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42.
热导检测技术在线分析氢同位素气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高纯氕作载气,对热导检测技术(TCD)在线分析氢同位素气体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进样压力、氘丰度以及样品中HD含量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TCD对氘的响应与氘的压力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对已知氘丰度为1%~90%的氕氘混合物样品进行了测定,测量结果的误差与氕氘混合气体中的HD丰度成正比,绝对误差范围在0.000~0.025. 相似文献
43.
采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了Mg2Ni-1.0%Pd(质量分数,下同)合金粉末,用XRD及AFM等分析表征了球磨20h后粉末的相结构和微观形貌,测定了Mg2Ni-1.0%Pd合金吸放氢氘的P-C-T曲线和动力学曲线。结果表明,机械合金化制备的Mg2Ni-1.0%Pd合金粉末粒度在10nm~50nm之间;同熔炼法制备的Mg2Ni合金相比,纳米Mg2Ni-1.0%Pd合金吸氢时的焓变值减小,放氢时焓变值增大,可逆贮氢容量为1.06(H/M,原子比,下同);与吸放氢相比,在相同温度下合金吸放氘的坪台压升高,焓变值减小,具有显著的同位素效应。纳米Mg2Ni-1.0%Pd合金的吸氢速率和吸氘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在573K附近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4.
采用EDS和XRD表征了Ti改性ZrCo合金的相结构及表面元素分布,采用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TOF-SIMS)以及程控升温热解脱附(TPD)方法研究少量CO(1.05%CO+98.95%H_2气氛,体积分数,)对Zr_(0.8)Ti_(0.2)Co合金氢化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纯氢环境下ZrCo合金和Zr_(0.8)Ti_(0.2)Co合金饱和吸氢时间分别少于2和4 min,饱和吸氢容量分别为1.8%和1.9%(质量分数)。而在含1.05%CO的氢中ZrCo合金和Zr_(0.8)Ti_(0.2)Co合金在2500 min内均未能达到吸氢饱和,吸氢容量分别下降到0.91%和0.48%,Ti改性导致ZrCo合金在CO杂质气氛中的吸氢动力学性能下降。实验表明,通过773 K、0.5 h热抽空处理可恢复至毒化前吸氢性能。 相似文献
45.
46.
47.
通过XPS研究了被氧气毒化后LaNi4.7Al0.3合金的La、Ni、Al元素价态的变化,采用氩离子枪溅射刻蚀,获得了元素价态随深度的变化信息,结果表明,在表层生成物为La(OH)3、LaH2、Ni、NiO、Ni2O3、Al2O3。当溅射到0.4min时,O的谱峰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γ相的Al2O3增多,α相的Al2O3减少。当溅射到2.0min时,合金的内表层Ni2O3减少,NiO增多,合金的氧化程度减轻。当溅射到10min时,出现了金属La。可见,表层氧化较充分,随着深度的增加,氧化程度减轻。 相似文献
48.
Ce含量对贮氢合金及其电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Ce含量对AB5型贮氢合金Mι(NiCoAlMn)5的结构、组织、电化学性能和P-C-T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e含量的增加,合金的点阵常数a,c,轴比c/a和单胞体积均随之减小,枝晶偏析比增大,放电容量降低,平台压升高,充放电循环稳定性提高,变化规律是先增后降;在Ce含量15at%(占A侧)时合金获得最侍珠电化学综合性能,初始放电容量只略有降低,而充放电循环稳定性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9.
50.
高性能贮氢合金电极的成分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H Ni电池的关键技术是负极材料———贮氢合金 ,而贮氢合金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它的成分。从MH电极失效分析和MH Ni电池对负极材料的性能要求出发 ,详细讨论了AB5 型贮氢合金的各项性能与各种合金元素之间的关系 ,这些性能包括贮氢合金的吸氢量、平衡氢压、吸放氢滞后性、单胞体积和轴比c/a的大小、显微硬度、耐蚀性、高倍率放电性能及合金电极的温度特性等。同时对非化学计量比贮氢合金和低Co、无Co贮氢合金也进行了讨论。指出了合金成分设计应考虑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