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7篇
金属工艺   12篇
机械仪表   5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篇
冶金工业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Fe3Al基金属间化合物涂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e3Al金属间化合物具有良好的高温性能,在钢表面制备Fe3Al基金属间化合物涂层能有效提高基体在高温下的抗氧化、耐腐蚀、耐摩擦和抗冲蚀性能,其抗硫化性能甚至优于不锈钢.相比于同等功能的陶瓷涂层,Fe3Al涂层与基体有更好的相容性.综述了Fe3Al基金属间化合物涂层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涂层性能及影响因素,涂层制备的主要工艺方法和技术特点,主要包括热喷涂、堆焊、激光合成等.  相似文献   
22.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35CrMo钢基表面制备TiC/TiN双层、TiC(CN)/TiN和TiC/Ti(CN)/TiN/Al2O3多层硬质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多功能表面力学性能试验仪和摩擦磨损试验仪测试分析了涂层的组成结构、粗糙度和表面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三种硬质涂层表面较均匀、致密,具有高硬度、低摩擦系数等特点,较大提高了35CrMo钢的耐磨擦磨损性能.相比TiC/TiN双层,多层涂层具有更好的力学和耐磨性能,其中多层TiC/Ti(CN)/TiN的摩擦系数最小,耐磨损性能最好,原因主要归于TC/Ti(CN)/TiN涂层具有较高的显微硬度(2559HV)和良好的膜基界面结合力(70N).  相似文献   
23.
刘作磊  张宝川  张进  代维  薛屺 《材料导报》2011,(Z1):451-453,486
由于空心玻璃微球(HGM)具有呈完全球形的空心体、密度小、热导率小以及极好的流动性等特点,从而使得以空心玻璃微球为核心的一系列新型材料得到广泛运用。结合国内外研究情况概述了液滴法、干凝胶法、降解芯轴技术和喷雾干燥法等HGM的制备方法以及HGM粒度、壁厚、耐压强度等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24.
本文介绍了一种在碱性电解液中电解聚晶金刚石内金属钴的方法。通过BSE观察到聚晶金刚石内金属钴的堆积方式有两种:大部分钴沿着金刚石颗粒边界延伸并包围金刚石颗粒,少量的钴团聚在一起,呈岛状堆积。EDS确定脱钴区域残余的钴含量为2.75%,而未脱钴区域的钴含量为13.45%,即79.5%钴在电解过程中溶解,且深度为170μm。模拟聚晶金刚石复合片在钻头胎体合金上面的焊接温度,对脱钴及未脱钴聚晶金刚石复合片进行热处理,用光学体式显微镜观察其表面的裂纹,采用XRD固定ψ法检测脱钴聚晶金刚石的残余热应力仅为241.46kg·mm-2,而未脱钴试样残余热应力值为2094.79kg·mm-2,即脱钴处理能有效降低聚晶金刚石复合片在下井使用前的热应力,使其残余热应力降低至原来的1/10。  相似文献   
25.
以乙酸锶、乙酸钡、钛酸丁酯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出钛酸锶钡(BST)前驱体。在前驱体中分别加入10%金红石TiO_2、锐钛矿TiO_2和用水热法制备的一维TiO_2,再进行水热合成,得到3种不同的水热产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镜(SEM)对前驱体和3种水热产物进行物相和形貌的表征,并对水热产物的生长机理和形成原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前驱体中添加锐钛矿TiO_2能够制备出柱状晶结构的BST;添加一维TiO_2的前驱体生成了一维的BST晶体。  相似文献   
26.
王莉  张进  薛屺  范萍 《材料保护》2013,46(5):54-57,2
Ti(CxN1-x)涂层具有硬度大、强度高、耐磨等性能,而目前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不锈钢表面制备Ti(CxN1-x)多层涂层的报道较少。用高温化学气相沉积法在316L不锈钢表面分别制备了TiN单层涂层和TiC/Ti(CxN1-x)/TiN多层涂层,比较分析了2种涂层的显微形貌、相结构、硬度、界面结合力及耐磨性能。结果表明:TiC/Ti(CxN1-x)/TiN多层涂层结构致密,厚约10μm;TiN单层及TiC/Ti(CxN1-x)/TiN多层涂层均提高了316L不锈钢的硬度、耐磨性;与TiN单层涂层相比,TiC/Ti(CxN1-x)/TiN多层涂层的显微硬度和界面结合力更好,摩擦系数更低,磨损量更小,耐磨减摩性能更好;2种涂层的磨损破坏机制较一致,主要为磨粒磨损和摩擦氧化。  相似文献   
27.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42CrMo钢基体表面制备了Ti(CN)/TiC/Al2O3多层涂层,分析了多层涂层的断面形貌、元素分布和物相组成,并研究了多层涂层的显微硬度及其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力、耐磨性能。结果表明:Ti(CN)/TiC/Al2O3多层涂层的结构较致密,主要由TiC0.2N0.8、TiC、α-Al2O3和Ti2O3组成,厚度约10μm,其显微硬度约2 654HV,涂层与基体间的界面结合力可达62N;与基体相比,多层涂层的平均摩擦因数约降低了23%,磨损量约减少了50%,其磨损机制为疲劳磨损和磨粒磨损。  相似文献   
28.
马晓勇  薛屺  张进  刘洪 《热加工工艺》2012,41(22):223-226
研究了45钢经调质及回火处理后的QPQ工艺处理下的组织和性能的变化,用XRD、OM进行相结构和组织观察,同时进行了显微硬度测试、耐磨性试验及极化曲线测试.综合分析表明,经过调质处理其表面硬度增加幅度大,断面硬度梯度变化小,其耐磨及耐蚀性相对较好,更适宜于进行QPQ处理及工程实际使用.  相似文献   
29.
目前,对Cr12Mo V盐浴渗钒层的耐蚀性鲜有研究。采用自配的混合盐对Cr12Mo V钢在不同温度和时间进行盐浴渗钒处理。通过表面显微硬度测试、金相显微和SEM形貌观察、EDS和XRD分析表征了Cr12Mo V渗层性能与组织结构,选定了较佳渗钒的温度(1 000℃)和时间(6 h),对最优工艺渗件在3.5%Na Cl溶液中进行了电化学测试,以检验渗层的耐蚀性。结果表明:Cr12Mo V钢渗钒后形成了致密的渗层,表面硬度从渗钒前的713HV3 N提高到1 800~2 700 HV3 N;渗层厚度分别与渗钒温度和保温时间成正比关系;最优工艺渗钒后的耐蚀性比渗钒前提高了36%。  相似文献   
30.
叙述了全金属超高真空气相氢渗透装置和HR-1超低碳不锈钢镀膜复合材料的研制,以及氢通过不锈钢基体及其镀膜复合材料的气相氢渗透实验.实验表明,镀膜复合材料的氢渗透率比基体材料降低二个量级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