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0篇
电工技术   116篇
综合类   70篇
化学工业   91篇
金属工艺   30篇
机械仪表   22篇
建筑科学   9篇
矿业工程   12篇
能源动力   29篇
轻工业   19篇
水利工程   11篇
石油天然气   41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7篇
一般工业技术   34篇
冶金工业   10篇
自动化技术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阐述了先进集散控制系统SUPCONJX-300DCS在杭州油漆厂醇酸树脂生产过程的应用,以及给企业生产自动化、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带来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82.
文章介绍了视频大数据云平台跨境应用的研究与实践情况,从项目背景、需求分析、建设思路、应用效果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平台采用国际化多语言(i18n)、IPSec隧道、SDWAN、私有云(VPC)、业务流程管理(BPM)等规范和技术,对国内成熟的基于视频监控、物联网(IoT)、人工智能(AI)、大数据技术的视频可视化服务平台完成改造和移植。平台目前已服务于老挝境内的客户,提供对客户重要区域、重要资产、重点环节、重点风险的智慧可视化闭环监管能力。  相似文献   
83.
轴流透平机械通流部分泄漏流动及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轴流透平机械通流部分泄漏流动及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首先详细介绍了轴流透平机械特别是汽轮机通流部分的泄漏流动特性及其对通流效率的影响,接着介绍了透平机械动叶顶部间隙泄漏流动特性及其对透平级气动性能的影响的研究,讨论了考虑间隙泄漏流动对某四级工业汽轮机气动性能的影响,研究了某汽轮机高压缸平衡孔对透平级气动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论文简介了透平机械流动控制技术及其研究进展,最后给出了对透平机械泄漏流动及控制技术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84.
描述了数据预处理技术在非典疫情统计信息中的应用,主要是针对重复信息的处理,分析了非典数据的变量类型,提出了应用相异度分析方法来检测重复信息.  相似文献   
85.
论述了东方1 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设计特点及运行情况,对机组系统、高温材料、高温部件冷却、通流技术、末级叶片、汽缸、阀门和轴系结构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机组启动调试和首次大修情况做了简要说明,阐述了机组的先进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6.
介绍了工业压缩机中常采用的密封类型,阐述了4种密封形式的密封原理,并对高速透平压缩机轴端密封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了石化行业中工艺气体高速透平压缩机轴端密封的发展趋势,为实际生产中压缩机的使用和维护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7.
对于拉杆柔性组合转子轴承系统,其接触界面类型复杂、数量众多,是影响其动力特性的众多因素之一。以拉杆柔性组合转子轴承系统各轮盘间的接触界面为考察对象,根据接触界面压力结合微观模型有限元分析,得到其宏观尺寸下的界面接触刚度。采用无质量无长度的均质面弹簧对接触界面进行等效,推导了接触界面作为附加弹簧单元对系统产生附加刚度矩阵的一般形式,并完成了计及接触界面效应的系统动力学建模。结合应用计及轴向力的铁木辛格梁轴单元的整体转轴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得到系统的动力学方程。而后采用打靶法和Floquet稳定性判别理论对系统进行分析求解,得到了计入接触界面影响后系统的稳定性边界和分叉形式,数值结果表明接触界面对不平衡组合转子的动力特性影响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88.
以B4C、SiC粗粉为原料, 采用机械合金化辅助热压烧结工艺, 在不添加任何助烧剂的情况下于1950℃制备出致密的B4C-SiC复合陶瓷。通过对烧结样品进行相对密度、维氏硬度、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测试, 研究SiC含量对复合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 结合XRD、SEM和TEM对样品进行组分和微观结构分析, 研究其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复合陶瓷的相对密度和断裂韧性随SiC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当SiC含量为50wt%时获得最大值为96.1%和4.6 MPa•m1/2; 复合陶瓷的硬度和抗弯强度随SiC含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在SiC含量为20wt%时获得最大值25.5 GPa和480 MPa。SiC相均匀分布在B4C基体中使得复合陶瓷具有较高的强度; B4C与SiC之间好的界面相容性以及SiC的高断裂韧性是该B4C基复合陶瓷韧性得到显著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89.
采用平均粒径分别为3.5 μm、1.5 μm和200 nm的碳化硼粉体为原料经1850℃热压烧结制备了碳化硼陶瓷, 研究了粉体粒径对陶瓷烧结致密化过程及其性能的影响。根据保温时间对线收缩率的影响及热压初期的塑性流动机理, 得出了不同粉体间烧结初期的激活能差。结果表明: 在相同工艺条件下, 随着粉体平均粒径的减小, 粉体的扩散激活能降低, 致密化初始温度降低, 而且完成塑性流动所需时间也会明显缩短, 致密化速率加快, 致密度增大; 碳化硼陶瓷的显微结构与力学性能亦随着粉体粒径的减小而改善; 1850℃保温1 h后, 平均粒径为200 nm的粉体制备的碳化硼陶瓷相对密度可达90.5%, 硬度为(17±1.8) GPa。  相似文献   
90.
计及塑性接触层的法向接触刚度等效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典型的粗糙体——刚性面接触模型,针对完全弹性和理想弹塑性两种材料,分析了一般法向接触刚度等效方法是否准确,发现了一般方法在处理弹塑性接触时存在较大差并揭示了其中的本质原因。通过引入界面接触层,提出了接触界面等效的新方法并验证了其准确性,最终实现了对原系统的准确动力等效。通过实例采用两种等效方法对比分析了对动力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为工程实际中含接触界面系统的动力学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