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08篇
  免费   565篇
  国内免费   323篇
电工技术   658篇
综合类   539篇
化学工业   1109篇
金属工艺   380篇
机械仪表   467篇
建筑科学   633篇
矿业工程   574篇
能源动力   198篇
轻工业   607篇
水利工程   309篇
石油天然气   313篇
武器工业   209篇
无线电   563篇
一般工业技术   474篇
冶金工业   314篇
原子能技术   120篇
自动化技术   929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297篇
  2022年   363篇
  2021年   318篇
  2020年   338篇
  2019年   386篇
  2018年   428篇
  2017年   180篇
  2016年   177篇
  2015年   235篇
  2014年   543篇
  2013年   406篇
  2012年   418篇
  2011年   512篇
  2010年   396篇
  2009年   387篇
  2008年   366篇
  2007年   284篇
  2006年   280篇
  2005年   238篇
  2004年   200篇
  2003年   200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149篇
  2000年   154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Ce: YAG荧光陶瓷具有突出的导热性及化学稳定性, 相比有机硅胶封装法在高功率白光LED的应用上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采用真空固相烧结法制备了不同Gd掺杂浓度的(Gd, Y)3Al5O12:Ce样品, 通过XRD, SEM及荧光光谱等表征手段, 研究了Gd掺杂对Ce:YAG荧光陶瓷的晶体结构及其用于白光LED时对发光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 随着Gd掺杂浓度的提高, Gd3+取代Y3+ 的位置进入晶格, 使得样品的晶格常数增加。Gd3+还影响了Ce3+对蓝光的吸收, 同时Ce3+将蓝光转换成黄光的效率也下降, 导致光效从81.45 lm/W降低至63.70 lm/W。Gd的掺 杂使Ce3+的光致发光谱峰位从534 nm向564 nm红移, 显色指数从61.3提升至70.2。Gd的掺杂虽然降低了发光 效率, 但显著提高了(Gd, Y)3Al5O12:Ce样品的显色指数, 使得黄色YAG荧光陶瓷应用于白光LED的性能得到了 提高。  相似文献   
992.
为了研究老化对改性沥青微观结构及疲劳性能的影响,通过沥青常规指标测试试验、动态剪切流变(DSR)试验和AFM测试试验,从宏细观角度分析了老化前后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BS)改性沥青和胶粉改性沥青的针入度、延度和软化点及疲劳性能、微观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老化程度的加深,两种改性沥青的稠度、硬度增加,高温性能得到改善,而温度敏感性变低,低温抗裂性能变差。综合分析针入度比、延度比和软化点比得出胶粉改性沥青的抗老化性能优于SBS改性沥青;随温度的降低、频率的增大和老化程度的加深,两种改性沥青的抗疲劳性能变差;微观结构观测结果显示,SBS改性沥青具有"蜂型结构",老化后"蜂型结构"的体积增大、高度增加、数量减少;胶粉改性沥青没有"蜂型结构",胶粉颗粒与沥青在共混共融过程中发生溶胀、脱硫和降解等行为会影响沥青中"蜂型结构"的形成;老化前后胶粉改性沥青表面形貌粗糙度和高度变化不大;胶粉改性沥青的抗疲劳、抗老化和高温性能总体优于SBS改性沥青。  相似文献   
993.
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DSR)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分别对原样沥青、经旋转薄膜烘箱(RTFO)老化后和压力老化(PAV)后的SBS改性沥青进行测试,分析SBS改性沥青在不同老化程度、损伤程度、自愈时间和自愈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下,其自愈合性能的变化规律。通过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得到影响SBS沥青自愈合能力的最大因素;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测不同老化程度下SBS改性沥青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影响沥青自愈合性能的最大因素是老化程度,其后依次是损伤程度、愈合温度和愈合时间;综合原子力显微镜的观测结果,沥青经老化作用后表面越粗糙,其自愈性也就越差。  相似文献   
994.
995.
