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7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6篇
建筑科学   3篇
能源动力   4篇
水利工程   13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1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植被根系形态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裸露边坡大量增加导致破坏自然植被、威胁边坡稳定性等问题,以植被护坡的力学效应为重点,采用的经典WU模型对植被根系附加凝聚力进行数值模拟,并在工程常用岩土软件Geo Studio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二维有限元方法的植被护坡模型。应用植被护坡模型分析了不同乔木类型以及不同边坡类型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对JI模型和ZHANG模型进行模拟计算,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无论是直坡还是阶梯状边坡,植被根系都可以提高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增量最高可达39.7%。相同附加凝聚力下,Tap型根系对安全系数的提高效果大于Plate型根系。黄土边坡平整为阶梯状后安全系数提高(刺槐坡安全系数增量为8.3%,侧柏坡为8.2%);砂土和粉土的直边坡更稳定。研究成果对植被根系护坡模拟和生态护坡基础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2.
在很多情况下面板堆石坝已经成为优选坝型,但其设计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于工程经验.目前很少有文献基于大量工程实例数据对面板堆石坝的性状展开研究.收集和统计过去50 a已建的87个面板堆石坝的建设信息和性状监测记录,从统计学的角度分析面板坝性状特征.基于工程实测数据对填筑完工后坝顶沉降、面板挠度和应力、竣工时坝体最大沉降进行统计分析和规律总结.重点讨论了堆石母岩饱和状态抗压强度、地基特性、河谷形状和渗流对大坝性状的影响.结果可以进一步加强对面板堆石坝性状的深入理解,同时为面板堆石坝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43.
通过裂隙辐射流渗流试验装置对人工裂隙进行不同法向荷载下渗流试验,分析法向应力和渗流压力对渗流量的影响机理。各级法向荷载下裂隙面冲刷痕迹大体接近,被冲刷的区域集中在试件中心进水口处,进水口附近水流产生较大紊动。不同法向应力下渗流量与入渗水头近似呈线性关系,说明了试验过程中裂隙水的运动特性符合达西定律;相同入渗水压下的渗流量大致相同,上下试件之间的接触状态不随法向应力的加大发生变化,而是维持一个稳定的裂隙开度。入渗水压从0.1 MPa到0.2 MPa之间水头损失增加较快,0.2 MPa后增速变慢且趋近直线;水头损失百分比曲线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拟合曲线为三次多项式。  相似文献   
44.
阐述了国内外高速铁路建设概况及发展趋势,介绍了高速铁路用钢轨的标准和特点,就目前攀钢钢轨的质量状况及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提出了攀钢开发高速铁路钢轨的对策。  相似文献   
45.
在掺氟的SnO2(FTO)导电玻璃衬底上采用直流磁控溅射的方法室温沉积纯钒金属薄膜,再在退火炉中经后退火工艺制备VO2/FTO复合热致变色薄膜,并对复合薄膜的结构及其光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导电玻璃上的FTO并没有改变VO2择优取向生长,但明显改变了VO2薄膜的表面形貌特征.与相同工艺条件下在玻璃衬底上制备的VO2薄膜相比,VO2/FTO复合薄膜的相变温度降低约18℃,热滞回线温宽收窄约4℃,相变前后的红外透过率分别约为42%和21%.说明复合薄膜既可明显降低相变温度和热滞宽度,又可增强VO2薄膜的红外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46.
为了适应铁路提速和高速铁路建设对重轨尺寸精度和平直度的要求,研究了在热定径的同时,利用辊径差和压下量差对重轨进行定向且弯曲量可控的预弯轧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明显提高重轨轨高的尺寸精度和全长平直度,且进入矫直机之前重轨的弯曲很小,避免了对矫直辊的冲击,矫直咬入平稳。  相似文献   
47.
基于混凝土材料内部结构的非均质性,建立了混凝土三相介质随机骨料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内部结构的不同对试件内部裂纹的形态和分布特点具有较显著的影响,而对试件整体的强度影响不大,进一步证明了分析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时采用随机骨料模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48.
H型钢轧制时腰部产生波浪是常见的缺陷,通过对波浪形成原因的分析,从体积不变条件出发,阐明无波浪轧制的条件,提出有关判别公式,并通过实验作了验证。  相似文献   
49.
将两个光学准直器用于离轴旋转光通信系统,并分别置于通信系统中两端的旋转部件,使准直器的光轴与旋转部件的轴线平行,从而保证光信息在较大间距且相对旋转的两个筒状部件之间的可靠传输。结合光端机、光分路器、语音视频采集卡和电脑等设备,使系统具有实时传输语音视频信号的功能。实验结果表明,在旋转部件间距小于500mm,其转速小于120r/min的条件下,系统满足1.25Gbit/s的高速率光信号的稳定传输。  相似文献   
50.
覃源  吕杲  关科  周恒 《硅酸盐学报》2023,51(5):1344-1354
以纳子峡水利枢纽工程为背景,进行了粉煤灰、纤维素纤维双掺混凝土硫酸盐干湿循环试验。基于熵权法建立了可以综合反映混凝土质量、抗压强度和抗劈拉强度的耐久性指标耐久性值(D),分析了硫酸钠溶液质量分数和粉煤灰掺量对D值的影响,并构建了Grey Models—Back Propagation(GM-BP)神经网络,用以揭示混凝土D值的时变规律,得到了不同条件下混凝土的预期寿命。结果表明:D值可以反映出硫酸钠溶液质量分数和粉煤灰掺量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180d时,混凝土D值损失在10%(质量分数)内与硫酸钠溶液质量分数成正比;粉煤灰最佳掺量在10%掺量梯度下为20%;在数据量较小时,GM-BP神经网络相比于GM模型可以更加精确地预测混凝土在盐侵—干湿循环下D值的时变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