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工业   6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1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为了解大豆荚壳中的营养成分,以大豆荚壳为原料,对大豆荚壳中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大豆荚壳中含有总黄酮、蛋白质、还原糖、总糖、粗纤维、粗脂肪和灰分等多种营养成分,含量分别为8.49%、4.39%、2.23%、5.05%、7.32%、32.22%、5.28%.大豆荚壳所舍的17种氨基酸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2.01%.针对大豆荚壳的营养特点,可以进行不同产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天然植物色素研究与开发探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天然植物色素的研究开发有着广阔的前景。本文就天然植物色素的性质特点、种类及化学结构、提取与纯化、色素资源开发与重点开发对象和存在的问题作了简述。旨在为中国天然植物色素的研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结合方法学研究,得到优化的灰绿藜叶黄酮含量测定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微波提取灰绿藜叶黄酮的工艺条件,同时研究了灰绿藜叶黄酮对?OH 及O2-?的清除效果。结果表明,以3%AlCl3在273.5nm下测定的灰绿藜叶黄酮含量的方法是合适的,该法的稳定性、重复性、精确度、回收率均较好,其RSD分别为:1.42%、1.83%、0.86%和0.60%;微波提取灰绿藜叶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 乙醇体积分数57%,液料比20:1,微波功率500W,微波时间7.8min,在此工艺条件下,灰绿藜叶黄酮得率为3.292%。灰绿藜叶黄酮对?OH 及O2-?具有较好清除作用, 抗氧化能力与灰绿藜叶黄酮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用单因素实验对紫薇果实挥发油进行实验水平选择,然后利用选择的各因素水平进行响应面Box-Behnken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利用气-质联用法测定挥发油的化学组分,并测试其抑菌活性。结果显示,挥发油的最优提取工艺是在69 ℃、562 W、23.6:1 mL/g条件下,超声提取47 min,挥发油得率为2.72?0.02 %。从挥发油中共鉴定出二十八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是二十四烷(17.307 %)、二十五烷(12.731%)和二十六烷(10.897 %)等。抑菌试验显示所有受试菌的生长均能被挥发油所抑制。挥发油中的主要抑菌成分是多种直链烷烃和Α-毕橙茄醇。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香青菜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本试验通过超声波辅助回流萃取法对香青菜挥发油进行提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然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挥发油化学成分。最后运用抑菌圈法研究香青菜挥发油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所得的最优工艺条件为:超声波功率378 W、提取时间50 min、液料比26.5∶1(mL/g)、提取温度62℃,在此条件下挥发油的得率为2.43%。在香青菜挥发油中鉴定出46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亚麻酸甲酯(14.76%)、3-苯基丙腈(12.18%)、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0.34%)、邻苯二甲酸二乙酯(9.74%)、棕榈酸(7.12%)等。同时最优条件下提取的香青菜挥发油对受试菌种都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最强,其MIC值为0.625 mg/mL。该研究为香青菜挥发油在食品和药品方面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造纸废水处理新方法--人工湿地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简述了人工湿地的概念、特征及分类,阐述了人工湿地处理造纸废水的机理,并以江苏射阳双灯纸厂为例,介绍了人工湿地系统处理造纸废水的运行效果及效益分析,可为相似企业合理有效利用人工湿地系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分离纯化大豆荚壳异黄酮的最佳树脂型号及最佳工艺。通过静态吸附、动态吸附与解吸相结合的方法,以大豆荚壳异黄酮吸附量、解吸率为评价指标,综合评判确定最优工艺。结果表明,HPD100树脂分离纯化效果最好,其最优吸附条件为:上样液质量浓度为1.6 mg/mL,上样pH 4.1,上样流速为1.5 mL/min。最优洗脱条件为:6 BV,80%的乙醇溶液,洗脱流速为0.5 mL/min,精制后异黄酮的质量分数由原来的2.56%提高到60.7%。采用此工艺精制大豆荚壳异黄酮,操作简单,生产周期短,有较高的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优化硝普钠法(sodium nitroprusside method,SNP)测定发酵液中的蛋氨酸(Met)含量的实验条件,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不同氨基酸中加入各SNP反应试剂、反应不同时间对反应液吸收峰的影响。在甘氨酸(Gly)添加量、NaOH加入量、SNP加入量、H3PO4加入量、各试剂加入后的反应时间等单因素实验的结果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SNP法。结果表明:与SNP试剂反应后,除了组氨酸(His)外,其它氨基酸不会对Met的测定产生影响。反应试剂H3PO4的加入对513 nm处吸收峰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发酵液中各成分SNP反应后,最大吸收峰无明显变化。利用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SNP法,得出较佳测定方案:发酵液1500×g离心15 min;5 mL上清液中加入0.74 mL 5 mol/L NaOH和0.15 mL 10% SNP溶液,摇匀试管,放置30 min;将2 mL H3PO4逐滴加到混合物中,振荡试管,反应5 min,在513 nm处测吸收值。当Met浓度为1.0 g/L时,最佳测定条件下吸收值为1.952。通过光谱分析确认Gly的加入会降低Met和His反应的吸收峰值,可通过分析最大吸收峰波长是否在513 nm处,判断样品中是否有组氨酸影响测定。实验获得的SNP法可用于迅速筛选蛋氨酸高产菌。  相似文献   
19.
利用超声萃取和回流萃取方法进行单因素实验,选取提取温度、超声时间和乙醇体积分数为影响因子,应用响应面法(RSM)优化大豆荚壳异黄酮的提取条件。结果表明,大豆荚壳异黄酮优化浸提条件为:提取温度83℃、乙醇体积分数为84%、超声时间30min、大豆荚壳颗粒150μm、液料比25:1、回流萃取时间90min、超声功率108W,大豆荚壳总异黄酮的得率为3.5mg/g。响应面法大豆荚壳总异黄酮的提取条件优化合理可行,为提高大豆荚壳总异黄酮的提取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超声波提取豆荚总黄酮优化工艺与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大豆豆荚为原料,以超声波法提取黄酮化合物.结果表明,豆荚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25(w/v)、萃取时间20 min、超声波功率270 W、浸提次数为3次.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进行试验,测得豆荚总黄酮得率为8.49%.豆荚总黄酮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