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111篇
武器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7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考察了气辅注射成型工艺参数(延迟时间、气体压力、熔体温度、预注射量)对气体穿透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延迟时间越短、熔体温度越高,残余壁厚越小。另外,预注射量、延迟时间和熔体温度对穿透长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即预注射量越大、延迟时间越短、熔体温度越低,穿透长度越长。结合此前研究者的数值模拟结果可以看出,残余壁厚率与通过数值方法得到的结果是较为一致的.  相似文献   
32.
尹波  杨鸣波 《化工学报》2006,57(4):1014-1018
通过DSC和WAXD讨论了结晶温度、拉伸和冷却方式对流延聚丙烯结晶结构特别是γ晶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拉伸作用提高了试样的结晶度,但对γ晶的形成几乎没有影响;快速冷却不利于γ晶的生成;在95℃和115℃等温结晶的样品中发现了γ晶,且在115℃下生成γ晶更明显.  相似文献   
33.
采用熔融挤出2热拉伸2淬冷方法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 / 聚乙烯( PE) 原位微纤化复合材料。固定体系组成( PET/ PE 为15/ 85), 热拉伸比增加, PET 粒子相继从球状转变成椭球状、棒状和纤维状; 除了最小粒径保持基本不变外, 最大和平均粒径均逐渐减小。微纤化复合材料在PE 的加工温度下成型时, 纤维能够良好地保持在体系中, 但在PET 的加工温度下成型时, 纤维重新熔融, 形成球状粒子。复合材料的拉伸模量和拉伸强度随拉伸比增加显著增加, 表明微纤化对材料具有良好的增强效果; 而断裂伸长率随热拉伸比增加剧烈下降, 产生明显的韧-脆转变。比基本断裂功( we ) 先随热拉伸比( HSR) 增加而增加, 热拉伸比为19117 左右时达到最大值, 继续增加热拉伸比, we 降低。   相似文献   
34.
环氧化天然橡胶改性PA6/EPDM共混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环氧化天然橡胶(ENR)对聚酰胺6(PA6)/EPDM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和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ENR可以显著提高共混物的韧性,ENR含量为5%时共混物的制品冲击强度达14kJ/m^2,同时不会降低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维卡软化。DCS分析证明,共混物的相容性有所改善,共混物相界面间可能有PA6/ENR接枝共聚物产生。  相似文献   
35.
微胶囊阻燃剂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微胶囊的壳材料及微胶囊的制备方法,综述微胶囊制备技术在阻燃剂领域的应用及微胶囊阻燃剂在塑料中的应用情况,展望了微胶囊阻燃剂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6.
气体辅助注射成型PC/PE共混物的形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扫描电镜(SEM)对气体辅助注射成型(GA IM)PC/PE共混物制品相形态的观察,发现作为分散相PC的形变规律与在常规注射成型(C IM)制品中的情况有很大差异。在形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气体穿透对气体辅助注射成型制品形态的形成和形态分布影响的机理。  相似文献   
37.
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了气体辅助注射成型(GAIM)和常规注射成型(CIM)高密度聚乙烯(HDPE)的结晶形态,发现CIM试样为区分不明显的皮芯结构,而GAIM试样形成了包括球晶、串晶和取向片晶的多层结构.且GAIM试样球晶尺寸显著小于CIM制品.在结晶形态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气体辅助注射成型制品结晶形态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38.
采用基本断裂功法对共聚聚丙烯压制双边缺口拉伸试样的断裂行为进行研究,分析了厚度变化对材料多项断裂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厚度在0.6 mm~1.1 mm时,材料的断裂韧性we随厚度增大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下降幅度约30%,主要由屈服后的we,n降低所致,屈服前的we,y无明显变化;材料的比塑性功βwp随厚度增大未呈现明显的变化,且屈服前的βywp,y和屈服后的βnwp,n均无明显变化。同时求得了外推的零韧带断裂位移e0,b和最大载荷P0,y,随厚度增大,前者具有一定的下降趋势,后者则显示出较大的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39.
退火对PC/PET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述了退火对PC/PET共混物性能影响的研究结果,结果表明,由于共混物中PET的结晶速率较慢,在成型周期内难以完成结晶,所以退火对共混物力学性能影响较大。一般情况在165℃下退火12h后,共混物的性能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40.
本文详述了对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弹性体(PC/PET/Elast.)共混物的成型加工条件、形态和材料性能关系的研究情况;考查了挤出混合时不同螺杆转速和料温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并从形态的角度解释了实验现象,发现共混温度高于300℃对材料性能不利。同时,研究了注射成型条件对共混物性能影响和相应的微现形态,优化出适宜的加工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