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87篇
  免费   365篇
  国内免费   250篇
电工技术   418篇
综合类   343篇
化学工业   687篇
金属工艺   235篇
机械仪表   452篇
建筑科学   584篇
矿业工程   301篇
能源动力   145篇
轻工业   727篇
水利工程   318篇
石油天然气   366篇
武器工业   56篇
无线电   683篇
一般工业技术   486篇
冶金工业   239篇
原子能技术   61篇
自动化技术   701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92篇
  2022年   163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198篇
  2018年   222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361篇
  2013年   273篇
  2012年   283篇
  2011年   281篇
  2010年   284篇
  2009年   284篇
  2008年   289篇
  2007年   221篇
  2006年   309篇
  2005年   257篇
  2004年   238篇
  2003年   227篇
  2002年   168篇
  2001年   184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158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106篇
  1995年   110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107篇
  1989年   103篇
  1988年   59篇
  1987年   60篇
  1986年   54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38篇
  1981年   27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61.
962.
针对网格模型平滑区域提取特征困难,以及现有特征识别方法无法检测仅沿某一特定方向分布的特征点的问题,提出一种方向感知的网格模型特征识别方法。首先,分别从x、y、z三个方向探测网格顶点邻接面法向量沿不同方向变化的情况。设定合适的阈值,只要检测到在任何一个方向上顶点邻接面法向量的变化超过阈值,该顶点即被识别为特征点。然后,针对现有网格模型特征识别算法无法检测三维医学模型普遍存在的一种仅沿z轴方向分布的梯田型结构的问题,单独探测医学模型网格顶点邻接面法向量沿z轴方向变化的情况,将变化超出阈值的顶点识别为梯田型结构顶点,正确地将非正常梯田型结构从人体模型正常结构特征中分离出来。与二面角法的对比实验的结果显示:在相同阈值设置下,所提方法能更好地识别出网格模型特征,解决了二面角法在没有明显折线的平滑区域上无法有效识别特征点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现有网格模型特征检测算法因不具备方向探测能力而无法将医学模型非正常梯田型结构与正常人体结构区分开来的问题,为医学模型后续数字几何处理工作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963.
报道了一种采用双路高速伺服电机驱动光栅选线的方式,实现9~11 μm CO2激光快速调谐输出。双光路谱线切换时间小于100 μs,单光路谱线切换时间小于50 ms。激光器输出谱线达70条,其中9P (20)、9P (28)单脉冲输出能量大于100 mJ,9R (30)、9P (40)单脉冲能量大于90 mJ,激光脉冲宽度小于100 ns,重复频率为20 Hz。  相似文献   
964.
周维帅  翁嘉文  彭军政  钟金钢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0,49(6):20200039-1-20200039-7
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相移条纹图相位分析的广角镜头畸变校正方法。首先,用大尺寸液晶平板显示器显示四幅相移量为π/2的余弦条纹图作为校正模板。然后,用广角镜头相机拍摄该校正模板,获得四幅畸变条纹图,使用四步相移算法解调径向畸变条纹图的相位分布。由于经广角镜头成像的图像中心区域几乎无畸变,利用图像中心无畸变的相位值进行数值拟合得到径向无畸变条纹图的相位分布,作为求解径向畸变相位的基准,也就是径向畸变相位分布可以根据径向畸变条纹图的相位分布与径向无畸变条纹图相位分布相减得到,再将畸变相位转换成实际的畸变量。提出的方法不需要通过特征点或特征线确定畸变模型,可以直接计算畸变图像中每个像素点的畸变量。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简单、有效,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65.
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因规模庞大、计算复杂而限制了其在实时要求高和资源受限环境下的应用,因此有必要对卷积神经网络现有的结构进行优化压缩和加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剪枝、流合并的混合压缩方法。该方法通过不同角度去压缩模型,进一步降低了参数冗余和结构冗余所带来的内存消耗和时间消耗。首先,从模型的内部将每层中冗余的参数剪去;然后,从模型的结构上将非必要的层与重要的层进行流合并;最后,通过重新训练来恢复模型的精度。在MNIST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混合压缩方法在不降低模型精度前提下,将LeNet-5压缩到原来的1/20,运行速度提升了8倍。  相似文献   
966.
