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4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费麟 《建筑技艺》2020,(1):6-11
正想起宋代陆游的一首教子诗《冬夜读书示子事》:"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中外古今的建筑都是一部石头史诗,既有建筑技艺,又有营造实践,两者是一块银币的两面,互相依存。下面结合家庭、个人以及单位的经历,按时代发展阶段分成六卷,回顾中国建筑营建轶事,以史为鉴。一卷中山陵:仰望紫金我第一次参观南京中山陵是在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那年暑假妈妈(张玉泉——中国第一代  相似文献   
32.
本刊在上一期发表了陈刚、胡绍学、张祖刚、崔恺、朱小地、李先逵、庄惟敏、韩小蕙、布正伟、于春普、顾孟潮等11人在2003北京规划建筑研讨(评论)会上的发言。本期继续刊登宋春华理事长的总结发言,以及饶及人、黄星元、费麟、朱文一、叶廷芳、崔彤、马国馨、周畅等在会上的发言。  相似文献   
33.
篇首语     
费麟 《新建筑》2004,(3):1-1
“建筑应该是时代的镜子。”“在工业的领域里,人们都提出了一些新问题,也创造了解决它们的整套工具。”今天重温80年前建筑大师勒·柯布西埃在《走向新建筑》中的这段名言,并不使人感到时间上的距离。这意味着:新纪元,新挑战,呼唤新建筑。  相似文献   
34.
《繁荣现代工业建筑创作》研讨会发言摘登[编者按]中国建筑师学会工业建筑专业学术委员会召开第三届学术研讨会的报道已在本刊今年第2期刊出。本期再刊出该研讨会上的发言摘登和一组论文,希望有助于促进现代工业建筑创作的发展。工业发展促进了厦门城币建设陈永欣:厦...  相似文献   
35.
工业建筑设计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费麟 《工业建筑》2003,33(4):6-9,14
对国内外工业建筑的现状进行了展示 ,从而找出了中国工业建筑与国外发达国家工业建筑的差距 ,同时对今后中国工业建筑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6.
费麟 《建筑创作》2004,(12):32-34
当今在中国当一名有责任感的建筑师,感到很累,很烦,很多遗憾。说累,就累在一天到晚像老黄牛般默默地被赶着多装快跑,为的是应付那中国的特产"三边工程",还累在为拿项目,不断地参加"设计投标"(应是设计竞赛),管它是陪绑,还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更累在无休止的评级、评优、考试,把大好时光尽花在这些表面  相似文献   
37.
工厂设计与人类工程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费麟 《工业建筑》1992,(9):19-23
本文阐述了在现代工厂设计中引入人类工程学的重要现实意义,以及在运用人类工程学时要处理好“人-机”、“人-人“、“人-环境”等关系和重视人文、系统、发展的观点;并简介了在实际工程中运用人类工程学的经验。  相似文献   
38.
费麟 《钢结构》2005,20(1):94-95
当前讨论“建筑方针”,有其现实意义。1958年建筑艺术座谈会以及1961年梁思成先生对此都作了专门的论述。“建筑方针”不单是学术理论问题,更多的是实践问题。离开工程实践,沙龙式空论建筑方针是徒劳无益的。下面就建筑实践中的经验教训谈一下“建筑方针”问题。  相似文献   
39.
建筑艺术是实用艺术,它与美术、音乐不同,不能就艺术而谈艺术。如果就艺术而谈艺术,我认为很难治本。就北京而言,建筑设计要体现民族传统、地方特色、时代精神的方针是非常正确的,但其就像过去农业上的“八字方针”一样,太笼统、太概括。法国建筑师安德鲁针对强调传统的呼声,提出割断历史来进行建筑创作,我认为这有一定的道理。下面就从建筑艺术创作的主观和客观条件两方面谈谈我的观点。1 建筑艺术创作的主观条件建筑师除建筑艺术外,还应懂得很多知识,如绘画、音乐等。如果对其它艺术不了解,那建筑师很可能就会沦为绘图工具。从…  相似文献   
40.
梁思成先生是我父母亲的老师,也是我清华老师的老师。按我母亲的说法,我应称他为“太老师”。梁先生在我心目中,德高望重。我选择建筑专业这条路,几经周折,还能坚持到底,不能不感谢梁先生为首的清华老师们的教育之恩。今天正值“纪念梁思成先生诞辰100周年”和“清华大学90周年校庆”的双喜临门之际,想起很多往事。下面就根据我所走道路的体验,追亿先生言传身教对我的影响。这是清华学子向母校老师的一次汇报,以此表达对梁先生缅怀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