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12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采用纳秒激光器在316 L不锈钢表面织构不同密度的光栅结构和方柱结构;采用UMT-2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织构表面的摩擦特性;采用TOYOTA显微镜观察摩擦磨损前后织构的表面形貌;分析2种织构摩擦特性变化的机制.结果表明:光栅和方柱2种结构织构能起到降低和稳定摩擦阻力及稳定摩擦因数的作用;织构越密集,摩擦阻力越小.2种织构表面均能捕获硬质微粒、储存润滑油,在贫油的条件下能产生二次润滑效应;织构越密集,越有利于产生流体动压效应,从而提高承载能力.光栅结构减摩效果优于方柱结构.  相似文献   
12.
13.
遵循"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教育新理念,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教学内容更新、课程整合与体系优化和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的改革,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多自由度并联机构作为基体,在原机构原动件处辅以可控弹性阻尼装置,运用反向自适应原理,模拟橡胶,较好地解决了多自由度减振问题。以航行中船舶仪器设备需三维隔振为例,分析了船舶仪器设备的减振要求,采用三自由度或具有冗余四自由度并联机构组合弹性阻尼减振装置,介绍了该减振装置的结构及有关参数的设计方法,理论分析与动态模拟及试验结果一致,说明该减振装置的分析方法是正确的,可推广到其他要求多维减振的设备上。  相似文献   
15.
微摩擦热实验比较复杂,现有实验条件还难以对其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采用有限元数值方法模拟硅材料微机电器件表面镀Si-DLC膜前后的弹塑性接触及摩擦热分布的性能。用Ansys10.0建立弹塑性接触和摩擦热分析的有限元几何模型,分析弹性阶段和弹塑性阶段各参数与接触性能之间的规律、摩擦热及热耦合应力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硅表面镀上一层Si-DLC膜后,其抵抗外力变形能力和抗磨性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且摩擦热引起的升温和热耦合应力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6.
基于并联机构多自由度减振平台仿真与测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决许多重大工程领域中的多自由度减振问题,本文针对橡胶具有多自由度弹性阻尼减振特性,但容易老化,失去弹性的特点,采用并联机构作为组合弹性阻尼减振装置主体结构,在机构原动件处辅以弹性阻尼装置,运用反向自适应原理,模拟橡胶实现减振;同时按照给定减振要求,用ADAMS软件建立系统模型和仿真,并制作了试验样机.将仿真和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动态模拟与试验结果一致,从而说明了基于并联机构组合弹性阻尼减振装置设计理论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可推广解决其它多自由度减振问题.  相似文献   
17.
316L不锈钢表面不同微孔和微方柱时的减摩耐磨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泽  周明  谈衡  陈修祥  戴国洪  叶霞 《材料保护》2012,45(12):57-58,8
为了提高316L不锈钢的耐磨性,以纳秒激光器在其表面织构了微孔和微方柱阵列,采用UMT-2摩擦磨损试验机进行了摩擦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载荷和滑动速度下,光滑表面的磨痕深而宽,织构化表面的磨痕浅且窄;织构化表面的摩擦阻力变化比光滑表面稳定,微孔和微方柱阵列越密集,摩擦阻力越小;不锈钢表面的微孔和微方柱能提高其耐磨性,微孔的减摩效果优于微方柱结构,两者均能减摩的原因在于储存的润滑油,以致在发生贫油时能产生二次润滑效应,从而保持了油膜的连续性,提高了其润滑性。  相似文献   
18.
中医推拿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结构优选与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中医推拿中振法、按法、揉法、滚法等按摩操作手法,分析要实现这四种按摩手法所需的施力方向和运动自由度。根据其所需自由度,提出总体设计方案,对并联机构执行器进行了多种机型设计,借助ADAMS软件从按摩手法中的滚法所需的摆动幅度以及同等按摩力度所需的驱动力参数等方面进行机型优选,并对优选机型进行了三维建模和模型制作。通过运动学分析与仿真验证,说明该机构具有良好的运动学性能,且位置正反解分析简单,为后续的机器人控制以及机器人的产品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采用基于并联机构和磁流变阻尼器的半主动控制多维减振装置,实现对车辆行驶中面临的多维振动半主动控制。对减振装置进行结构设计、系统控制模型分析和控制算法研究,并制作样机进行实验研究。样机试验结果表明,该半主动控制多维减振装置能实现车载设备多维减振,且减振效果好、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20.
基于并联机构的三平移隔振平台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决交通运输和航天领域中的三平移隔振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并联机构的新型三平移隔振平台,介绍了其结构及有关参数的设计和分析方法,制作了样机并进行了试验分析。理论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该平台能实现三平移隔振,其设计和分析方法可应用于其他多维隔振平台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