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11篇 |
免费 | 328篇 |
国内免费 | 295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608篇 |
综合类 | 528篇 |
化学工业 | 789篇 |
金属工艺 | 263篇 |
机械仪表 | 484篇 |
建筑科学 | 608篇 |
矿业工程 | 265篇 |
能源动力 | 129篇 |
轻工业 | 644篇 |
水利工程 | 341篇 |
石油天然气 | 222篇 |
武器工业 | 42篇 |
无线电 | 62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483篇 |
冶金工业 | 194篇 |
原子能技术 | 56篇 |
自动化技术 | 55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0篇 |
2023年 | 172篇 |
2022年 | 176篇 |
2021年 | 183篇 |
2020年 | 170篇 |
2019年 | 176篇 |
2018年 | 160篇 |
2017年 | 85篇 |
2016年 | 132篇 |
2015年 | 134篇 |
2014年 | 314篇 |
2013年 | 191篇 |
2012年 | 245篇 |
2011年 | 243篇 |
2010年 | 232篇 |
2009年 | 235篇 |
2008年 | 231篇 |
2007年 | 280篇 |
2006年 | 276篇 |
2005年 | 282篇 |
2004年 | 227篇 |
2003年 | 222篇 |
2002年 | 172篇 |
2001年 | 135篇 |
2000年 | 208篇 |
1999年 | 173篇 |
1998年 | 188篇 |
1997年 | 175篇 |
1996年 | 155篇 |
1995年 | 150篇 |
1994年 | 145篇 |
1993年 | 166篇 |
1992年 | 136篇 |
1991年 | 160篇 |
1990年 | 135篇 |
1989年 | 87篇 |
1988年 | 30篇 |
1987年 | 31篇 |
1986年 | 38篇 |
1985年 | 26篇 |
1984年 | 19篇 |
1983年 | 17篇 |
1982年 | 25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17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7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3篇 |
1959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8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991.
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合成新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络合F-K酸作引发剂进行异丁烯阳离子聚合。在过量马来酸酐存在的情况下,与异丁烯低聚物进行热反应,再在引发剂的作用下进行自由基共聚合。将得到的聚异丁烯丁二酸酐与多烯多胺反应得到活性物含量达95%的最终产品。实验考察了浓度、温度和时间对各步反应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992.
993.
随着油气田开发的深入,地面管线面临的腐蚀环境越来越恶劣,特别在一些高含H2S/CO2油气田,地面管线腐蚀刚题十分严重,普通碳钢难以胜任,耐蚀合金又价格昂贵,双金属复合管的问世使其找到了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本文从技术性、经济性两方面着手,对比分析了碳钢、缓蚀剂、耐蚀合金、双金属复合管四种防腐措施,结果表明双金属复合管具有... 相似文献
994.
邵晓东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8,20(3):229-231
以胜利油田金属输送油水介质管线的腐蚀为例,介绍目前使用的几种内防腐蚀修复技术;在全面比较的基础上,优选了复合材料对输送管线防腐延寿的技术,并实际应用到东辛采油厂的在用输油管网中,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95.
纳米级孔隙是煤系页岩气赋存的重要场所,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为了研究海陆过渡相煤系泥页岩储层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对淮南煤田二叠系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泥页岩钻孔岩芯样品进行总有机碳、镜质体反射率、全岩和黏土X射线衍射分析、场发射扫描电镜及低温液氮吸附实验,获得泥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矿物组分、孔隙结构参数,采用孔隙结构相对偏差、FHH分形模型来评价储层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储层孔隙类型以黏土矿物片层间的平行板状孔、狭缝状孔及粒间的锥状孔为主,孔隙尺度主要为介孔,其次为微孔和宏孔;孔隙结构具显著分段分形特征,由于与煤储层高度相似而划分为渗透孔隙(r>7.5 nm)和吸附孔隙(r≤7.5 nm),渗透孔隙复杂程度强于吸附孔隙;微孔越发育,孔容越小,比表面积越大,分形维数越大,孔隙结构越复杂,非均质性越强;过渡相煤系泥页岩储层孔隙结构非均质性主要受控于不同沉积环境及成岩演化下矿物组分差异,随着黏土矿物含量的增加和脆性矿物含量的减小而增大;与下石盒子组相比,山西组黏土矿物含量更低,导致分形维数较低,孔隙结构复杂程度偏弱,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的相对偏差较小,孔隙分布较均匀,非均质性相对弱,对页岩气的储存、解吸和扩散更有利,可考虑优先开采。 相似文献
996.
以微晶纤维素(MCC)为原料,研究了160℃下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C4mim]Cl)水溶液处理机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热重分析等技术分析了处理过程对纤维素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4mim]Cl质量分数大于60%的条件下,[C4mim]Cl水溶液处理破坏MCC原有氢键结构。[C4mim]Cl质量分数增大,纤维素表面官能团的红外谱带位移增大,热重分析的特征温度降低,[C4mim]Cl水溶液对纤维素作用增强,纤维素的结晶指数先增大后减小。高浓度([C4mim]Cl质量分数大于60%)和低浓度条件下,[C4mim]Cl水溶液对纤维素的处理遵循不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97.
采用离子束溅射沉积了不同厚度的Co膜和Cu膜,利用四电极法测量了薄膜的电阻率,从而得到了Co膜和Cu膜的电导率随薄膜厚度的变化关系。实验结果表明,Co膜和Cu膜的电学特性都具有明显的尺寸效应。比较了同时考虑表面散射和晶界散射的电导理论得到的电导率公式与实验结果,不同薄膜厚度电导率的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提出了厚度作为金属薄膜生长从不连续膜进入连续膜的一个特征判据,并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测了膜厚在特征厚度附近的Co膜和Cu膜的表面形貌。 相似文献
998.
通过对HfO2膜料中杂质元素的分析,找出了影响薄膜性能的主要杂质元素。结果表明:金属元素、吸收性介质元素的存在对薄膜的损毁有很大负面影响;在紫外波段,Zr元素含量大的薄膜吸收较大;并且提出负离子元素在膜料蒸发过程中形成气源中心,产生喷溅,从而使薄膜的损伤阈值降低。 相似文献
999.
薄膜厚度对HfO2薄膜残余应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fO2薄膜是用电子束蒸发方法制备的,利用ZYGO干涉仪测量了基片镀膜前后曲率半径的变化,计算了薄膜应力。对样品进行了XRD测试,讨论了膜厚对薄膜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厚度HfO2薄膜的残余应力均为张应力,应力值随薄膜厚度的增加而减小,当薄膜厚度达到一定值后,应力值趋于稳定。从微观结构变化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发现微结构演变引起的本征应力变化是引起薄膜残余应力改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6 300 t卧式挤压机生产超级双相钢UNS S32760无缝钢管,以不同温度对管材进行固溶处理,研究固溶温度对管材金相组织、力学性能和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UNS S32760铁素体相(α相)含量逐渐增多,奥氏体相(γ相)含量逐渐降低,抗拉强度、伸长率基本保持不变,屈服强度逐渐升高,冲击功整体呈上升趋势;在固溶温度1 100℃时,管材组织中α相和γ相比例约为1∶1,点腐蚀速率最低,耐点蚀性能最优,腐蚀速率为0.031 mm/a。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