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9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19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6篇
石油天然气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采用Ni合金和Co合金对9SiCr工具钢表面进行激光熔覆,并将熔覆层与20MnSiV配副在干摩擦和油润滑条件下进行磨损试验。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磨损表面形貌进行分析,发现油润滑条件下二者的耐磨性有很大提高,其磨损形式主要是磨粒磨损。Ni合金熔覆层与20MnSiV配副时磨损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2.
混凝土结构断裂与损伤耦合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混凝土结构损伤、断裂耦合破坏理论;综述了断裂与损伤耦合分析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现状;探讨这一研究理论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3.
声发射技术是一种动态的无损检测技术,而且声发射信号来自缺陷本身,因此,用声发射法可以判断缺陷的严重性。一个同样大小、同样性质的缺陷,当它们所受到的应力状态和所处的位置不同时,对结构的损伤程度也不同,所以它们的声发射特征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24.
目的根据复合材料细观力学理论探讨了低温条件下纤维沥青混凝土等效劲度模量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Zho Y.H和Weng G.J.在Eshelby-Mori-Tahaka理论基础上提出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等效模量公式,计算了具有不同纤维质量分数的纤维沥青混凝土在不同温度状态下的等效劲度模量,对计算结果与劈裂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和误差分析.从温度、纤维掺量和纤维性状三个方面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结果温度为主要影响因素,同时随着纤维质量分数的增大误差也逐渐增大,而纤维本身的性能对结果误差基本没有影响.结论在一定条件下,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对误差较小,由于温度的影响需要对等效模量公式进行温度修正.  相似文献   
25.
多跨曲线桥在集中荷载和变温作用下横向位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应用在集中荷载和均匀变温作用下一次超静定曲线梁的跨中位移公式,对实际曲线桥进行分析求解。得出在均匀变温和各支撑柱顶部摩擦力共同作用下实际曲线桥跨中横向位移。并根据实际曲线桥结构建立有限元模型,将有限元解与应用结构力学方法求出的解析解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了这种计算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6.
目的为了分析动荷载作用下纤维的加入对路面黏弹性响应的影响.方法以Burgers模型模拟纤维沥青混凝土的黏弹性性质,基于黏弹性理论,应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单周期动荷载作用下,不同荷载作用时间对不同纤维沥青路面的路表各点最大竖向位移和卸载后加载中心点竖向位移的影响规律.结果纤维加入到沥青路面后,减小了路面的竖向位移;对于不同纤维沥青路面结构,在荷载作用时间较短时,路面结构的流变性质不显著;荷载作用时间较长时,卸载后还有部分残余变形不能恢复,但路面响应规律基本相同.结论纤维的加入提高了路面的整体变形能力,但没有明显改变沥青混凝土的黏弹性性质;在单周期动荷载作用下,若荷载作用时间很短时,可以忽略纤维沥青混凝土的黏弹性特征.  相似文献   
27.
含反射裂缝沥青路面粘弹性损伤分析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利用粘弹性与损伤的分析理论,对含反射裂缝沥青路面进行了三维粘弹性有限元分析,模拟了裂缝的扩展过程,得到了不同加载时间和不同变温的裂缝扩展情况;三种变温条件下,对损伤区和断裂区定量分析表明,当气温低于-20℃时,路面劣化加剧。探讨了不同初始裂缝长度对路面劣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裂缝长度对路面劣化影响显著;损伤因子和裂缝长度的变化趋势相似,均可以用来评价路面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28.
CFRP加固混凝土柱在重复荷载作用下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深圳市黄山岗立交维修项目A匝道曲线桥为研究对象 ,采用碳纤维布不同的粘贴方式对加固的 4根钢筋混凝土柱进行重复荷载试验 ,研究了试件在重复荷载作用下的性能 .试验结果表明 ,应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混凝土结构 ,不仅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重复荷载能力 ,延长结构的低周疲劳寿命 ,而且大大改善了混凝土柱的延性 .所得出的结论对混凝土加固工程的研究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9.
中国石油集团地质勘探专业高级技术专家陈树民,和他的同事们一起,地震地质双剑合并,为庆深气田的发现立下汗马功劳。他本人也成为地区级企业中第一个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相似文献   
30.
冲击压痕法测量残余应力中的塑性区问题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冲击压痕法作为近年来出现并已得到工程应用的一种新型残余应力测量技术,正在受到日益重视,已有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有效应用必须基于避开压痕周围的塑性区,利用压痕外的弹性区应变增量变化规律。但目前尚无定量的理论分析结果。本文采用有限单元法,通过数值分析研究了采用压痕法测定残余应力时压痕周围塑性区的变化规律,发现对于一般金属材料,当压痕直径为φ1.2mm、残余应力达到材料屈服强度时,从压痕中心算起的塑性区半径约为4mm。该塑性区尺寸为设计专用压痕法测量残余应力用应变花提供了重要依据。从而可以保证应力测量时将应变栅布置在塑性区外,避免塑性区的应变扰动导致压痕法测量残余应力时的线性规律发生偏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