目前,对贝氏体和马氏体耐磨钢在高温环境下的磨损性能研究较少。利用销盘磨损试验机,对400 HB级低合金贝氏体耐磨钢NR400和马氏体耐磨钢NM400的高温(400℃)耐磨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利用扫描电镜及台阶仪等对其组织及磨损表面进行分析,并对磨损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由于NR400钢具有高硬度、较好的回火稳定性和韧性,其磨损率小于NM400钢的,高温耐磨性较好;NM400钢的磨损机理主要为磨粒磨损、氧化磨损和疲劳磨损,NR400钢的磨损机理主要为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  相似文献   
967.
该研究提出了基于二维频域光学振动层析(2D-FOCVT)获得悬臂梁模态频率从而实现对质量的高精度检测。在带集中质量悬臂梁固有频率计算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对不同质量(系数)下悬臂梁前三阶频率(系数)与集中质量(系数)关系做了分析,比较了前三阶频率对集中质量变化的敏感性。利用自研发的2D-FOCVT系统实验测试了悬臂梁结构在附加集中质量下的一阶频率,对悬臂梁集中质量—一阶频率关系做了拟合,由此提出了应用一阶频率对质量变化的敏感性实现质量的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自搭建的2D-FOCVT能提供纳米量级的振动位移精度,同时创新性地将2D-FOCVT结合模态分析进行附加质量块的质量称量,拓展了2D-FOCVT的应用。  相似文献   
968.
目的研究陶瓷制品口缘和器身中多种金属元素的迁移风险,并考察合规判定规则。方法采用体积分数为4%乙酸模拟物对41种杯类陶瓷口缘和器身进行3次迁移实验,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试液中的18种金属元素进行检测。结果陶瓷制品口缘和器身的金属元素迁移量平均值随迁移次数递减;铝(Al)、钴(Co)、锌(Zn)、铅(Pb)的最大迁移量超过讨论限量10%的样品数,明显高于其他金属元素的样品数,且同样特征的样品中口缘的样品数高于器身的样品数。结论陶瓷制品具有较高的Al、Co、Zn、Pb迁移风险,而且口缘比器身的迁移风险更高。建议金属元素迁移量以第1次迁移实验结果进行合规判定。  相似文献   
969.
针对地下综合管廊受邻近工程施工扰动时的功能完整性问题,基于管廊接口附近节段发生刚体转动假定,针对典型综合管廊接口止水失效模式建立了管廊接口转角与细部尺寸的几何关系式,初步探究不同横截面尺寸管廊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接口止水失效所对应的管廊接口转角限值。以廊内管线极限拉伸和压缩应变量为依据,给出管廊内不同直径的管线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时所对应的管廊转角限值。分析结果表明:管廊接口止水失效对应的转角限值与接口密封形式及管廊横截面几何尺寸有关;廊内管线破坏时的管廊接口转角限值主要受管廊横截面宽度和管线直径影响;当管廊横截面宽度小于10 m、廊内管线直径小于公称直径DN500时,管廊接口止水失效对管廊功能完整性能起控制作用;当管廊截面宽度大于10 m且内部管线直径大于DN500管径,廊内管线破坏先于管廊接口止水失效。综合考虑管廊接口止水失效和廊内管线破坏两种失效模式所给出的管廊接口转角限值,可为管廊接口防水及结构安全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0.
随着我国核电产业飞速发展,核电站厂址的选择将不可避免地遇到非基岩场地。针对地震动斜入射下非基岩场地中核电结构抗震问题,建立了包括CAP1400核岛结构和岩土场地的土-结构系统三维有限元模型,基于黏弹性人工边界和斜入射地震动输入方法,研究了P波斜入射角度和非基岩分层场地对核岛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非基岩场地将增大核岛结构加速度响应和楼层反应谱,多数条件下也将增大楼层相对位移;P波入射角度增大,核岛结构竖向响应减小、水平响应增大,楼层反应谱的频谱特性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