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化学工业   3篇
金属工艺   44篇
机械仪表   3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冶金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1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H2O…NH3分子团簇的结构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从头计算法研究了nH2O…mNH3的氢键团簇体系。分别在HF/6-31+G(d,p)和MP2/6-31+G(d,p)水平上对它们的构型进行几何全优化,得到了若干稳定构型,并对各种构型的能量进行了比较。其中构型1A的键长与实验值吻合得较好,构型2B则与文献计算值接近。  相似文献   
52.
为研究Al-Zn-Si-RE合金涂层和相同Al含量的Al-Zn伪合金涂层耐蚀性能的不同,采用电弧喷涂技术在Q235钢表面制备了此两种合金涂层。通过盐水全浸实验和电化学测试技术对比研究了两种涂层的耐腐蚀性能,并将两种涂层的极化曲线与纯Zn、纯Al、Zn-15Al合金涂层进行了对比分析。使用扫描电镜、金相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等手段测试分析了两种合金涂层腐蚀前后的微观组织形貌和相组成。结果表明,Al-Zn-Si-RE合金涂层的自腐蚀电位和自腐蚀电流密度分别为-0.995V和3.319×10-6 A/cm2,腐蚀电位更正,腐蚀电流密度更低,耐蚀性更好,原因可能是致密的腐蚀产物膜抑制了腐蚀作用;Al-Zn-Si-RE合金涂层与伪合金涂层微观组织成分和相结构的不同引起腐蚀行为的差异,且Al-Zn-Si-RE合金涂层表现出更好的耐盐水腐蚀性能;稀土元素的存在有利于提高Al-Zn-Si-RE合金涂层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53.
采用等离子热喷涂技术以3种工艺参数在Q235钢基体上制备了Al2O3-13%Ti O2涂层。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超三维景深设备(VHX-1000)、扫描电镜(SEM)和Image-Pro Plus软件对以不同功率获得的涂层的相组成、表面微观形貌、组织结构和孔隙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喷涂功率的增大,涂层中α-Al2O3相向γ-Al2O3相的转变逐渐增多。此外,涂层的孔隙率由1.6%降低到0.38%;涂层表面微裂纹有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提高钛合金的耐磨性能,拓宽其应用范围.方法 采用双辉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TA18(Ti-3Al-2.5V)钛合金表面制备ZrN改性层.采用GIXRD、SEM、EDS等分析改性层的相结构、微观形貌以及成分分布.采用粗糙度测试仪和纳米压痕仪测定改性层的表面粗糙度、纳米硬度和弹性模量.采用球-盘磨损试验机探究TA18基体和ZrN改性层在不同载荷下的摩擦学性能.结果 改性层表面组织致密均匀,呈现出"岛状"特点,无明显孔洞、裂纹等缺陷,粗糙度略微增加,物相组成为ZrN、ZrO2、TiN0.3三相共存,具有明显的ZrN(111)择优取向.改性层总厚度约为10μm,包含3μm的ZrN层、4μm的Zr沉积层以及3μm的Zr扩散层.纳米硬度和弹性模量分别为21.03 GPa和258 GPa,相比于基体,分别提高了4.34倍和0.87倍.结论 TA18基体在3种不同的载荷下磨损严重,磨痕表面存在大量的犁沟,并伴有明显的粘着特征,其磨损机理为典型的磨粒磨损和粘着磨损.ZrN改性层在低载荷下(330 g)发生轻微的磨粒磨损,中载(530 g)及高载(730 g)下磨痕区域出现了明显O元素聚集现象和少量的粘着特征,其磨损机理主要为氧化磨损和粘着磨损,不同载荷下ZrN改性层磨损区域均无明显剥落.  相似文献   
55.
为了有效解决钛合金-铝合金之间的接触腐蚀问题,采用无铬达克罗技术在TC4钛合金表面制备了Zn-Al合金涂层,并检测了涂层的组织和厚度,对有涂层的TC4合金试样进行了盐雾试验,以研究涂层的防蚀性能。结果表明,TC4合金的Zn-Al涂层均匀致密,厚约35μm,与基体结合良好。在盐雾试验29 d后,无涂层钛合金-铝合金接触偶对的腐蚀程度要比有涂层的钛合金-铝合金接触偶对严重得多。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涂层钛合金-铝合金接触偶的自腐蚀电位差比无涂层钛合金-铝合金接触偶的自腐蚀电位差低315 mV左右,前者的开路电位差则比后者低244 mV,并且接触偶对的阴、阳两极发生了转换,即原先作阳极的铝合金变成了被保护的阴极。Zn-Al合金涂层的存在能有效降低相互接触的钛-铝合金之间的电位差,具有一定的防腐蚀作用。  相似文献   
56.
缪强 《中国科技博览》2010,(14):138-139
介绍如何利用全站仪等现代化测量工具,在川气东送长寿至涪陵南川延长线工程中应用情况,其中着重介绍了现场平面控制及高程控制建立、施用、测量成果的收集、整理及核实。  相似文献   
57.
采用富铝合金涂料制备防腐蚀涂层,以往未见研究报道。采用55%Al-Zn-Si合金粉末热烧结制备涂层,并与质量比为4∶1的Zn-Al混合粉末和单一锌粉制备的涂层进行比较:通过电化学和中性盐雾试验研究了其耐蚀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观察了Al-Zn-Si合金涂层的腐蚀形貌,研究了腐蚀产物的相组成。结果表明,Al-Zn-Si合金涂层也具有阴极保护作用,且其腐蚀电流密度较单一锌粉和Zn-Al混合粉末制备的涂层要小,其耐盐雾腐蚀性能优于其他2种涂层。  相似文献   
58.
Applying a novel method of arc-glow plasma depositing, a 2 lain-thick coating with 12 sub-layers of TiN and CrN was deposited alternately on the surface of magnesium alloy AZglD to improve its wear resistance. The wear behavior was investigated by test of ball on disc sliding. The composition and microstructure of the coating were also analyzed by means of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glow discharge spectrum (GDS), and the morphology of TiN-CrN film was surveyed through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y (SEM) and atom force microscopy (AFM).The adhesion strength between film and matrix was evaluated by ways of stick-peeling test. The surface micro-hardness of the coating is above HK0.011 433, and the specific wear ratio of specimens coated with TiN-CrN films tested decreases greatly compared to that of the bare metal.  相似文献   
59.
为了提高耐摩擦磨损性能,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γTiAl钛合金表面制备了Al2O3Y2O3/AlY复合涂层。检测了涂层的厚度、表面硬度、微观组织和成分变化。通过在130g、230g和330g载荷下采用GCr15钢球作摩擦副进行的摩擦磨损试验,研究了有和无复合涂层的γTiAl合金的耐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Al2O3Y2O3/AlY复合涂层的厚度约为33μm,由Al2O3Y2O3层、AlY层和扩散层组成,平均表面硬度为433.4HV0.1。带复合涂层的γTiAl合金摩擦因数和比磨损率均比无涂层γTiAl合金的小。在不同的摩擦磨损试验载荷下,无涂层γTiAl合金的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而有Al2O3Y2O3/AlY复合涂层的γTiAl合金则主要是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  相似文献   
60.
利用多弧离子镀技术在Ti2 AlNb基合金表面制备镀铝层。采用SEM、EDS和XRD分析了膜层的显微组织、化学成分及其相组成,研究了镀铝层的850℃高温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Ti2 AlNb基合金的镀铝层是均匀、致密的,经850℃高温氧化100 h后,表面氧化层主要是Al2 O3,次表层是TiAl3、TiNb4,镀铝有效地提高了Ti2 AlNb基合金的高温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