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5篇
金属工艺   10篇
机械仪表   6篇
轻工业   2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高纯环氧环己烷的精馏分离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吉红  赵海峰  罗良  宋海华  慈德俊 《化工进展》2003,22(11):1210-1212
介绍了利用精馏的方法得到99.5%以上的环氧环己烷的设计方法,并且按照这一设计思想在山东高密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化工分厂的l000t/a的工业装置上得到验证。这一装置的试车成功表明这一思想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父母卷入子女教育,无论对子女的成长,还是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直备受重视.20世纪60年代以来,研究者开始对父母卷入孩子教育进行实证研究,父母卷入教育逐渐成为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40多年来,研究者从学业、认知能力和社会性发展等角度揭示了儿童发展与父母卷入教育之间的关系,并从教师、强调父母监控、儿童主动性等多个角度提出了不同的父母教育卷入的结构.为描述父母教育卷入的产生和作用机制,Hoover-Dempsey和Seginer分别提出了突出微观过程的父母教育卷入多水平模型和从宏观、静态层面认识各种影响因素的生态系统模型.此外,研究者还从学校和家庭两个角度提出了促进父母教育卷入的有效途径.本文对这些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从加强纵向追踪研究、重视比较研究和更多开展中国化研究三个方面,指出了父母教育卷入研究未来应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针对新型材料2.5维碳纤维增强陶瓷基(Cf/SiC)复合材料采用传统机械加工难以去除加工的问题,采用纳秒激光烧蚀2.5维Cf/SiC复合材料,烧蚀后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烧蚀孔洞形貌特征,并分析其烧蚀去除机制,讨论激光加工参数对烧蚀孔径的影响。研究表明,Cf/SiC复合材料的激光烧蚀区域出现烧蚀孔洞、重凝、纤维断口、末端气胀,以及长轴与纤维方向一致的椭圆形材料性能变化区域等烧蚀现象;激光烧蚀Cf/SiC复合材料过程中存在氧化的化学变化现象;烧蚀产生的孔径随烧蚀功率的增加和烧蚀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烧蚀时间和烧蚀功率均较大时,可能存在烧蚀孔洞被重凝材料堵塞或部分堵塞的情况。计算出纳秒激光的束腰半径为223 μm,纳秒激光烧蚀Cf/SiC复合材料的烧蚀阈值为0.32 J/cm2。  相似文献   
14.
通过锅炉钢结构整体设计输出过程的探讨及经验总结,设计出来的锅炉钢结构尽可能合理,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最新的钻井、测井资料显示,库车坳陷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组盐层并非纯盐,而是由4套夹层组成。文中依据地层组合特征,设计出含夹层塑性层模型进行物理模拟研究,揭示各夹层的差异变形规律、与围岩的相互作用,以及脆性夹层变形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底部塑性层被盐下断裂刺入,吸收逆冲位移量后刺穿上覆砂层进入顶部硅胶层;石英砂层初期受到上下塑性层剪切作用,发育密集小褶皱,然后在盐下断层下盘的弱应力区折叠增厚,形成复杂褶皱,受盐下断块逆冲位移差异控制;顶部塑性层流动最强烈,滑脱作用显著增加了盐上变形距离,底辟拱升促使上覆层褶皱变形;顶部微玻璃珠层在背斜核部发生弯流作用。由此论证了含夹层塑性层是研究库车地区盐构造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理解单晶锗纳米切削特性,提高纳米锗器件光学表面质量,首次采用三维分子动力学(MD)的方法研究了单晶锗纳米切削过程中工件原子的温度分布情况,研究了晶体的各向异性(100), (110), (111)晶面对切削温度的影响及切削温度对切削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切削过程中最高切削温度分布在切屑当中,达到了460K。刀具的后刀面与已加工表面之间的区域也有较高的温度,在400K以上。在三个不同的晶面中,(111)晶面的切削温度最高,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不同晶面间的原子空间结构不同,(111)晶面的原子密度最大即为单晶锗的密排面,释放出的能量最多。切削温度对切削力也有影响,切削温度越高,工件中原子受到的切削力越小。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理解单晶锗纳米切削特性,提高纳米锗器件光学表面质量,采用三维分子动力学(MD)模拟方法研究了单点金刚石压头与单晶锗表面的接触和滑动过程。研究了压头在滑动切削过程中的材料变形、切削力、切屑堆积、表面形貌尺寸。仿真结果表明,随着垂直载荷的增加,切削力、表面形貌尺寸、切屑堆积在接触过程中逐渐增加,且与切削速度无明显关联。切削过程中切削力波动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单晶锗晶格破坏引起位错的产生和能量波动。为了验证仿真结果的正确性,使用纳米划痕仪对单晶锗进行了纳米切削实验。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一致,验证了MD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应用专业分析计算软件建立摩托车轮毂有限元模型,进行轮毂结构静强度分析、优化设计前后对比分析,提出了轮毂结构优化设计方案。分析结果显示,优化设计后的前、后轮轮毂具有较好的强度和刚度,在三种载荷作用下受力情况均优于优化设计前的轮毂。通过完成轮毂这一摩托车关键部件的结构优化设计,可为摩托车的整体创新设计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大大加快摩托车设计制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搭建热泵型溶液调湿新风机组试验台,在冬季工况下,新风温度为9.5~10.1℃,含湿量为2.5~3.1 g/kg干空气时,试验比较填料类型、溶液温度、溶液浓度、溶液再生方式对机组制热加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比较的3种填料中,7090湿帘填料综合性能最优;加湿单元入口溶液温度为32~34℃,且溶液槽中溶液浓度为45%~48%时,机组性能较好;机组采用回风再生较新风再生时的溶液再生能力提高,溶液槽中冷热抵消现象缓解,机组补水量减少47%,制热性能提高12%。试验结果可为热泵型溶液调湿新风机组的设计与冬季运行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路桥施工已经成为现代工程施工的重要部分,并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变化。在路桥施工中,为了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安全与质量,通常会应用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本文简单介绍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其在路桥施工中的应用要点,并就其实际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