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4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1篇 |
化学工业 | 4篇 |
金属工艺 | 6篇 |
机械仪表 | 55篇 |
矿业工程 | 4篇 |
水利工程 | 1篇 |
石油天然气 | 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4篇 |
冶金工业 | 3篇 |
自动化技术 | 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33.
十二烷和硬脂酸的摩擦化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摩擦学实验和红外光谱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考察了十二烷和硬脂酸在摩擦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分析结果表明: 在室温下, 静态的十二烷和硬脂酸均不与铝( 或氧化铝) 发生化学反应; 在摩擦过程中, 十二烷和硬脂酸均发生了化学反应, 十二烷氧化生成了醇或过氧化物, 硬脂酸与铝( 或氧化铝) 反应生成了交联结构的硬脂酸铝; 虽然反应物和摩擦反应产物均以物理吸附的方式吸附于金属表面, 但摩擦化学反应产物无论是在金属表面的吸附强度还是在减摩性能上均好于反应物, 说明通过发生摩擦化学反应, 润滑油的减摩性能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34.
35.
36.
37.
新型黃原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摩擦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不同烷基的黄原酸钠盐与氯亚甲基苯并咪唑进行取代反应,合成了3种新化合物,产物结构经IR、UV、1H NMR、13C NMR、MS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确证,考察了其油溶性和热稳定性,并利用四球试验机考察了合成的3种新化合物在液体石蜡中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3种化合物均能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而难溶于水;3种化合物表现出很好的热稳定性,其第一分解温度均高于178℃,最高到480℃才分解完全,能适应一般工况条件的要求。3种新化合物在液体石蜡中有很好的极压抗磨作用。 相似文献
38.
通过力学性能数字试验模拟及校准,建立了单晶硅的离散元模型.基于该模型对单晶硅微加工过程进行了动态模拟,分析了不同切削速度、切削深度及刀具前角等对加工后表面裂纹情况及切屑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工后表面裂纹的数目及其最大深度均随刀具前角的增大而减小,而随切削速度及切削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切削速度越高,切削深度对加工表面的质量影响越大;随着刀具由正前角变为负前角,刀具前方特别是刀具下方的材料损伤程度逐渐增大,在前角变至0°之前,刀具下方的材料损伤程度基本上保持不变,而当前角变为-15°时,刀具下方的材料变形程度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39.
不同摩擦条件对强制连续约束型离合器工作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有限元和动力学分析方法,探讨强制连续约束(Positive-continuous-engagement, PCE)型离合器在不同摩擦条件下的力学特性;在Marc平台上建立由楔块和内外环组成的离合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楔块与内外环的接触强度特性,得到等效Mises应力和法向应力在不同的摩擦因数下的分布曲线图及接触时的最大应力位置.采用ADAMS对该离合器进行动力学仿真,得到该离合器在不同摩擦因数下的楔合时间、楔入冲击力及稳态楔合力参数的曲线图.结果表明,若摩擦因数选得太小,接触区域变成滑动区域,离合器无法进入摩擦自动锁紧状态,在满足自锁条件下,随着摩擦因数的增大,各接触应力值变化不大,但磨损区域会变大,最大应力发生在楔块内凸轮面上.摩擦因数的变化对楔合时间影响较小,摩擦因数的增大会降低楔入冲击力,可以减少离合器低周疲劳失效,延长离合器寿命,为PCE型离合器设计及失效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0.
基于空间啮合理论推导了含误差的弧面凸轮机构啮合方程,采用微分分析法推导了影响弧面凸轮机构运动精度的各误差因素的影响系数表达式。结合各误差影响系数,探讨了弧面凸轮机构的简易公差分配法,然后综合考虑加工成本、尺寸因素、装配性能等工程实际,提出了弧面凸轮机构改进最佳极限偏差公差分配法。用这两种方法对某型弧面凸轮机构进行了公差分配,结果表明采用改进最佳极限偏差法更为合理。对弧面凸轮机构的公差分配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同时也为其他空间共轭传动机构的公差分配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