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60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5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3篇
能源动力   3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考虑到转子匝间短路会在定子回路产生与极对数和定子绕组形式有关的偶数次和分数次不平衡电流分量,首先基于不平衡电流谐波分量产生的各次谐波磁动势,推导了转子在定子直角坐标系中不平衡磁拉力(UMP)的表达式,并根据故障时定、转子磁动势的特点,得到了故障后UMP的频率分量表达形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故障时UMP特征分析方法。用该方法对不同极对数的隐极发电机样机转子匝间短路故障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基于ANSOFT软件的场路耦合计算得到了故障中转子电磁力的数值结果。仿真结果符合理论分析的UMP特征,验证了所提出的转子受力分析方法的正确性。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均表明,不同极对数和定子绕组形式的发电机故障时转子UMP的谐波特征不同,为机电信息融合的转子匝间短路故障监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新型组合级联式兆瓦级功率转换系统(PCS)的拓扑结构,它由电池组、隔离型半桥DC/DC变换器和级联式H桥DC/AC变换器组合而成。首先对所选用的隔离型半桥DC/DC变换器的基本原理、电压增益和功率传输特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2种变换器的协调控制策略:为实现装置的双向功率交换,DC/DC侧采用移相控制,DC/AC侧采用双环控制;为确保直流侧电容电压恒定,DC/DC侧采用占空比控制,DC/AC侧采用全局直流电压控制;为提高装置响应速度和改善直流侧电容电压品质,将电网侧的实时功率指令前馈给DC/DC侧;为改善装置的启动特性,提出了一种软启动控制策略。在PSCAD/EMTDC环境下建立了基于锂电池储能的PCS模型,应用所提出的一整套协调控制策略,对装置的启动过程、正常调节工况、电池组容量和荷电状态不同等工况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该装置在所提出控制策略下具有较宽的电压匹配能力,电池状态适应能力强,且控制的响应速度较快,能实现大容量储能和双向大功率调节。  相似文献   
13.
当系统发生严重级联故障导致失步运行时,需要快速准确地识别出系统中的同调机群,为下一步的自主解列控制提供基础。针对WAMS测量到的发电机动态轨迹信息往往具有非线性和非平稳性等特点,提出了一种在线识别同调机群的新方法,能充分考虑各种故障场景的动态特性和非线性系统的时变特征。首先根据WAMS量测可得到故障后发电机组的实时响应功角轨迹信息,利用基于类别信息和核空间的改进拉普拉斯特征映射算法提取特征信息,进而识别出各发电机的运行特性;再利用k-way余弦相似度因子分群算法对发电机组进行自主识别分群。最后通过新英格兰39节点系统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并且适用于系统不同运行方式,能在线准确识别同调机群。  相似文献   
14.
刘祎  李虹  李瑞琴  郝亮亮 《包装工程》2015,36(21):75-78,121
目的研究面向现代包装机械的设计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方法根据包装机械的性能要求、结构特征和相对应的质量特性,参照机械产品的评价体系,构建面向包装机械的设计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主观权重,利用熵值法确定指标的客观权重,通过主客观权重综合得到评价体系设计质量指标的综合权重,并以案例进行分析验证。结果案例分析证明,该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可行。结论使用该套包装机械设计质量评价体系,即可提高包装机械设计质量,又能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5.
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是一种提前采取措施预防问题发生的风险管理工具。结合金相试样制备实验的教学现状,阐述在混合式实验教学中引入FMEA的必要性。构建了线下FMEA分析-线上预习-课堂实验教学-在线复习与提升的基于FMEA的混合式实验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工匠精神,实现实验教学的持续改进,为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子模块故障是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常见的一种故障类型,将故障子模块旁路后,MMC将处于桥臂不对称运行状态。为使MMC系统在子模块旁路后依然能维持稳定运行,提出一种基于桥臂能量预测的MMC子模块故障容错控制策略。首先对各时刻桥臂子模块储存的能量进行动态预测,进而求得各时刻子模块电容电压的预测值,在不用附加环流抑制控制器情况下,实现对环流中不对称基频和二倍频谐波分量的有效抑制。该策略简化了系统控制的复杂度,既适用于桥臂子模块数不对称的运行状态也适用于正常运行状态。厦门柔性直流示范工程的电磁暂态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容错优化控制策略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数据驱动的电力系统暂稳分析,考虑到安全域概念下的暂稳预测和预防控制对输入特征的不同要求,以及充分兼顾数据挖掘模型的直观性与准确性,该文提出两阶段支持向量机用于暂稳预测及预防控制。在第一阶段,采用可控特征和直观模型挖掘运行方式与暂态稳定的内在联系,并用于制定预防控制策略;第二阶段,采用复杂模型构建准确率高的暂稳预测模型;此外,第一阶段模型能够为第二阶段的暂稳预测模型的训练提供样本筛选的依据,从而缩短了预测模型的训练时间。仿真分析表明,经过数据缩减后,预测模型的训练时间大大缩短,所得模型仍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当系统被判断为不安全时,可提供发电机有功调整的预防控制措施,以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8.
对新一代调相机失磁故障的研究有利于充分发挥其在高压直流系统中的无功支撑作用。首先,考虑不同的失磁故障类型,并基于实际录波数据,以单机无穷大系统为例对调相机失磁特征及对直流系统的影响进行了定性分析。然后,在PSCAD/EMTDC中建立了包括调相机及其励磁控制系统在内的锡盟—泰州直流输电系统的电磁暂态仿真模型。以受端调相机为例,从系统不同电压跌落程度和调相机不同失磁类型等方面仿真调相机失磁对系统稳定运行的影响。研究表明,相比于短路失磁,受端调相机开路失磁时造成的后果更严重,且当系统处于临界换相失败状态时,调相机的失磁故障会进一步恶化系统的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19.
电网换相换流器和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LCC-MMC)型混合直流输电解决了传统直流受端的换相失败问题,目前葛洲坝—上海直流系统正在进行受端柔性直流化改造的方案论证,而焦点在于送端交流系统故障引起直流电流快速下降的故障穿越问题。为此,首先根据送端交流系统故障时的系统等值电路得到其拉氏运算电路,基于回路电流法通过拉氏反变换求得直流电流的暂态过程,并分析了暂态电流的衰减分量及振荡分量。在PSCAD/EMTDC仿真平台上建立了葛洲坝—上海直流的电磁暂态仿真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分析的正确性。进一步地,忽略暂态电流的振荡分量,得到了直流电流及其过零时间的近似解析表达式。最后,利用解析表达式分析了交流电压跌落程度、平波电抗器和控制策略对直流电流过零时间的影响。所提方法可为LCC-MMC型混合直流输电的送端交流系统保护定值整定及平波电抗器参数的选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种基于空心线圈的电流测量新方法,通过在导线周围空间按一定规则布置的空心线圈组来测量电流。分析了单个线圈感应电压与单相导线电流的关系。分别提出了单相和三相电流的测量方法并进行了仿真。制作了实际的空心线圈组,并进行了电流测量实验。对线圈安装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位置偏差对测量精度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