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篇 |
免费 | 22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0篇 |
综合类 | 2篇 |
化学工业 | 2篇 |
金属工艺 | 7篇 |
建筑科学 | 6篇 |
能源动力 | 5篇 |
水利工程 | 14篇 |
无线电 | 4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篇 |
冶金工业 | 17篇 |
自动化技术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6篇 |
2010年 | 1篇 |
2002年 | 1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5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了实现旋转系统之间的光信号耦合,设计了一 种新型的大内径离轴光纤旋转连接器。 将光纤准直器 和红外直角棱镜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布在法兰盘上,使光信号能在较大离轴偏移量下保持持续 传输状态。分 析了影响离轴光信号传输耦合效率的主要因素,通过优化热扩芯光纤(TECF)准直器和红外直 角棱镜进一步减小了 离轴光纤旋转连接器的耦合损耗。研制的离轴光纤旋转连接器法兰盘内径为60mm, 内外法兰盘上的TECF准直器分别为16个, 并行光收发器实现串行光信号的收发。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离轴光纤旋转 连接器在60RPM的转速和1.25Gbit/s的光信号 传输速率下最大插入损 耗为21.73 dB,可以满足旋转系统之间稳定传输光信号的要求。 相似文献
32.
我国西部地区地下水和土壤中富含硫酸盐,危害混凝土结构、减少服役寿命。在浇筑过程中,两层混凝土之间产生冷缝,冷缝面微裂纹多、孔隙大是离子流通的主要通道,是结构盐蚀破坏的薄弱面。通过浇筑间隔为0.25 d、0.5 d、7 d和28 d的带冷缝混凝土试件,经历0次、30次、90次和150次硫酸盐干湿-盐蚀循环,结合压剪试验探究浇筑间隔和干湿-盐蚀周期双因素影响下,混凝土冷缝面的黏结退化规律。结果表明:浇筑间隔越久冷缝面黏附力越低;浇筑间隔越短,冷缝面黏附力变化越明显,呈对数函数关系;干湿-盐蚀循环30次内,浇筑间隔对耐蚀性的影响不显著,干湿-盐蚀循环90次后,浇筑间隔对耐蚀性的影响差异逐渐增大;在浇筑间隔增大和干湿-盐蚀循环次数增加的双重影响下,会加速冷缝面的黏结失效。 相似文献
33.
为了确保水布垭面板堆石坝工程的长效安全运行,对库水水质、面板附着物的成分和成因以及面板混凝土的强度状况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展库水和附着物对面板混凝土的腐蚀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库水对面板混凝土和钢筋均无腐蚀;面板混凝土上的附着物主要成分为方解石和石英,其对面板混凝土基本没有腐蚀性;面板混凝土的强度损失较小,面板运行状况良好。从工程美观和长效安全角度考虑,建议对面板上的附着物进行定期铲除清理。 相似文献
34.
35.
为研究冻融循环下再生混凝土孔隙分布变化对抗冻性能的影响,选取再生骨料取代率为0%、50%、100%的三组混凝土进行冻融循环试验,基于核磁共振(NMR)技术,监测混凝土冻融破坏过程中内部孔隙结构的分布和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冻融循环试验中,普通混凝土和50%取代率的再生混凝土抗冻性能相近,孔隙扩展不明显,而全取代再生混凝土内部孔隙扩展情况显著,混凝土抗冻性能明显降低;核磁共振测得的混凝土内部孔隙分布变化和孔隙体积变化率参数,能够很好的反映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可以作为评判混凝土结构抗冻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6.
扩展有限元法(X-FEM)是一种研究裂纹扩展的有效路径,其基于单元分解的思想引入了加强函数,避免了在处理非连续问题时对网格重新划分。利用扩展有限元法模拟了混凝土三点弯曲梁开裂的全过程,得到了三点弯曲梁在不同缝高比、不同试件厚度条件下的荷载-位移曲线(P-CMOD),结合线性叠加原理和双K断裂准则计算其断裂参数,同时对这些参数进行比较分析。对不同距离偏置裂缝三点弯曲梁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初始裂缝位置对裂纹发展规律和承载力的影响。通过与已有试验得到的断裂规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起裂荷载和失稳荷载随缝高比增大而减小;随着试件厚度增大,起裂荷载和失稳荷载随之增大,但起裂韧度和失稳韧度没有明显变化;数值模拟结果符合试验的断裂规律,验证了扩展有限元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7.
为了分析水利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材料的非均质性和力学性质多样性的特点,应用随机数学方法建立了多组混凝土随机骨料模型。编写了在ANSYS二次开发基础上的FORTRAN程序。通过此程序对混凝土梁进行了3种工况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a)骨料位置的改变对混凝土材料的静、动强度影响很小。(b)加载类型的不同则能使其强度产生明显的差别,动强度总是高于静强度。(c)对于同一种混凝土模型来说,加载速率的不同会使其动强度大小不同。将所得结论与相关数值模拟和物理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该分析方法可以较好的模拟出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材料的力学特性,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38.
介绍了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火焰清理对比试验,确定钢坯清理部位生产裂纹的初始温度、实验室模拟重民制变形及进行裂纹焊合轧制试验,结果表明:钢坯火焰清理生产的裂纹,经热轧变形后仍有部分大能焊合,即钢轨钢的初始清理温度应≥200℃。 相似文献
39.
本文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在350mm三机架可逆万能实验轧机上开展H型钢轧制技术研究的有关工艺技术问题,如万能粗轧机、轧边机、万能精轧机的轧辊孔型设计;按欧洲万能钢梁标准轧制H80×46mm型钢的轧制规程及轧制的H型钢样品尺寸精度;轧机调整;H形轧件在万能孔型中轧制时腿部宽展的变形研究,并给出了计算腿部宽展的公式;测定并分析了在万能孔型中轧制时的力能参数。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