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2篇
轻工业   36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原子能技术   2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应用02—5—71菌株葡萄糖基转移酶制备β-环糊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催化淀粉生成β-环糊精(β-CD)的转化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转化最适pH为6.5~8.5;随底物浓度增加β-CD生成量增多而转化率降低;酶用量在1000U.g^-1淀粉较合适;5%甲苯及2%乙醇能显著提高β-CD的转化率,以14%马铃薯淀粉为底物转化60h转化率较对照分别提高57.18%及28.36%;5%马铃薯淀粉加入10%乙醇转化24hr转化率可达57.97%。  相似文献   
52.
N+辐照非注入因素对微生物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低能N 辐照Escherichia coli LE392前非注入因素如干燥、真空及菌悬液室温静置时间对其存活率的影响在本文中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样品干燥过程中E.coli存活率并非稳步下降,而存在一个瞬间急剧降低的现象;干燥样品放入真空靶室的瞬间,真空对E.coli的致死作用最大,随真空处理时间的增加E.coli存活率虽有下降但不显著;E.coli菌悬液室温放置过程中随时间延长其真空的耐受力也相应增加,分批培养的方法为研究提供了状态一致的新鲜样品,避免了由于注入样品间状态差异所引起的试验误差.在控制非注入因素的条件下,将N 1×1014 cm-2和3×1015 cm-2注入E.coli后,相同剂量不同批次间E.coli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3.
离子束介导外源DNA导入小麦后代变异系有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离子束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农作物诱变和介导转基因技术,本研究利用离子束介导转化选育到一批有价值的小麦变异材料.本文对变异材料的农艺性状、品质性状、种子醇溶蛋白图谱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变异材料的株高、主茎穗长、千粒重、叶片性状、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与对照相比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达显著水平;变异材料种子醇溶蛋白谱带已发生了确切的变化,且某些材料已稳定,还有的材料醇溶蛋白谱带存在多态性,还在分离之中.研究结果表明离子束介导转基因技术可产生丰富的变异、创造新的种质资源,并为该技术在小麦育种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4.
A bioflocculant-producing mutator strain, NIM-192, was screened out through nitrogen ion implanting into F J-7 strai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IM-192 had good genetic stability and high flocculating activity, and the flocculating rate increased by 34.26% than that of the original. Sucrose, complex nitrogen source contained yeast extract, urea and pH 7.0~ 9.0 were chosen as the best carbon source, nitrogen source and initial solution pH for bioflocculant production, respectively. The bioflocculant kept high and stable flocculating activity at alkalinous reaction mixture with a pH beyond 7.0, while the flocculating activity was remarkably reduced when the reaction pH was lower than 7.0. Addition of many cations could obviously increase the flocculating rate, among which Ca^2+ demonstrated the best effect. The bioflocculant had very strong acid-base stability and thermo-stability.The flocculating rate kept over 86% when pH of the bioflocculant was in a range of 3.0 ~ 12.0, and the change of flocculating activity was not great when heated at 100℃ for 60 rain.  相似文献   
55.
为提高茉莉精油的稳定性和水溶性,通过饱和水溶液法制备了茉莉精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溶液并经冷冻干燥制得固体样品。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定量,确定包埋率为70.3%。经红外光谱鉴定,茉莉精油包埋后红外特征吸收峰消失,茉莉精油包合物O-H弯曲振动峰向高位位移到1 652 cm~(-1)。热重/差热同步分析结果表明,包埋后精油的易挥发成分热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56.
发酵法生产L-异亮氨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异亮氨酸作为必需氨基酸之一,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饲料等领域。发酵法是目前生产L-异亮氨酸最主要的方法。文中分别从L-异亮氨酸的生产方法、生物合成及其代谢调控、代谢调控育种、发酵工艺的控制、提取精制方法、国内外生产现状等6个方面,对发酵法生产L-异亮氨酸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7.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发现了低能N+离子束辐照处理下多个表达上调的水稻基因,其中有5个参与植物胁迫反应和调控细胞数量的基因:NBS-LRR1、NBS-LRR2、PGPS/D12、Pherophorin-S前体物、天冬氨酸肽链内切酶。为了研究这5个基因在低能N+离子束辐照水稻苗期的表达特征,采用半定量法检测不同剂量辐照下水稻萌发72 h、96 h、120 h时幼苗中这5个基因的表达水平。RT-PCR结果表明,离子束辐照可显著地改变NBS-LRR1、NBS-LRR2、PGPS/D12、Pherophorin-S前体物及天冬氨酸肽链内切酶的转录水平,为研究离子束诱变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目标基因。  相似文献   
58.
本实验采用不同剂量低能N^+注入小麦种子,研究种胚在萌动的不同阶段反转录转座子WIS2-1A的表达活动,分析低能N^+注入对WIS2-1A表达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结果显示种子培养初始的60 h内,室温对照组、真空对照组、0.5×10^17 N^+/cm^-2注入组和1.0×10^17 N^+/cm^-2注入组的种胚中,反转录转座子WIS2-1A始终维持低水平的表达,且随着种子培养时间延长,表达活性显著下降。经过0.5×10^17N^+/cm^-2处理的小麦,在培养30 h时,种胚内WIS2-1A的相对表达量最高,达到对照的138倍。该发现表明反转录转座子WIS2-1A可能在低能离子束对当代小麦的诱变效应中起一定作用。掌握WIS2-1A对不同剂量低能N^+注入的敏感性和它的表达活动规律,能够为低能离子注入生物有机体产生诱变效应的理论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9.
以巨大芽孢杆菌D-4作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诱变和突变菌株性能测定,选育出1株高效降解蛋白的优良菌株。与出发菌株相比,突变株明显缩短了生长周期和发酵周期,提高了降解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60.
研究了以庆大霉素生产菌绛红小单孢菌为供试菌株,比较了低能村离子、紫外线和^60Coγ射线对绛红小单孢菌的剂量存活效应和诱变效果。结果发现,N^ 离子注入的存活曲线与紫外线、^60Coγ射线辐照不同,即紫外线,^60Coγ射线照射绛红小单孢菌的剂量存活曲线均是指数曲线,而N^ 离子注入呈复杂下降、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而且3种辐射在诱变效应上也有很大的差异。在相同死亡率条件下,紫外线诱变率低,但正变多于负变,而T射线诱变率高,负变远远多于正变。适当剂量的N。离子注入表现出诱变率高、正变率高及正变幅度大的特点,效果更像紫外 LiCL的复合诱变。并确定了N^ 离子注入绛红小单孢菌的适宜诱变剂量是在存活率高峰处附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