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7篇
  免费   338篇
  国内免费   252篇
电工技术   405篇
综合类   414篇
化学工业   699篇
金属工艺   320篇
机械仪表   484篇
建筑科学   685篇
矿业工程   243篇
能源动力   159篇
轻工业   542篇
水利工程   293篇
石油天然气   245篇
武器工业   27篇
无线电   964篇
一般工业技术   447篇
冶金工业   197篇
原子能技术   92篇
自动化技术   591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191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175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314篇
  2013年   214篇
  2012年   248篇
  2011年   230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216篇
  2008年   210篇
  2007年   300篇
  2006年   226篇
  2005年   233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250篇
  2002年   195篇
  2001年   260篇
  2000年   244篇
  1999年   246篇
  1998年   144篇
  1997年   154篇
  1996年   158篇
  1995年   133篇
  1994年   125篇
  1993年   126篇
  1992年   140篇
  1991年   147篇
  1990年   141篇
  1989年   89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32篇
  1979年   18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5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高效无损岩心孔隙度精确测量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将微纳米CT图像与微图像拼接技术相结合,识别出干酪根内微纳米尺度孔隙,从而对岩心孔隙度进行精确测量。首先利用微纳米CT图像,识别出其中的宏观连通孔隙度、孤立孔隙度以及干酪根区域(无法辨识的干酪根孔隙)所占体积百分比;然后借助扫描电镜或FIBSEM图像,对微纳米CT图像中的干酪根区域进行超高分辨率成像,识别出干酪根孔隙空间,并通过九格法测量有代表性的样品点计算出干酪根本身的平均孔隙度;最后将超高分辨率下得到的干酪根孔隙度信息,返回到微纳米CT图像中的干酪根区域内,修正微纳米CT图像宏观总孔隙度。整个测量过程操作简便,并且不对岩心造成实质性伤害。  相似文献   
992.
杨远洪  刘硕  陆林  靳伟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6,45(8):802002-0802002(6)
分析和仿真了含两段保偏光纤的光纤Sagnac干涉仪输出光谱特性,获得消除两段双折射光纤交叉敏感的条件。提出了一种基于保偏光子晶体光纤Sagnac干涉仪的温度不敏感压力传感技术。采用实心保偏光子晶体光纤作为传感光纤,搭建了基于双段保偏光子晶体光纤Sagnac干涉仪的侧向压力传感系统,分别进行侧向压力测试及温度影响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侧向压力灵敏度可以达到的0.287 7 nm/N,同时由温度变化引起的漂移量小于0.1 pm/℃。  相似文献   
993.
提出一种利用差分天线在共模激励和差模激励下方向图不同来抑制共模噪声的方法,并基于该理论 设计了6×6 平衡馈电差分SIW 缝隙天线阵进行验证。该天线由6个宽边纵向SIW 缝隙天线子阵列组成。辐射缝隙 被设计为只在差模激励下辐射,达到抑制共模信号的目的。每个天线子阵采用平衡差分馈电方式,使用两个1分6 梳状功分器将6个子阵同时激励。整个天线使用标准PCB 工艺加工,为了测试共模和差模激励,分别设计了带有 180°相移的功分器和T型功分器用来生成差模和共模信号。在差模激励下,天线的最大增益为20.2dBi,S11幅值小 于-10dB 带宽为7.2%(39.6 ~43.8GHz),在共模激励下天线的最大增益为10.1dBi,在整个工作频段内S11幅值大于 -7dB。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结构的SIW 缝隙天线对差模信号能够有效地辐射而对共模信号进行抑制。  相似文献   
994.
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期以来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一直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 ,不仅深度、广度、难度不够 ,而且与实践的结合也常常脱节 ,学生无法得到全面的综合训练 ,更不能体现该专业的特点 ,因此 ,有必要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的特点和当前社会需求情况 ,指出该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提出改革的构想和相应的教学改革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995.
