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52篇
金属工艺   13篇
机械仪表   1篇
矿业工程   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篇
冶金工业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以棕刚玉颗粒(15~8 mm,8~5 mm,5~3 mm,3~1 mm),板状烧结刚玉(1~0 mm),碳化硅(3~1 mm,≤1 mm,≤0.063 mm)、白刚玉粉,活性氧化铝微粉和高纯二氧化硅微粉以及单质硅粉和球状沥青等为主要原料,制备了出铁沟渣线用Al2 O3-SiC-C质浇注料,并研究了高纯硅微粉含量对其流动性及高温使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高纯硅微粉含量的增加,浇注料的初始流动性基本呈增加趋势,且其流动值的保持时间延长.随高纯硅微粉含量的增加,浇注料的热态抗折强度呈增加趋势,且抗侵蚀性也会增强.  相似文献   
92.
CaO/MgO比对钙镁硅系陶瓷纤维晶化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DTA、XRD等分析测试方法,探讨了钙镁硅系陶瓷纤维组成中CaO/MgO比值变化对晶化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钙镁比值的增大,纤维的玻璃态网络结构趋于致密,晶化温度逐渐提高;经过热处理后,钙镁比值较低(2:1)的样品中析出的主晶相为透辉石,钙镁比值较高(3:1~5:1)的样品中析出的主晶相为副硅灰石或硅灰石;相同热处理条件下,增大钙镁比值有利于主晶相的长大.  相似文献   
93.
通过离子交换法结合后续煅烧处理制备了Eu、Ce、Ag离子共掺杂沸石基荧光粉,研究了多离子引入对沸石基荧光粉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g与Eu共掺杂可以提高Eu掺杂沸石粉的红色荧光强度;在长波紫外光激发下,Ce、Eu共掺杂沸石基粉体经800℃煅烧后表现为红光发射,而Ag的引入导致粉体的红光发射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94.
六方YMnO3是一种集铁电性与反铁磁性于一体的多功能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论述了A位和B位部分取代对YMnO3微观结构和电、磁性能的影响,并对其研究前景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5.
以Ca CO_3、B_2O_3为原料,分别以沥青粉、超细石墨、活性炭、生石油焦为还原剂,在感应加热条件通过碳热还原法快速制备了Ca B_6粉体,研究了不同碳源种类对感应加热合成Ca B_6粉体的物相组成、粒度分布及显微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感应加热明显缩短了反应时间;在感应加热条件下,以沥青粉或活性炭为碳源更有利于Ca B_6粉体的合成,经1650℃热处理20 min后即可合成出单相Ca B_6粉体。以沥青粉为碳源时残炭量最低,晶粒发育最为完善,呈规则立方体状,D_(50)≈10.9μm;以超细石墨和石油焦为碳源时,Ca B_6晶粒尺寸相对较小,产物中残留有较多杂相,且以石油焦为碳源时,Ca B_6晶粒间存在着明显团聚;适当过量的碳有利于提高Ca B_6的纯度。  相似文献   
96.
生物可溶性耐火纤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生物可溶性耐火纤维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可溶性耐火纤维的组成和性能,总结了可溶性耐火纤维生物性能的测试方法。具体介绍了可溶性耐火纤维的化学组成对生物持久性的影响,纤维的溶解常数、欧盟指数和半消失期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类纤维的应用。  相似文献   
97.
以电熔白刚玉、电熔镁砂、活性Al2 O3微粉为主要原料,以TiO2为烧结剂,分别在1300℃、1400℃、1500℃和1600℃热处理3 h制备铝镁质干式捣打料.研究了TiO2加入量、热处理温度对捣打料物相、烧结性能、力学性能及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TiO2的引入能显著促进铝镁质干式捣打料的反应烧结,常温和高温...  相似文献   
98.
为了延长高炉风口的有效服役寿命,以纯铜板为基材,NH4Cl为催渗剂,以镍、铁、铝为共渗剂的主要成分,采用包埋共渗法在纯铜基体表面制备了防护涂层。研究了催渗剂含量、共渗剂配比、保温时间对防护涂层及涂层/基体界面结构的影响。利用XRD、SEM、EDS对所制备的涂层物相组成与显微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评价了涂层的显微维氏硬度。结果表明:通过调节催渗剂NH4Cl的含量和共渗剂Ni∶Fe∶Al的比例,经热处理后可制备出与纯铜基体呈冶金结合的涂层。铝元素渗入到铜基体后,形成的渗层具有明显的渐变结构,使材料的显微维氏硬度明显提高。渗层中“高铝相”的存在阻碍了铜基体的位错运动,进一步提高了材料的显微硬度。  相似文献   
99.
铝碳耐火材料是连铸高温功能部件的常用材料之一,但随着钢铁连铸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材料已不能满足要求。因此研究者常通过对原料的设计和工艺参数的优化使耐火材料在一定温度下具有特定的碳质原料自身结构、衍生碳结构和原位生成陶瓷相结构,即通过微结构调控的方法使材料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抗热震性能,从而使铝碳功能部件适应连铸技术的发展需要。铝碳耐火材料的碳质原料结构按照特征可分为宏观片状、蠕虫状、纳米球状、管状等众多类型。研究表明,虽然具体机制不同,但这些特殊结构的存在通常对材料抗热震性能的提升有一定积极作用。衍生碳结构根据产生途径可分为残留的碳原子聚集体和气相沉积而成的新碳结构。对于酚醛树脂产生的碳原子聚集体,其本身难以石墨化,因此研究主要集中在催化石墨化方向。对于气相沉积碳,因为其生成常需要催化剂,所以研究主要集中在催化剂的催化机理及其对沉积碳结构的调控方向。而研究亦发现石墨化碳和气相沉积碳的存在往往有利于材料力学性能和抗热震性能的提升。原位生成陶瓷相结构依据控制因素可分为遗传控制和条件控制两类。前者结构与反应物原结构类似,受限制较大。而后者结构受工艺条件的影响更显著,更满足微结构调控的需要。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