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1篇
综合类   30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47篇
机械仪表   5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20篇
冶金工业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运用文献[1]中的变形模型和应力计算结果, 推导出了存在热残留应力时的拉伸和压缩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表达式, 表达式与试验吻合很好。分析表明, 纤维根区域的压缩残留应力造成弹性模量的不对称性, 基体拉伸残留应力和纤维的压缩残留应力造成屈服强度的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72.
送粉激光熔覆界面特性及熔覆层稀释率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调整扫描速度、送粉速率、熔覆材料颗粒度进行单道送粉激光熔覆试验 ,借助显微组织分析、扫描电子显微分析、透射电子显微分析 ,研究了工艺参数对送粉式激光熔覆层与基体间结合界面形态及界面附近组织结构的影响规律 :工艺参数对熔覆层稀释率的影响作用 ,提出熔覆层界面附近局部稀释率的概念  相似文献   
73.
金满  连建设  江中浩 《金属学报》2006,42(3):265-272
提出了一个新的描述钢淬透性的数学模型及淬透性表征参数.根据端淬实验数据和实验曲线导数变化规律,用线性试探法建立了端淬曲线微分方程,然后解得硬度分布函数.硬度分布函数将端淬曲线描述为直线段和曲线段构成的分段函数:直线段描述试样端部获得全部马氏体区域的硬度,在此区域硬度保持恒定最高值;在曲线段硬度递减,最后趋近恒定最低值.钢的淬透性值用数学参数来表示,它数值上等于从原点到硬度分布曲线拐点的距离.用非线性模拟程序代入实验值获得了淬透性值.模拟结果表明,所获得的模型与实验值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74.
为了提高氧化锌(ZnO)的光催化性能,通过水热法制备了不同钕(Nd)掺杂量的ZnO。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光电子能谱(XPS)测试说明钕原子成功地掺杂进入了ZnO晶格。XRD图谱还说明了粉末具有各向异性。光致发光(PL)图谱在可见光区域出现较宽范围的强峰。Nd掺杂使得可见光发射强度增强。光催化性能通过降解甲基橙溶液进行测试。研究发现Nd掺杂使得氧化锌的光催化性能得到提高,当掺杂Nd的摩尔分数为3%时,其光催化性能最佳。Nd掺杂引起的电子空穴对的增加以及诱导产生的置换氧缺陷(OZn)和间隙氧缺陷(Oi)使得可见光发射增强和光催化性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5.
高C,V高速钢合金的有效分配系数与结晶过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定了合金元素在凝固时的有效分配系数,通过计算和实测解析了合金液相成分随凝固进程的变化规律,得到凝固过程中合金元素的效分配系数、液相成分变化与凝固反应的关系。初晶相折出后,C含低于3.0%时,共晶反应接γ+MC,γ+M2C,γ+M7C3次序进行;C含量高于3.0%时,共晶反应按γ+CM,γ+M7C3,γ+M2C次序进行。各合金成分点距各自对应在的共晶成分线距离愈长,则初生相愈多;反之,则共晶组织增  相似文献   
76.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掺铜量为0~2.0%(摩尔分数)的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应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场发射电子显微镜(FE-SEM)技术对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的晶体结构、化学价态和形貌进行表征。样品的光学吸收性能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进行表征;其光催化性能通过在紫外-可见光照射下分解20 mg/L甲基橙溶液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掺铜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具有比纯二氧化钛更优的光催化性能,尤其是铜掺杂量为1.0%的二氧化钛TiO2纳米颗粒具有最好的光催化性能。铜掺杂能提高二氧化钛在紫外-可见光区对光的吸收、减小电子-空穴对的复合,因此,铜掺杂使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性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7.
轧辊用高碳、钒高速钢系合金的热处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新开发的轧辊用高碳、钒高速钢系合金的淬火、回火热处理及高温硬度。结果表明:其峰值硬度温度较常规高速钢低150~250℃;随碳含量增加,峰值硬度温度降低;相同碳含量,钒含量增加,峰值硬度温度升高。二次硬化温度约在550℃,但二次硬化的峰值硬度差较小,在二次硬化温度二次回火,二次硬化作用消失。随炭含量、钒含量增加,高温硬度增加。根据轧辊辊面硬度要求,高碳钒高速钢的淬火温度为950~10℃,回火温  相似文献   
78.
研究了供应状态的变形铝合金 LY 12Y 高温变形时的动态再结晶诱发超塑性效应。未经任何预处理的供应状态 LY 12Y 板材可以在较宽的温度及应变速率范围内产生超塑性效应,最大延伸率δ_(max)=243%。分析表明,该效应是由变形初期的动态再结晶诱发产生;诱发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对第二相粒子在过程的作用及动态再结晶的形核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9.
本文评述了近年超塑性材料断裂研究理论进展。理论分析得出的一系列关系式可以反映这两个参数对塑性的贡献。其中 L-Z-B 关系式可以将经典理论和现代分析结合,描述了材料塑性和超塑性的基本规律。在众多限制超塑性变形能力的因素中,孔洞的影响可以通过综合了 m 值和孔洞长大速率两个参数(宏观参数和微观参数)的“超塑性断裂机构图”得以反映;当 m 值在变形中变化时,可以建立延伸率与最终 m 值之间的定量关系,这一关系又恰好与 G-A 的 m-ef 关系在形式上完全一致;各种缺陷(初始的或环境的)影响可以在理论分析中被反映,并且建立了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80.
本文首次给出了超塑性材料变形过程的Z参数的形式:Z_s=εRTexp(Q/RT)。论证了这个归一化参数的合理性,并通过举例说明了如何利用Z_s参数研究超塑材料的变形特性。从而统一了热变形过程(超塑变形、热加工变形、高温蠕变变形)研究的归一比参数问题,使热变形的速率—温度—应力三个重要因子之间的关系统一于一个形式相同的表达式中。此外,本文首次给出了关于利用归一化参数以图解法制定最优热变形工艺参数的基本方法,论证了本方法的理论依据,在热变形工艺参数最优化方面作了初步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