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8篇
化学工业   57篇
金属工艺   9篇
机械仪表   1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89篇
冶金工业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81.
为了实现ZTA材料和HAP的同步烧结,必须降低ZTA材料的烧结温度。选用具有生物活性和较低熔点的A/W生物微晶玻璃作为ZTA材料液相烧结的添加剂,利用流延成型工艺,制得了适合流延成型的水基A/W-ZTA浆料及流延膜,分析了影响浆料及流延膜的各种因素。在烧结过程中,样品的密度及强度受玻璃添加量的影响,在1330℃时,10wt%A/W-ZTA材料的强度可达374MPa、密度可达96%。因此在1330℃  相似文献   
82.
有机泡沫浸渍工艺是制备高气孔率(70~90%)多孔陶瓷的一种有效工艺,并且此类多孔陶瓷具有开孔三维网状骨架结构.该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无需复杂设备,制造成本低,是一种经济实用并且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多孔陶瓷制造工艺.本文详细介绍和分析了该工艺的关键步骤,并指出该工艺的研究在今后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3.
高性能陶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材料科学的进步和新材料的开发,器件和系统逐步向小型化、集成化、多功能化和轻量化方向发展,推动了陶瓷材料向结构-功能一体化方向发展.这些发展和先进的制备技术、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介绍了几种重要的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超高温陶瓷和陶瓷基复合材料,新能源陶瓷,透明陶瓷,生物陶瓷和多孔陶瓷,探讨了材料的先进制备技术,并对材料在基础研究和制备科学上今后应予以关注的關鍵問題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4.
碳化硅在乙醇水溶液中的分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和酒精的混合物为碳化硅粉体的分散溶液,研究了碳化硅粉体在乙醇水溶液中的分散性.结果表明碳化硅能够很好地分散在乙醇的水溶液中,特别是当pH值在9~10之间的碱性条件下分散效果最佳另外以聚乙二醇作为分散剂来改善碳化硅在乙醇水溶液中的分散性,实验证明聚乙二醇的加入可以改善碳化硅在乙醇水溶液中的分散性;同时通过热重和差热法来测量聚乙二醇在碳化硅表面的吸附量,研究发现聚乙二醇在碳化硅表面的吸附量随着pH值的增大而下降,在较高pH值下大多数的PEG仍然存在于溶液中;由此得到的稳定固含量为40%(质量分数)浆料经喷雾造粒而得到的粉料化学成分均匀,流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5.
C/SiC复合材料的常压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碳硅烷作为碳化硅先驱体, 以二维0°/90°正交编织碳布叠层后作为增强体, 采用真空压力浸渍的方法制备了C/SiC复合材料, 研究了裂解温度和浆料浓度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随着裂解温度的升高以及浆料浓度的增加都呈增加趋势; 基体在纤维束内部分布均匀, 但依然有一些小气孔存在; 在1100℃时, 基体中开始生成一定量的β-SiC相, 复合材料的三点弯曲强度达到232MPa, 断裂韧性达到10.50MPa·m1/2. 在断裂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韧性断裂, 断口有较长的纤维拔出.  相似文献   
86.
多孔碳化硅陶瓷的原位氧化反应制备及其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SiC为陶瓷骨料,Al2O3作为添加剂,通过原位氧化反应制备了Sic多孔陶瓷,并对其氧化反应特性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 300~1 500℃,随烧结温度的升高,SiC的氧化程度增加,SiC多孔陶瓷的强度逐渐增加,但开口孔隙率有所降低.莫来石相在1 500℃开始生成·当烧结温度升高到1 550℃时,莫来石大量生成,得到了孔结构相互贯通且颈部发育良好的莫来石结合SiC多孔陶瓷;由于在SiC颗粒表面上覆盖了致密的莫来石层,SiC的氧化受到抑制,开口孔隙率因而升高,SiC多孔陶瓷的强度因莫来石的大量生成而增加.由平均粒径为5.0um的SiC,并添加20%(质量分数)Al2O3,经1 550℃烧结2h制备的SiC多孔陶瓷具有良好的性能,其抗弯强度为158.7MPa、开口孔隙率为27.7%.  相似文献   
87.
SiC—Al2O3基复相陶瓷的N2—HIP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热压SiC-Al2O3复合材料进行了N2-HIP后处理,制备得到Si3N4-AlN=SiC-Al2O3梯度材料,经N2-HIP处理后,材料抗弯强度提高35%-95%,并得到经强度达1030MPa的SieN4-AlN/SiCp-SiCW-Al2O3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88.
高温等静压烧结碳化硅基复相陶瓷的强化与增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Si3N4、TiC及SiC晶须补强SiC基复相陶瓷的高温等静压烧结,研究了复相陶瓷的显微结构与力学性能,探讨了晶须及第二相颗粒对复相陶瓷的强化与增韧机理.结果表明,不同的补强颗粒及晶须在基体中的作用也不同,Si3N4的引入将在基体与第二相颗粒之间产生径向压应力,阻碍裂纹的扩展,TiC的引入将在基体与第二相颗粒之间产生径向张应力,诱导裂纹的偏转;SiC晶须的引入也将产生阻碍裂纹扩展的机制,从而达到SiC基复相陶瓷强化与增韧,改善其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89.
原位增韧SiC-YAG复相陶瓷的致密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β-SiC粉加入少量作为晶种的α-SiC为起始原料,通过高温热处理过程中的相变和长柱状晶粒生长来制备原位增韧SiC基复相陶瓷;调整埋烧工艺控制高温热处理过程中液相挥发和保持稳定的化学计量比,以保证上全部晶化为YAG相,着重解决了长柱状晶粒生长过程中的致密化。发现在完全形成紧密的网络状结构之前,长柱状晶粒的形成可能延缓致密化速率,但不会由此中止致密化过程。通过调整热处理条件,制备得到了完全致密化(  相似文献   
90.
为了实现Al2O3和羟基磷灰石(HAP)的同步烧结,必须降底Al2O3的烧结温度,选用具有生物活性和较低熔点的A/W生物玻璃作为Al2O3液相烧结的添加剂,利用流延成型工艺,制得了适合流延成型的水基A/W-Al2O3浆料及流延膜,分析了影响浆料及流延成型的各种因素。在烧结过程中,由于玻璃挥发而导致失重,所以样品的密度受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的影响,但在1300℃时,10wt%A/W-Al2O3的烧结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