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电工技术   1篇
化学工业   26篇
金属工艺   53篇
机械仪表   6篇
矿业工程   7篇
武器工业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28篇
冶金工业   4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以TiCl4为钛源,NaOH为沉淀剂,采用水解-沉淀法制备出云母负载纳米TiO2光催化剂(TiO2/M),采用TG,XRD,SEM,UV等手段对所制备的粉体进行了性能表征;并以日光色镝灯为光源,研究了催化剂对甲基橙的光降解活性.讨论了材料制备过程中焙烧温度、光催化剂添加量、重复次数对光降解甲基橙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TiO2物相为锐钛矿相和金红石相混晶,平均晶粒尺寸为10~30 nm,颗粒在云母表面形成均匀牢固的包覆层,制备的云母负载纳米TiO2光催化剂对200~370am的紫外光有较高的吸收率.经400℃焙烧2 h制备的光催化剂以5 g/L加入时,60 min对甲基橙的降解率达到80%;相同条件下重复利用3次,60 min对甲基橙的降解率仍然可高达49%.  相似文献   
72.
SiC粉体化学镀铜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SiC粉体的敏化、活化及其碱性化学镀铜的工艺配方。分别对镀液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和各工艺条件对镀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iC粉体颗粒越细、镀液pH增大、温度升高,都容易导致镀液分解;增加甲醛含量,可以提高镀速,但是镀液稳定性下降;适宜的络合剂,可以提高镀层质量,保持镀液稳定,但络合剂含量增加,镀速降低。得出了最佳的工艺条件:φ(甲醛)10~20mL/L,ρ(络合剂)50~70g/L,温度15~35℃,pH12.5~13。碱性化学镀铜后的SiC-Cu复合粉体及其于1050℃热处理后的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镀层中含Cu、SiC和Cu2O,且Cu呈结晶态;铜镀层在高温下与SiC粉体能够较好共存,无脱落现象。扫描电镜照片显示,SiC-Cu复合粉体分散性良好,镀层表面平滑、均匀,并有细小的金属胞状颗粒随机堆积而成。  相似文献   
73.
掺W纳米TiO2材料改性与光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溶胶-凝胶被广泛用来制备纳米氧化物材料。以钛酸丁酯为先驱体,冰醋酸为螯合剂,通过水解缩聚作用制备了纳米TiO2,掺杂钨元素对纳米TiO2进行改性,运用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及光吸收等手段,研究了不同掺杂量对TiO2相变和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掺杂量和热处理温度。  相似文献   
74.
纳米TiO2稀土元素掺杂改性与光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材料,以钛酸丁酯为前驱体,冰醋酸为螯合剂,通过水解缩聚作用制备纳米TiO2,掺杂稀土元素Ce对纳米TiO2进行改性,运用热分析(DSC)、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光吸收等手段,研究了不同掺杂量对TiO2相变和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掺杂量和热处理温度。  相似文献   
75.
本文以硅溶胶为粘结剂,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SiC预制件,探讨煅烧温度以及引入钠离子对预制件强度、氧化增重和SiO2总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硅溶胶含量为1.55%~3.88%的SiC预制件在空气中高温煅烧时的氧化增重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与硅溶胶的含量无关.当煅烧温度在1 050℃以上时才能获得足够的强度,此时预制件中SiO2的总含量不低于4.61%.当硅溶胶中引入钠离子(模数为2.5~20),可将SiC预制件的煅烧温度降至750~850℃,SiC的氧化增重随煅烧温度的升高和钠离子含量的增加而增大;预制件获得足够强度对应的SiO2的总含量降至1.35%.  相似文献   
76.
氧化反应引起裂纹愈合是结构陶瓷提高强度的一个重要途径.针对目前研究中缺乏定量性这一不足之处,本文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研究了氧化反应与裂纹愈合、强度提高之间的定量关系.建立了裂纹愈合模型,并进行了动力学研究,分析了高温加热时间、温度、裂纹尺寸对裂纹愈合及材料强度的影响.以期为裂纹愈合与强度恢复的定量或半定量的研究,实现人为精确控制裂纹愈合的程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7.
Al2O3-SiCw材料通过在高温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物所引起的体积膨胀对裂纹处的填充迁移,使裂纹产生愈合现象.动力学分析表明, Al2O3-SiCw材料裂纹愈合速度为 ,强度恢复由下式计算 ,与 Al2O3-TiCp材料相比,增加了一个填充项F,从物理意义上分析,F是除裂纹面外对裂纹愈合有利的填充面积当量,就Al2O3-SiCw材料而言,F与裂纹面上晶须桥联及晶须露头面积及裂纹周边反应物能够对裂纹处进行填充的面积有关. 1200℃保温时F值约为9.94×10-8m2.  相似文献   
78.
粉体化学镀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化学镀对粉体进行表面改性具有施镀对象无选择性,均镀能力强,成本低的优点。本文简要总结了粉体化学镀的一般特点及工艺参数对镀液稳定性、镀层沉积速度、镀层结构的影响,并对粉体化学镀在制备各类新材料中的应用作了简要概述,提出了粉体化学镀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9.
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Ti50C50元素混合粉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的结构演变以及热处理对粉体结构的影响,讨论了TiC机械合金化合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机械合金化合成TiC遵循逐渐扩散反应机制,反应首先形成纳米晶Ti(C)粉体,球磨10h析出TiC,随着球磨过程的进行,TiC的量逐渐增多,品格常数增加,晶粒尺寸降低。球磨80h后,粉体主要由纳米晶TiC构成,晶粒尺寸6nm,但仍有少量的Ti(C)剩余。热处理促进残余的Ti(C)转变成TiC,同时导致TiC粉体晶粒生长,晶粒尺寸增大,晶格畸变程度降低,有序度提高。  相似文献   
80.
纳米(Ti,Ni,Fe)-Al金属间化合物及其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i,Ni,Fe)-Al金属间化合物具有优良的性能,在航空材料和中高温结构材料等领域内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采用机械合金化制备、合成纳米金属间化合物及其复合材料有望克服金属间化合物固有的室温脆性及高温蠕变强度低的缺陷。本文综合评述了国内外在纳米(Ti,Ni,Fe)-Al金属间化合物及其复合材料的机械合金化合成及其烧结固化与力学性能等方面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就该研究领域的不足之处及其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