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7篇
金属工艺   25篇
机械仪表   3篇
矿业工程   2篇
水利工程   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篇
冶金工业   3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针对某钢厂生产的15CrMoG包晶钢棒材表面易出现纵裂纹的现象,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裂纹试样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15CrMoG包晶钢棒材表面纵裂纹的产生主要是由于Al和Si氧化物夹渣分布于钢坯的表层下面,在轧制过程中由于应力沿Al和Si氧化物夹渣处集中而使试样产生裂纹。  相似文献   
92.
通过高频感应加热在真空下制备FeNiMnCuC0.2Alx(x=0、0.1、0.2、0.5mol)高熵合金,对固溶处理后的试样进行结构及性能研究。结果表明,FeNiMnCuC0.2Alx高熵合金具有简单的面心立方结构;添加少量Al(x=0.1、0.2mol)能细化FeNiMnCuC0.2Alx高熵合金晶粒,但x=0.5mol时,晶粒又变得粗大;初生树枝状晶富含Fe、Ni元素,Mn、Cu在枝晶间相内有所聚集,C、Al大体上均匀分布于两相中;x=0时,FeNiMnCuC0.2Alx高熵合金具有高的抗压强度(5218MPa),x=0.1mol时,舍金抗压强度(4037MPa)和压缩率(〉75%)均较佳,随Al添加量的继续增加,合金压缩性能有所下降,x=0.5mol时,合金表现为脆性断裂。  相似文献   
93.
对高性能耐候建筑用钢的手弧焊和埋弧焊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组织结构、最高硬度以及电化学腐蚀性能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钢具有优异的焊接性能、较低的焊接冷裂纹敏感性和良好的耐大气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94.
自润滑耐磨Al/MoS2复合材料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文洲  袁泽喜  李俊 《材料导报》2005,19(6):111-113
通过普通铸造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的自润滑铝基/MoS2复合材料.借助于能谱分析和显微组织的观察证实了MoS2与基体的结合性能较好,MoS2以H型和"卜"字型分布在基体中.在磨损试验中,Al-Si合金 6%PbSn 低量MoS2有优于其他同类复合材料的耐磨性.Al/MoS2复合材料是一种很有潜力的自润滑耐磨材料.  相似文献   
95.
含Zr钢中夹杂物对低温韧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天辉  陈晓  李平和  袁泽喜  许伯藩  刘静 《钢铁》2004,39(12):60-63
采用定量金相法研究了含 Zr钢中夹杂物的大小、分布及其对低温韧性的影响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分析了夹杂物的类型 ,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试验钢断口形貌。研究结果表明 ,N /Zr比值和 2 O/Zr比值及锆含量对夹杂物的组成具有重要影响 ;N /Zr>0 .15时 ,钢中夹杂物以 Zr N为主 ;N/Zr<0 .15时 ,钢中夹杂物以 Zr O2为主 ,同时还含有一些含有 Mn S、Al2 O3的复合夹杂物。随着单位面积夹杂物的颗粒数增加 ,断裂特征由韧性断裂和脆性断裂变为完全脆性断裂。  相似文献   
96.
在含20.5a%Al的Ni3Al合金中加入铈的研究结果表明:(1)含铈量大约高于0.04wt%合金的冷轧性能很差,无法轧成薄材;(2)含铈量为0.011wt%的Ni3Al合金,在550℃等温120h和1200℃等温0.5h的室温延伸率可达16%,σb为900MPa左右,断口为穿晶断裂形貌,综合机械性能好;而750℃等温40h和1000℃等温1h的室温延伸率仅为3%,σb为500MPa左右,断口为沿  相似文献   
97.
研究了10%预变形对0.98%~2.90%Cu超低碳贝氏体钢(%:0.042~0.045C,1.43~1.48Mn,0.30~0.33Si,0.70~0.73Ni,0.29~0.30Mo,0.625~0.029Nb,0.011~0.019Ti,0.0013~0.0023B)在450℃和550℃处理1~104rain的时效动力学行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钢在时效过程时,ε-Cu析出动力学曲线出现硬度峰值,当经过预变形处理后,ε-Cu析出峰值出现的时间显著降低,峰值高度明显增加。在450℃时效时,预变形的这一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8.
研究了不同淬火温度、不同冷却方式对新型D2钢硬度及组织的影响。讨论了不同淬火温度下新型D2钢组织和性能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在水冷、油冷、雾冷、风冷等冷却方式下,试样的硬度值都大致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同时试样的硬度峰值出现在不同的淬火温度,水冷的硬度峰值在980 ℃。油冷的硬度峰值出现在980 ℃和1020 ℃。而雾冷和风冷,获得硬度峰值的淬火温度出现在980 ℃和1040 ℃左右,在1040 ℃淬火其峰值硬度达到61 HRC。  相似文献   
99.
实验用低碳贝氏体钢(%:0.042~0.045C、1.43~1.47Mn、1.0~2.5Cu、0.29~0.30Mo、0.025~0.029Nb、0.011~0.018Ti,0.0013~0.0023B)由50 kg真空感应炉冶炼。实验结果表明,随铜含量由1.0%增加至 2.5%,8-Cu在钢中沉淀速度加快,峰值硬度增大;随Cu%的增加,轧后直接淬火(DQ)钢的屈服强度由865 MPa增 至918 MPa, DQ+500℃回火钢的屈服强度由935 MPa增至1140 MPa,但1.0%~2.5%Cu DQ+500 ℃回火钢的抗 拉强度和冲击韧性均比DQ态钢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00.
采用氮化硅铁和高纯氮气作为含3%Si的取向硅钢抑制剂的氮源,在1340 ℃的热轧温度下,借助OM和TEM观察和分析,研究两种不同的正火工艺对钢板中抑制剂析出的种类、大小、数量、均匀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热轧态后对钢板进行正火处理有利于抑制剂的析出,从而可以利用氮气取代氮化硅铁作为氮源来生产取向硅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