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4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8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自动特征提取在机械系统智能状态监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自适应地从原始数据中学习特征并发现新的状态敏感特征。本文重点研究了不同深度的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在没有先验知识的情况下从激励响应信号中挖掘代表信息和敏感特征的能力,并将螺栓连接结构的特征提取和装配紧度分类过程融合在一起。通过车架试验台螺栓连接转子激振实验数据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CNN方法自适应学习的特征可以表示信号与装配状态之间的复杂映射关系,并且比其他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简要介绍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评述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纳米半导体薄膜、敏化染料及电解质的研究现状,并总结了当前DSSC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盘式谐振器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在给定工作频率下,发射和接收线圈间的互感、等效内阻以及负载阻抗是影响系统传输效率的主要因素。针对线圈设计过程中各参数之间的特性和相互约束关系,提出一种在给定工作频率、传输距离下的盘式谐振器的优化与设计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谐振频率、线圈半径、匝数等因素,以传输效率为优化目标,解决了特定条件下的具体谐振器设计问题。实验结果与解析、仿真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红阳三矿西二采区1206工作面掘进期间遇到的特殊覆岩空间结构进行分析,通过对各种剖面结构下的支承压力情况进行分析,做出应力曲线,判断出危险区。  相似文献   
15.
一个经济周期模型的分岔与混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Goodwin与Puu的宏观经济思想基础上,得到了一个推广的非线性动力学经济周期系统.首先用数值方法研究了此系统在特定参数条件下的全局分岔行为.然后结合最大Lyapunov指数,详细讨论了系统在分岔过程中动力学特征的转变.通过分析分岔图形发现在某些参数区间内倍周期分岔导致了混沌;在混沌区域内嵌有多个周期窗口;“加速数”值的增加可以促进经济的周期性运动.最后介绍了分岔和混沌分析得到的动力学性质对理解经济波动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不同比例Ni掺杂ZnO晶体。XRD结果表明,Ni掺杂浓度较低时,生成置换型氧化锌镍固溶体,当Ni掺杂浓度增加到5%时,Ni2+过饱和,析出部分立方NiO。FT-IR结果显示:当水热温度达到160℃时,粒子运动速率越快,晶格空隙越开放,Ni2+替代Zn2+形成固溶体的数目增多,掺杂ZnO在906cm-1附近出现了一个新的吸收带,并且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吸收带变强变宽;提高前驱物的pH值,实际进入ZnO晶格Ni2+浓度越高,造成的晶格缺陷越多,从而使吸收带出现了蓝移,表现出良好的红外吸收特性。  相似文献   
17.
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要求不同的信息系统之问能够实现数据资源共享。Java与XML技术为实现网络环境下异构信息的交互提供了解决方案。文中提出了基于Java与XML技术实现电力企业异构数据采集交互的解决方案,并对实现原理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19.
Ni掺杂ZnO晶体结构和红外光谱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Ni掺杂ZnO晶体.XRD和SEM结果表明,Ni掺杂浓度较低时,生成置换型氧化锌镍固溶体;当Ni掺杂浓度增加到5%时,Ni2+过饱和,析出部分斜方NiO.FT-IR发现样品在9001400cm-1之间出现了一个较宽的吸收带,且随Ni掺杂量的增加而加强,表现出良好的红外吸收特性.  相似文献   
20.
月球探测器软着陆冲击力学环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我国月球探测二期工程中将会遇到的月面软着陆任务,分析探测器的着陆冲击力学环境。提出一种适用于探测器方案设计阶段的着陆冲击力学环境预示方法:利用探测器着陆稳定性试验中测得的缓冲机构作用力作为激励,采用有限元方法求解系统的动力学响应;采用加速度响应的冲击响应谱描述探测器着陆冲击力学环境;用响应谱的包络加上一定的安全系数来确定探测器着陆冲击的最大期望环境。对某探测器的具体分析表明:由于着陆缓冲机构的缓冲特性,软着陆冲击力学环境的能量主要集中在接近准静态的低频段,而在高频段没有比运载发射阶段力学环境更严酷。因此在低频段需要设计专门的试验标准来考核设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