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9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多联干式毛细管辐射热泵室内热舒适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传统毛细管辐射空调的毛细管末端采用水作为载冷剂,二次换热降低了能效且存在冬天冻坏管路等隐患,本文提出以制冷剂为载冷剂的多联干式毛细管辐射热泵系统,并搭建了实验台,对该机组进行在冬季工况下制热测试。在冷凝温度48℃时,分别测试了风管机制热和毛细管辐射制热时的室内温湿度和空气流速。并结合PMV-PPD热舒适评价指标,对比分析了这两种供暖末端的热舒适性。实验结果表明:多联干式毛细管辐射热泵系统冬季工况制热8 h长时间运行,室内温度场分布均匀,1. 5 m处水平温差最大为0. 56℃、垂直方向温差最大为0. 37℃,在回油过程中降温小于1℃,相对湿度维持在60%~65%,PMV和PDD热舒适指标分别维持在-0. 5~0、0~10%,满足Ⅰ级舒适标准,且各指标均优于风管机。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多联机常规的制热控制策略导致系统运行不稳定的特性,提出新的控制策略,建立了压缩机输出比控制模型和压缩机切换控制模型,设计一套10HP数码涡旋多联机系统进行验证.控制模型中以一个周期时间内排气压力的平均值作为当前压力值按照给定的目标压力区域来调节压缩机输出比,并给出了控制模型中的目标压力基准值的确定原则.压缩机切换控制策略中,设置数码压缩机为优先级高的压缩机,调节其输出能力,直到100%输出比,再切换启动定频压缩机,有利于提高性能系数.实验证明这种控制策略对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性能系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行波热声斯特林热机起振模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设计和建造了一台小型的行波热声发动机,实现了与谐振管负荷的耦和匹配。介绍了所研究的热声系统中热声振荡过程的一些实验结果和实验中观察到的两个起振模态以及模态间周期性交替变化的现象,对影响起振模态的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压缩机表面产生凝露的原因及其解决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变频多联机中距离室内机近的压缩机表面在运行中出现凝露现象,并伴随压缩机内油翻泡,油面下降。从理论方面分析该现象:在名义制冷、最大制冷工况下,制冷剂循环量没有控制好,导致过多的制冷剂进入压缩机后继续蒸发,温度降低到露点温度以下,从而出现压缩机表面凝露。为此,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对保证多联机系统的稳定安全可靠运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采用网络模型优化设计出针束型回热器及其与电声制冷机的匹配关系.回热器采用针束型填料,钢针针径、针间距分别按最大冷量因子、最大冷量因子和最小损耗因子确定;以制冷系数为优化指标,按分布参数网络模型优化出回热器、两端换热器的长度及其与制冷机系统的匹配关系.  相似文献   
17.
针对煤矿井下低压馈电开关保护器的整体性能不高、可靠性和准确性易受到井下复杂环境的影响、可扩展性不强等特点,设计一种集继电保护、综合测控、数据通信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保护器.该保护器以双STM32芯片为控制核心,采用抗干扰硬件设计,移植μC/OS-III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通过DMA方式实时采集模...  相似文献   
18.
涂虬  李青  张晓青 《低温工程》2003,(6):17-22,53
采用网络类比法对回热器热声效应机理进行描述,并建立起网络类比数学模型,采用该模型对回热器不同填料的频谱特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为回热器填料的选择以及回热器与热机系统频率的匹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设计出一款基于VRF空调系统的16HP大容量新风处理机,制热采用变目标冷凝温度的优化设计模型控制压缩机的能力输出,通过调节新风机电子膨胀阀开度来达到目标出风温度,模型中的换热修正系数由试验确定,通过优化室外机电子膨胀阀开度的控制解决低温制热出风温度低的问题.实验验证了该控制方法的可行性,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出风温度控制精度高,而且实现节能,为新风机的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冷却系统在保证数据中心可靠运行的同时消耗了大量能量,为了助力数据中心碳中和,充分挖掘冷却系统节能潜力,对数据中心冷却系统能效进行评价很有必要。行业内对冷却系统的评价指标较多,本文调研了国内外现行数据中心标准及文献中的数据中心冷却系统相关能效评价指标,从电能使用效率及其衍生冷却系统相关指标、数据中心冷却系统用性能指标、数据中心冷源设备用性能指标三个角度对相关指标进行研究,介绍了不同指标的计算方法及计算内容,并分析了各指标的优缺点。通过对比得出:电能使用效率(PUE)及其冷却系统相关衍生指标不能准确反映数据中心运行维护技术上的水平;对于实际运行的数据中心冷却系统能效评价,全年综合性能系数(GCOPA)较为适用;对于中国数据中心冷水机组的使用及年度运行指标而言,全年性能系数(ACOP)的计算方法更为客观,适用性更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