AZO@TiO2导电晶须是一种导电性能好、白度高、价格低廉的导电材料。目前共沉淀法制备该材料难以实现锌铝元素掺杂均匀及近中性反应条件。本研究采用金属螯合法,以AlCl3和ZnCl2为原料,以乙酰丙酮为螯合剂,在无水乙醇中溶解得到稳定的金属螯合物前驱体溶液,再通过水解及煅烧在TiO2表面包覆一层AZO导电膜制备AZO@TiO2导电晶须。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了包覆比、掺杂比、乙酰丙酮的配比和煅烧温度对晶须导电性能的影响,并通过设计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工艺参数。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四探针测试仪、X射线衍射仪(XRD)、能谱分析仪(ED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热重分析仪(TGA)对所制得的导电晶须进行测试表征,结果表明,以此种方法制得的AZO@TiO2导电晶须表面电阻率最低达到0.318kΩ·cm。  相似文献   
996.
997.
研究聚酯纤维长径比、掺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断裂韧性及冲击荷载等力学性能的影响;运用复合材料理论和纤维间距理论对聚酯纤维/混凝土增韧阻裂机制进行研究,结合SEM观察微观形貌分析纤维长径比与掺量对增韧阻裂机制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及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研究冲击高度、试件厚度、长径比及掺量对纤维/混凝土抗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长径比为300与600的聚酯纤维会降低混凝土抗压强度,低掺量长径比为150的聚酯纤维通过提高混凝土致密程度使混凝土抗压强度有所提升;在抗拉强度方面长径比为150的聚酯纤维主要以缺陷形式存在,长径比为300的聚酯纤维对改善混凝土内部拉结作用最显著,3%(与胶凝材料体积比)掺量聚酯纤维对提高混凝土抗折强度最显著;对于混凝土断裂韧性,长径比为300与600的聚酯纤维/混凝土断裂韧性提高明显,通过SEM微观形貌发现纤维拉结作用产生的微裂纹会提高混凝土耗能能力,从而提高混凝土极限荷载与破坏时中心挠度,长径比为300的聚酯纤维/混凝土抗拉强度变化规律与复合材料理论和纤维间距理论分析结果较吻合;冲击高度为影响冲击荷载大小的主要因素,纤维长径比较纤维掺量影响较大,通过LSCM三维损伤形貌分析得出长径比为150的聚酯纤维对混凝土材料损伤改善效果较显著,同等掺量下长径比为150的聚酯纤维间距较小导致混凝土局部力学性能提高,从而提高混凝土抗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998.
通过固相反应法制备单一结构的锶镁共掺的Na0.5Bi0.48Sr0.02Ti0.98Mg0.02O2.97氧离子导体,利用交流阻抗谱和内耗温度谱分别研究锶镁共掺对Na0.5Bi0.5TiO3材料晶粒电导率及氧离子扩散的影响。在593K时,Na0.5Bi0.48Sr0.02Ti0.98Mg0.02O2.97材料的晶粒电导率可以达到5.31×10^-4S/cm,比母体Na0.5Bi0.5TiO3材料在同温度下的晶粒电导率高一个数量级,甚至超过了Na0.5Bi0.5Ti0.98Mg0.02O2.98样品在673K温度下的晶粒电导率。在锶镁共掺的Na0.5Bi0.48Sr0.02Ti0.98Mg0.02O2.97材料中观察到一个氧弛豫内耗峰,其弛豫参数为:E=0.85eV,τ0=7.4×10^-14s。结合弛豫参数和结构分析,Sr^2+的掺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大氧离子扩散的自由体积,较大的自由体积、较高的可动氧空位浓度和较好的氧空位可动性是NBT-SrMg2样品晶粒电导率相较于NBT-Mg2样品大幅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9.
无直流电感的串联谐振变流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无直流电感的新型串联谐振直流环节变流器,其系统体积小,重量轻,电路结构简单,开关损耗小,效率高。文中介绍了该电路的工作原理、控制方法及元器件的选择,并给出了小功率逆变系统带电机负载时的实验波形。  相似文献   
1000.
抓好考试环节 保障教学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考试对教师、教学管理部门的重要性,讨论了应当如何抓了考试环节和对考试的系列化管理,提出了提高试差质量,在考试后进行试差分析,组织专家进行试卷评在等措施,通过这些措施加强了对教学质量的宏观控制,保障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