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9篇
建筑科学   1篇
石油天然气   3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单井化学示踪剂法测残余油饱和度--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第一次和第二次采油后 ,还有大量的石油滞留地下深处不能被有效采出。而每年新发现的石油地质储量在不断减少 ,勘探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 ,这就要求必须采用先进的方法和技术将残余在地下的原油采出 ,也就有了确定SOR的需要。在进行三次采油的潜力评价中 ,SOR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参数。测残余油饱和度的方法较多 ,但各有优缺点。单井化学示踪剂是其中一种较为有潜力的方法 ,它始于2 0世纪 60年代后期 ,由Cooke首先提出 ,它利用地层的色谱效应 ,用示踪剂法测残余油饱和度。Deans于 1 967年用此法在室内成功地测定了模型内的残余油饱和度 ,1 968年应用于现场获得成功 ,1 971年取得了美国专利权。该法首次现场测试获得成功以来已广泛应用。单井示踪法成本低 ,测定简便 ,测定体积大并且可调 ,应用范围广 ,灵敏准确 ,是测定残余油饱和度的理想方法。作者调研了大量国内外资料 ,对单井化学示踪剂测残余油饱和度的产生背景、应用及其发展作了回顾 ,并在与其它测残余油饱和度进行对比的基础上 ,对其应用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2.
长63油藏属超低渗低压油藏,天然能量较弱。超前注水后全面投入开发,投产初期单井产量低,含水率变化稳定,部分油井压力下降,部分注水井压力上升。研究认为:在目前井网条件下,部分井组井距过大,没有建立起有效的驱替压力系统,要形成有效驱替必须缩小井距;笼统注水使得注采层位不对应,造成油井产液量较低。通过研究,提出下步调整措施,即进一步细分层系,加密井网,缩小注采井间的距离。现场实施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3.
油田开发中高含水期的油藏管理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是油田挖潜上产的重要基础,这对于低孔、低渗油田更为重要。温米油田是一个早期注水开发的中低孔、低渗、地层水矿化度低的“三低”油田,目前已进入中高含水采油期。在油田开发调整中建立起了适合“三低”油田地质特征及剩余油分布特点的有效的油田中高含水期综合调整挖潜模式,即通过深化油田地质特征认识,精细油藏管理,结合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地下油、气、水的运动规律,进而研究剩余油分布,并根据这些成果进行挖潜上产,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这对于其它低孔低渗油气田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4.
砂岩油藏大孔道的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砂岩油藏在长期注水开发过程中,油藏储层孔隙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于储层渗透率增大,孔喉半径增大,易在储层中形成高渗带及特高渗透带,即大孔道。在大孔道发育的地层中,大孔道成为注入水渗流的优势通道,注入介质的波及范围很难提高。注入水沿大孔道中的低效或无效循环使储层中的其它部位很难受效,严重影响驱油效率,致使平面上剩余油饱和度差异明显。因此,砂岩油藏大孔道对储层渗透率及注采工艺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在调研了大量国内外资料的基础上,对油层大孔道研究背景、研究现状作了回顾,对大孔道的形成机理、识别技术与描述技术等研究作了综述,提出了今后油层大孔道研究的重点、难点,以及时中高含水期注水开发油田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5.
高含硫气藏开采过程中,随温度和压力下降会发生硫沉积现象。当硫在储层岩石的孔隙喉道中沉积时,天然气的渗流通道减小,地层有效孔隙空间及渗透率降低,将影响气井的产能和经济效益。广泛调研了国内外高含硫气藏有关硫沉积的研究成果,对前人的研究作了综述。目前国内外对高含硫气藏开发过程中元素硫沉积研究得到的硫沉积预测模型简单;硫沉积的微观动力学、硫颗粒的运移规律和造成储层堵塞的机制等方面的研究都还相对较少;国内外对元素硫在多孔介质中吸附的研究较少,硫化氢和二氧化碳共存条件下硫沉积的机理还不清楚,硫的相态特征及含CO2的高含硫气藏相态变化特征认识不足。因此,高含硫气藏开发过程中需要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这对于指导高含硫气田的开发具有重要而长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6.
克拉玛依油田九区蒸汽吞吐后开采方式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克拉玛依九区稠油油藏具有整装、构造简单、开发时间长、经历蒸汽吞吐、蒸汽驱等多个开发过程。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其开发历史进行精细数值模拟,在对储量动用状况、剩余油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修正后的预测模型进行多井组、多种开发方式、多注采参数优化调整及预测,确定了研究区在蒸汽驱阶段合理的间歇汽驱周期、注汽速度及调整时机等。研究表明,在蒸汽吞吐之后采用间歇汽驱、变速汽驱、热水驱相组合的开发方式的开发指标优于其它方案。开发方式在现场是可行的,优化研究方法可供同类油田借鉴。  相似文献   
37.
陆相碎屑岩储层隔夹层成因、特征及其识别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陆相储层隔夹层是形成储层流体流动非均质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储层精细表征的重要内容。全面认识隔夹层的成因、特征、分布和识别方法对精细表征油藏地质特征,研究剩余油分布,进而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都具有重要意义。陆相储层隔夹层主要分为泥质隔夹层、钙质隔夹层和物性隔夹层3大类。根据岩性和物性特征,可识别取心井隔夹层类型;根据不同隔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可识别非取心井的隔夹层。隔夹层的各种电测曲线绘制成蜘蛛网图模式,泥质、钙质和物性隔夹层具有不同的网形模式,可作为隔夹层的划分依据。  相似文献   
38.
文章把实验设计中的均匀设计思想引入优化设计,提出了一种将确定性和随机性相结合的优化方法。该方法根据均匀设计原理在优化模型的设计变量空间内均匀分布一系列点,然后将可行域内的上述系列布点作为优化计算的系列初始点,并选用常规模拟优化算法,分别进行优化计算,得到优化模型的一系列局部最优点。如果有必要再在局部最优区加密网格,然后再模拟数据,就能得到这些数据的改进最优解,并且重复插值过程,该算法可求取非线性多峰函数的全局最优解。文章编制了计算程序,给出了计算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9.
石龙场大一凝析气藏主要产层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属于凝析气弹性驱动的裂缝性凝析气藏。目前该气藏已进入后期开发阶段,地层压力愈来愈低,气体携带凝析油的能力越来越弱。部分井因井筒积液严重、井口压力降较大而难以投产,影响了气井的正常生产。通过对凝析气藏开采后期因积液严重而停产的井的分析,认为该类井复产的关键:一是要降低井筒液柱压力梯度;二是井底要有足够的能量。根据分析结果,首先关井恢复地层压力,然后将压力相对较高的套压气快速倒入油管,使井筒液体产生较大扰动,天然气与凝析油充分混合起泡,在井筒中形成泡沫流,从而降低液柱压力梯度,有利于积液排出。采取措施后,积液停产井有效恢复生产,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0.
高含硫气藏两区复合地层试井解释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层温度和压力下,酸性气藏中存在大量硫元素。在等温条件下,地层压力降低到临界值以下会导致硫元素在地层中沉积。硫沉积会导致储气孔隙空间的大幅减少,从而影响气井产能。硫沉积的发生与否取决于沉积点与井筒的径向距离,最严重的伤害发生在井筒周围大约2 m范围内。对高含硫气藏直井分硫沉积区和未沉积区建立两区复合试井解释数学模型,并采用Stehfest数值反演法计算高含硫气井试井分析的理论曲线,分析表皮效应,井筒储集效应,流度比和硫沉积半径对井底压力动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