颇接近。同时发现在77~10K,O—U—O各谱带产生约1cm~(-1)的“红移”,而非铀基团的各谱带却产生了较大“紫移”。研究了温度等对光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为核燃料后处理1AW废水综合处理流程的一部份。为了分离和提取废液中的~(241)Am,~(242)Cm,~(147)Pm,~(90)Sr,~(137)Cs等放射性核素,以甲酸脱硝的办法,使废液的酸度从3.5M HNO_3降至pH~2,此时大部份的锆、铌和铁成为沉淀而被除去,而媚、锔、钷、锶、铯等皆留于清液中,此清液即可直接用HDEHP萃取来分离这些元素。本文研究了甲酸脱硝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5.
以平均粒径为2.8 μm的硅粉为原料,添加氮化硅粉作为稀释剂,对常压氮气下直接氮化制各Si3N4粉的工艺进行了研究,氮化温度范围为1623~1823 K,氮化时间范围为0~20 min.借助XRD、SEM等检测方法,分析了氮化温度和氮化时间等因素对氮化过程的影响.基于不同氮化温度下硅的转化率与氮化时间的关系,利用粒径不变的缩芯模型,建立了一种简化的硅氮反应模型,该模型显示出硅的转化率随时间呈渐近线指数趋势.并利用该模型计算得出了硅粉常压直接氮化合成氮化硅粉的一些反应动力学参数:Arrhenius公式中指前因子为5.56×1012cm/s;活化能为534 kJ/mol;有效扩散系数为6.2×10-8cm2/s;以及反应速率常数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大豆浓缩磷脂为原料,从生产中将卵磷脂(PC)副产物磷脂酰乙醇胺(PE)进行纯化,并在超临界CO2条件下进行氢化,后与聚乙二醇单甲醚2000酰氯培化,得到稳定性高的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氢化大豆磷脂酰乙醇胺(MPEG2000-HSPE)。采用95%的乙醇,在料液比为1:3,温度为-13 ℃的条件下去除副产物中的残余PC,再用90%的石油醚,在料液比为1:4,温度为30 ℃的条件下进行萃取,去除肌醇等其他磷脂,使PE纯度达到91.28%,得率为86.83%。在总压力为11 MPa(CO2分压7 MPa、氢气分压4 MPa),pd/c催化剂用量为4%,氢化温度为60 ℃,氢化时间为120 min,搅拌速度为300 r/min时,碘值和反式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当氢化磷脂酰乙醇胺(HSPE)与聚乙二醇单甲醚2000酰氯比例为3.5:1,三乙胺添加量为3 mL时,反应温度50 ℃,反应时间4 h,产物转化率为84.63%。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发现,发现原料中的-NH2消失,产物中出现-NH基团,产物吸光度为0.631、碘值为23.27 gI2/100g、水-正己烷两相分开10 ml时间为392 s,所得产品分散性好、稳定性高。  相似文献   
17.
纳米氧化铁粒子对乙苯脱氢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在乙苯脱氢铁系催化剂中加入nmFe2O3粒子后对其活性的影响,并对nmFe2O3:μmFe2O3(m)=1的催化剂进行了积分床评价。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与普通催化剂和进口催化剂G84-C比较,这种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18.
正在兴起的应用激光化学,将为能源、化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同位素、新型材料等开发新的技术潜力,开拓新的发展前景,本文就此提出几点看法,以供研讨。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锦达选煤厂由于浮选精煤压滤机处理能力有限,无法满足浮选精煤量大的脱水需求,导致浮选精煤水分居高不下,致使总精煤水分严重超标,直接影响精煤产品质量,并制约原煤的入洗量。介绍了YWZA-50型卧式沉降过滤式离心脱水机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特征以及工艺效果。通过实施改造,采用该设备回收大于0.045 mm粒级的精煤泥(含部分浮选精煤),减轻了压滤机的浮精脱水压力,有效地降低了浮精水分,从而提高了总精煤的产品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原煤的入洗量和精煤产率,企业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大豆的原产地,豆制品在我国有着悠久的食用历史。大豆中不仅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而且还含有磷脂、甾醇、异黄酮、皂甙、低聚糖、维生素E、多肽、膳食纤维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是功能性因子的宝库。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生物活性物质的功能性已逐渐清晰,这些物质的分析和检测方法也在逐步的完善。特别是最近几十年,随着色谱、质谱、光谱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豆中生物活性物质的检测取得了很大进展,检测手段更加先进,定性和定量的检测方法也更加科学、严谨、高效。检测技术的进步,必将促进大豆中生物活性物质的深度开发和利用,让大豆为人类的营养和健康做出更大贡献。本文主要对大豆中生物活性成分的种类和功能性以及生物活性成分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为大豆生物活性物质未来的质量安全控制和更加深入的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