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6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81篇
电工技术   176篇
综合类   129篇
化学工业   211篇
金属工艺   98篇
机械仪表   138篇
建筑科学   166篇
矿业工程   70篇
能源动力   41篇
轻工业   132篇
水利工程   87篇
石油天然气   68篇
武器工业   14篇
无线电   176篇
一般工业技术   200篇
冶金工业   116篇
原子能技术   29篇
自动化技术   144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7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利用Aspex Explorer、扫描电镜及EDAX能谱仪对比研究了真空感应VIM+电渣重熔ESR(工艺1)和真空感应VIM+真空自耗VAR(工艺2)2种双联冶炼工艺对1种C-Cr-Ni-Mo高强度不锈钢铸锭中夹杂物与力学性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工艺2钢锭中气体的质量分数低于25×10~(-6),夹杂物主要以形状不规则的Al_2O_3为主;而工艺1钢锭中气体的质量分数接近100×10~(-6),夹杂物主要为Cr_2O_3、Al_2O_3,分布较均匀,尺寸在5μm左右;工艺1钢锭中氧化物夹杂数量明显多于工艺2,这是由于工艺1钢锭中O含量高所造成的,同时也表现出工艺1试样的冲击韧性及塑性明显低于工艺2。由此可见,采用工艺2可以大幅度降低钢中气体含量,提高钢的洁净度,改善钢的韧塑性。  相似文献   
72.
73.
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施工现场混凝土工程施工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普遍关注,而作为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就应该对其中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充分的了解,在进行具体的工程施工管理时,将相关理论和项目具体状况有机结合,从而有效地控制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本文主要从建筑施工现场混凝土施工技术难点和混凝土施工裂缝的分析与防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4.
采用化学镀法制备Cu@Ag包覆粉体,并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SPS)对其进行烧结,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包覆粉体、烧结样品的微观结构,对烧结样品的物相、致密度及其致密化机理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化学镀法制备的Cu@Ag粉体表面存在高纯的包覆层。在较低的烧结温度下可以得到致密度高的Cu-Ag烧结块体,温度升高,Cu-Ag烧结块体的致密度逐渐升高,550℃时,致密度达到极大值96.76%。分析认为,得益于Cu@Ag粉体的包覆结构,在低温下,铜颗粒表面的纳米银的颈缩促进了烧结;在高温下,Cu、Ag间的固溶进一步促进了烧结。  相似文献   
75.
采用磁过滤阴极真空弧技术在TC4钛合金表面沉积抗冲蚀多层梯度TiN/Ti涂层,沉积前对基体进行激光冲击强化前处理。采用原子力显微镜、纳米压痕和划痕仪表征了试件的表面形貌、基本力学性能等,对试件的疲劳性能进行了考核,并分析了疲劳断口形貌。结果表明,LSP前处理在TC4表面形成了厚度约为300μm,具有高硬度和残余压应力的硬化层。TC4合金基体的平均疲劳强度为373.8 MPa,制备TiN/Ti涂层后试件的疲劳强度为363.7 MPa,较基体略有降低。增加LSP前处理后试件的疲劳强度为411.9 MPa,较TiN/Ti涂层试件提高13.3%,较无涂层试件提高10.2%。TiN/Ti涂层可以抑制表面上的裂纹萌生并减缓其扩展速率,但在拉伸过程中发生破碎而与基体发生剥离,裂纹抑制效果有限,且涂层的破裂促进了裂纹扩展。采用LSP前处理后,TC4表面形成的硬化层增加裂纹萌生难度,且提高的结合强度可降低裂纹扩展速率。  相似文献   
76.
Bismuth oxychloride(Bi OCl) with morphology of squared-like nanosheet is synthesized by solvothermal method using ethylene glycol aqueous reaction solution. The product is characterized by X-ray powder diffraction(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EDS),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and ultraviolet-visible(UV-Vis) diffuse reflection spectroscopy, respectively. The layered structure, the hydrogen bonding between hydroxyl groups and their selective adsorption cause the formation of the squared-like nanosheets. The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activity of the as-prepared Bi OCl is tested by the degradation of methyl orange under UV light irradiation. Repeating the degradation process four times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quared-like Bi OCl nanosheets present high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and stability.  相似文献   
77.
基于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为主,束管气体监测系统、数值模拟为辅的方法,对芦岭煤矿II925工作面瓦斯综合治理条件下多源多汇采空区的温度、气浓度变化规律进行了监测,对采空区流场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对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进行了讨论。总结出分布式光纤测温预警系统具有灵敏、可靠、准确、连续性等优点,弥补了束管监测系统单一、无法定位、抽象等缺点,进一步完善了煤矿采空区自燃预警技术,对煤矿防灭火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8.
串珠状溶洞是一种常见的岩溶地质形态。在包含串珠状溶洞的场地上建造高层建筑,若采用传统的地基处理方法,施工困难且质量难以检测。利用工程上成熟的桩基静载试验技术,提出了一种检验桩筏基础下溶洞安全性的实用方法,即通过单桩试验和群桩试验,使桩端溶洞顶板一定范围内的附加应力,大于建筑建成后在该范围内产生的实际附加应力。若试验时溶洞顶板没有破坏,则可以保证建筑物建成后的安全性。应用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模拟分析,比较不同上部土层承载力、不同桩长、不同桩的位置以及不同上部结构荷载下单桩、群桩施加的荷载大小,与建成后上部结构传下来的平均荷载的倍数关系,得到定量结论,供实际工程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79.
随着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以及综合一体化理念向航天电子领域的延伸,航天电子设备的性能越来越好、功能越来越强,但也对电子模块的质量、体积和散热性能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通过分析聚甲基丙烯酰亚胺(PMI)泡沫的特性,设计并制作了采用PMI泡沫和铝合金作夹层的航天电子模块,检测了两种材质夹层的质量和散热性能。结果表明:PMI夹层的质量比铝合金夹层的轻,其散热性能比铝合金夹层的稍差,但对于大部分航天电子模块而言仍是可接受的。  相似文献   
80.
近年来连拱隧道的施工方法不断优化,其中3导洞法在围岩状况较差的地段能够有效减少地表沉降和隧道变形,使施工更加安全。但由于3导洞法存在着施工工序复杂、施工参数不明确和成本高等缺点,对3导洞法的研究一般多集中在结构受力、开挖方法和支护参数等方面,而其在软弱地层中主洞开挖错距和台阶长度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视。依托广东南山路连拱隧道工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分析了隧道拱顶沉降和拱脚水平收敛,研究了V级围岩3导洞法合理的主洞开挖错距和台阶长度。研究结果表明:1)V级围岩3导洞法合理的主洞开挖错距是2.5~3倍洞径;2)V级围岩3导洞法合理的开挖台阶长度是10 m(中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