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28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研究试验了锂离子蓄电池的不同电极材料及电极成型工艺 ,分别制成了以氧化钴锂 (LiCoO2 )和氧化镍钴锂(LiNi0 .8Co0 .2 O2 )为正极 ,中间相炭微珠 (MCMB)为负极的 186 5 0型锂离子蓄电池。电池的放电容量分别大于 15 5 0mAh和 170 0mAh。电池比能量达到了 130Wh/kg和 35 0Wh/L。在室温条件下 ,0 .5C电池的循环寿命 10 0 0次时 ,其容量仍为初始容量的 6 0 %、70 %。以氧化钴锂为正极的电池在 -4 0℃、0 .2C速率、终止电压 2 .5V的条件下 ,放电容量为室温容量的 6 0 %。实验结果表明 ,电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2.
混合动力车用锂离子蓄电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是现在和未来一段时期内人类面临的两大课题,而汽车的大量普及又是造成环境和能源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混合动力车(HEV)的出现可部分解决上述问题,因而受到政府、汽车制造商和科技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3.
汪继强 《材料导报》2001,15(2):27-27
本课题以提高金属氢化物镍电池的综合性能为目标,重点从两方面进行研究,主要包括: (1)通过对新型氢氧化镍材料和贮氢合金材料的研究、连续拉浆负极工艺的研究、新型泡沫镍正极工艺的研究,结合电池结构的优化设计,使Ni/MH电池的容量提高了近30%,电池的IC放电平台从1.10~1.12V提高到1.20~1.21V,电池的IC充放100%DOD循环寿命达到1200次,电池综合性能水平大大提高。并开发出4/5A型、A型、SC型、D型、F型等圆柱型系列金  相似文献   
34.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制了55Ah圆柱型动力锂离子蓄电池以及336V/55Ah动力模块和相应的电池管理系统。性能测试表明,0.5C充放电,单体电池容量≥55Ah,容量特性均匀一致;具备良好的倍率放电特性,能够适应电动车启动、加速、爬坡等运行要求;循环性能良好,已完成200次深充放循环性能仍平稳;耐滥用能力好;84只单体构成的电池组,比能量达106Wh/kg;安全性好。充放电管理系统采用阶段恒电流充电和过流保护,具备均衡充电能力和智能调节放电终止电压和剩余容量显示等功能。装车试验表明,该电池系统有望投入电动车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35.
新型正极材料K2FeO4的制备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武彩霞  夏天  汪继强 《电源技术》2002,26(5):360-364
超级铁化合物是铁的 6价态的化合物 ,由于其 3电子的还原特性 ,可以进行多电子还原 ,因此可提供较高的阴极容量。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对超级铁化合物的研究情况 ;采用化学合成方法 ,合成出了纯度大于 95 %的K2 FeO4,并对材料合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得出了适合的合成温度条件 ;利用合成出的K2 FeO4与Zn电极配对组装成电池 ,考察了电池在碱性电解液中的电性能 ,结果显示该电池小电流平稳放电电压在 1.5V左右 ,放电比容量达到了 2 70mAh/g ,同时发现在K2 FeO4材料中添加 2 0 %的石墨得到了较好的放电结果  相似文献   
36.
锂离子蓄电池已经进入实用化阶段,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及工艺技术的改进,这种新型蓄电池的比能量已超过100Wh/kg和250Wh/I,循环寿命(100%DOD条件下)达500-1000次,月自放电率低于12%,因此在移动电话,笔记本计算机、摄录象机等小型电器装置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7.
38.
从第十四届国际锂电池会议看锂电池技术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第十四届国际锂电池会议(IMLB2008)由主办单位天津电源研究所和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的共同努力下,于2008年6月22日至28日在天津泰达成功举行.天津电源研究所汪继强研究员担任大会主席.本次会议促进了锂电池技术领域的国际交流,对提高我国锂电池研究水平和促进锂电池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