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10篇
金属工艺   68篇
机械仪表   18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22篇
冶金工业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Vacuum brazing experiments of Cf/C composites were carried out using pure Al and Al-5 Ti-B as brazing fillers , and shearing strength of the joints was measured. The microstructures of the brazed joints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meter.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brazing temperature is the important processing parameter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the brazed joints. Vacuum brazing of Cf/C composites can be achieved employing the pure Al and AI-S Ti-B brazing fillers at a brazing temperature of 730 ℃ or 750 ℃ , respectively. Moreover, the joints have excellent microstructures with shear strength reaching the level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02.
本文采用正交试验及单因素的试验方法,研究各添加元素对Al-Cu系减摩铝合金机械性能、摩擦磨损性能和金相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适当的合金元素,通过各元素的复合作用,可使合金获得良好的综合性能,满足了减摩合金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3.
表层SiC梯度分布Cf/C-SiC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组织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Cf/C复合材料的高温抗氧化性能,采用RCLD工艺技术,利用二次沉积法,沉积温度为700~1200℃,系统压力为0.1MPa,制备了表层SiC含量呈梯度分布的Cf/C复合材料。试样表层约1mm内,SiC含量由2.54wt%逐渐减少的梯度层。结果表明:新材料的耐磨性能较C1/C复合材料高20倍;同等氧化失重条件下,氧化相对质量损失是Gf/C复合材料的1/3。RCLD工艺具有操作简单,易于控制,生产成本低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04.
近年来,生物质碳因成本低廉、易制备、理化性能优异和具有多孔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吸波领域。然而,其吸波性能仍然受较高电导率引发的不良阻抗限制。在此,使用镍(Ni)改性木棉纤维,并使用不同的碳化温度获得镍/木棉纤维衍生碳(Ni/C)复合材料。扫描电镜结果表明,随着碳化温度的升高,Ni颗粒的尺寸增加,且木棉纤维表面出现更多的缺陷结构。XRD和XPS结果证明了Ni和木棉纤维衍生碳的成功复合。Raman结果表明碳化温度的升高导致碳组分石墨化程度增加,提高了复合材料的传导损耗能力。最后,我们将复合材料与石蜡以5∶95的超低填充比例混合,Ni/C-800展现出-52.6 dB的反射损耗值和8.32 GHz的有效吸收带宽。复合材料优异的吸波性能取决于衰减能力和阻抗匹配的协同、介电损耗和磁损耗的共同作用以及大比表面积和中空多孔结构造成的多重散射能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105.
利用熔体黏度仪系统研究了不同成分Ga-Sb熔体的黏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Ga-Sb熔体的黏度总体趋势是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黏度变化曲线基本呈指数变化。其中Ga36.5Sb63.5熔体黏度随温度的变化在830℃左右出现突变,将黏度曲线分成低温区和高温区两部分。根据该熔体结构变化的特点,对有关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06.
通过电弧熔炼-铜模吸铸法制备了直径为4 mm、长度约为80 mm的Cu60Ti(10+x)Fe(30-x)(x=0,20, 25)的合金圆棒,并通过XRD、SEM和金相显微镜对其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Cu60Ti10Fe30合金试样的铸态组织中含有大量面心立方结构的Cu晶体;而Cu60Ti35Fe5的基体为非晶结构,但同时也含有一定数量且呈树枝状分布的纳米晶;在Cu60Ti30Fe10中含有极少量的颗粒状纳米晶,其铸态组织几乎为完全的非晶结构.  相似文献   
107.
Ga熔体的密度-温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进的阿基米德法对Ga熔体的密度值进行了升温和降温过程测定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升、降温时Ga熔体的密度值在熔点附近都出现异常变化,出现了热缩冷胀的现象,并讨论了密度值变化对黏度特性的影响.从熔体液.液结构转变的角度,对密度的不连续性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08.
纳米碳管增强铜基电接触材料制备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正交试验法优化了纳米碳管增强铜基电接触材料的制备工艺,探讨了纳米碳管表面处理时间、原料球磨时间和纳米碳管含量对复合材料综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表面处理时间1.0h,球磨时间8h,纳米碳管最佳质量分数为0.1%。在优化制备的纳米碳管增强铜基电接触材料中,纳米碳管分散均匀,其布氏硬度为78.3HBS 2.5/62.5/30,电阻率为2.08×10–6Ω·cm,抗熔焊及抗氧化性能均得到较大提高,能够满足电接触材料综合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9.
采用机械合金化及退火工艺制备纳米级Fe3Al金属间化合物粉体;利用有机前驱体烧蚀技术,氩气保护下在真空热处理炉中经过1460℃热处理,制备具有高气孔率、高尺寸稳定性、耐高温的Fe3Al金属间化合物网状结构;采用负压浸渗法制备Al/Fe3Al网状结构复合材料,材料的耐磨性能明显优于基体材料,在100N载荷、400r/min转速的试验条件下,摩擦时间为20min时,Al/Fe3Al复合材料的磨损量较纯Al试样降低66%.  相似文献   
110.
Al-Si合金变质技术的应用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综述了目前生产中常用的Al-Si合金变质元素(剂)钠、锶、稀土、钾、钡、磷等的使用特点,介绍了这些变质技术的应用概况和新的研究成果。认为钠盐、稀土和磷盐复合变质将是今后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