以菜籽油的色泽红值和叶绿素含量为考察指标,比较了凹凸棒土、活性白土、活性炭和双氧水4种脱色剂对菜籽油在中低温(40~80℃)下的脱色效果,同时考察了凹凸棒土与活性炭、活性白土与活性炭组成的复合吸附脱色剂对菜籽油的脱色效果。结果表明:活性炭在较低添加量条件下可以获得与凹凸棒土和活性白土较高添加量相当的脱色效果;活性白土-活性炭复合脱色效果优于凹凸棒土-活性炭,在添加量为2%时,80℃下可使菜籽油的叶绿素含量降低32. 5%、70℃下使菜籽油色泽红值降低30. 6%;双氧水对于去除菜籽油叶绿素和降低色泽红值效果明显,70℃下,0. 4%双氧水(10%)使菜籽油叶绿素含量降低9. 0%、0. 6%双氧水(10%)使菜籽油色泽红值降低25. 0%。活性白土-活性炭脱色和双氧水脱色后的菜籽油品质指标均达到国标四级菜籽油水平;就单位质量浓度脱色剂的脱色效果来说,双氧水的脱色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996.
通过对传输功率增益TPG的进一步推导,引入了共轭匹配原理,提出了一种对实频法的改进算法,运用最小二乘法直接求取电阻折线各段的增量值,避免了对增量的最初选取,简化了计算。用改进实频法设计了一个短波天线宽带匹配网络,在简化算法的基础上取得了比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997.
水库泥沙淤积引起库区水位抬高,侵占调节库容,造成库容损失,且有害粒径对水轮机造成磨损,从而引起水轮机运行效率下降、出力和年发电量减小、检修间隔缩短和费用增大。以云南某水电站水库为例,利用非恒定一维模型对库区泥沙淤积形态、泥沙冲淤、过机含沙量等变化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水库泥沙淤积形态为三角洲淤积,泥沙淤积对调节库容的影响较大;通过水轮机水流的含沙量较小、粒径较细,泥沙对水轮机的影响较小;泥沙淤积数值模拟与实测资料相符,因此采用非恒定一维模型进行泥沙淤积数值模拟是可行的,可有效地解决云南地区泥沙淤积数值模拟的难题。  相似文献   
998.
随着网络规模越来越大,选择一个完善的网络管理框架并有效降低标签需求量对于MPLS网络而言显得十分重要。为此,探讨了基于策略的MPLS管理以及Trainet等近年来出现的大规模MPLS网络新兴技术,并与现有相关技术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针对普通激光焊接实验装置无法用于非常压极端环境下激光焊接工艺的难点,研发设计一种可用于模拟环境压力变化的激光焊接地面模拟装置,使得在地面上模拟深海高压环境激光焊接和太空负压环境激光空间制造过程成为可能。方法 针对非常压极端环境下激光焊接实验成本高以及危险性大等问题,并综合考虑高压力、低真空,以及水下高盐度、低温度和微生物等环境特点,对模拟装置的压力调节集成系统、激光入射孔以及可移动运动平台3个主要方面进行设计。自主设计研发一套具备从负压到高压压力范围可调的激光焊接地面模拟装置,并对模拟装置进行实验和性能验证。结果 研制装置压力测试的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够开展5.2 Pa(真空环境)至13.13 MPa(深海环境)压力范围条件下的激光焊接实验,为深海高压激光焊接过程以及空间负压激光制造过程提供实验基础。基于该模拟装置进行了不同压力环境下的激光焊接实验,结果表明,大气环境中随着压力的增大,焊缝熔深逐渐增大,而熔宽呈减小趋势;水下环境中随着焊接速度的增大,焊缝熔深和熔宽均逐渐减小。结论 实验结果与现有研究结果相近,可调压力激光焊接地面模拟装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得到了验证。该装置能够为未来深海高压和外太空负压激光焊接实验进一步研究提供设备支撑,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00.
颠覆性技术是具有变革性意义的、会对已有技术产生创新性应用和颠覆性效果的技术。过去 10 年间,一些颠覆性技术已经对国家的科技创新、产业产生了巨大的能效。科学发现与研究的范式经过上千年的演进,共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实验观察、理论分析、计算模拟和数据密集型科学研究。这四种范式的融合,共同成为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的统一体。本文分析了五大类颠覆性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景,阐述了颠覆性信息技术对计算机体系结构、大数据思维模式以及科研信息化的颠覆性影响。未来随着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技术将不断发展,使得科研信息化基础设施将成为像水、电、气一样的便利的基础设施,可以随时随地、智能地满足科研人员开展科学研究的需求,人类和机器将会携手取得更加显著的科技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