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9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14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6篇
建筑科学   15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6篇
水利工程   13篇
无线电   10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冶金工业   1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了确定小规模超临界二氧化碳(S CO2)热力透平的形式及其结构,基于正向设计思路,结合热力学计算、气动分析、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某200 kW级S CO2径流式热力透平进行参数化设计,并对其进行性能与叶片数量的响应分析,对其内部三维速度、温度和压力场进行CFD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透平结构等熵效率和功率分别为85.54%和214 kW,与实验值比较最大偏差为2.03%,设计结果可靠。当透平结构静叶个数从20增大到32时,效率和功率分别上升5%和下降20%,最佳静叶片数为26;速度在喷嘴通道和喉道处变化明显,温度和压力分布的变化趋势较为相似,都随着流动方向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92.
为探究城市河道形态改造的有效性,根据河道自然修复理念,采用正弦函数对典型城市渠化河道的河宽、水深和蜿蜒度等地形几何变量进行振荡波动,并借助数字河道合成技术生成6种河道数字地形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二维水动力模型考察不同河道形态改造对河床干扰度、水力形态多样性指数和浅滩缓流生境面积等生态水力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河段城市渠化河道生态水力性能随地形几何变量的振荡波动而变化,且河道空间形态越复杂,河道生态水力性能越好;在高流量(8~12 m3/s)下,“深潭-浅滩”形态构造下河床干扰度平均减少88.2%,水力形态多样性指数平均提高37.4%,而浅滩缓流生境面积增加24.9倍,表明河流生态水力性能得到显著改善;城市河道近自然形态重构能大幅降低河道对于流量变化的敏感性,并显著提高河道生态结构稳定性,有助于河流生态系统的恢复。  相似文献   
93.
应用抗扰动观测器的微网改进下垂无功补偿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网中的分布式电源的逆变装置采用下垂控制来维持电源点的功率平衡和电压稳定,其中电压稳定通过无功补偿来实现.本文所要解决的是传统下垂控制在电压调节过程中存在分配误差且无功补偿增减幅度过大问题.提出一种新型自适应下垂控制方案来增加无功补偿动态性能;提出一种基于抗扰动观测器的微网抑制电压波动方案,来提高无功补偿下垂控制系统的...  相似文献   
94.
针对现有测试性指标评估方法未能考虑装备研制阶段不同层次结构测试性水平动态增长的特性,导致测试性评估置信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测试性增长条件下基于层次Bayes网络模型的测试性指标动态评估方法。根据装备结构特征建立测试性指标动态评估的层次Bayes网络模型,并以测试性指标作为网络传递参数;考虑延缓纠正的测试性增长试验策略,给定测试性阶段序化增长约束条件,针对不同层次节点各阶段增长试验数据,采用单边Fisher精确检验法对测试性增长趋势进行检验,并基于检验结果确定增长阶段数;提出利用最大熵模型和改进Gompertz模型的先验参数估计方法,结合Bayes定理以及研制阶段各层次节点先验信息确定节点先验分布;进一步基于层次Bayes网络融合推理算法确定顶层节点测试性指标的后验分布,实现对装备测试性指标的动态评估,并通过案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相较于直接运用Beta分布,具备更为准确合理的指标评估结论。  相似文献   
95.
随着可加工陶瓷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可加工陶瓷材料的机械加工技术逐渐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可加工陶瓷在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材料去除特性、刀具磨损、加工工艺及可加工性评价,内容涉及加工表面质量、去除机理、加工损伤、材料去除率、刀具参数、切削参数、表面粗糙度、冷却和可加工性综合评价,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96.
以超高盐(7%NaCl)高磷榨菜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DO以及曝气方式对磷酸盐还原除磷工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DO主要通过影响生物膜内微环境的分布,导致除磷效能随DO的降低而降低.只有当DO高于5.5 mg/L时,才能构建出适合磷酸盐还原菌生长的特殊区域(ORP>-150 mV).同时曝气量的不同,还会影响生物膜内的...  相似文献   
97.
以含超高盐度(7%,以NaCl计)、高磷的榨菜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初始pH值、DO、温度等环境因子对好氧磷酸盐还原系统除磷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过程中维持偏碱性环境(初始pH值为8.0)有利于磷酸盐还原菌发挥酶活性;DO主要通过影响生物膜内微环境的分布来影响磷酸盐的还原,表现为除磷效能随DO浓度的降低而降低.但DO浓度过高会导致生物膜脱落,造成出水COD值升高,DO宜控制在6.0 mg/L.较高的温度有利于磷酸盐还原菌除磷.但过高的温度会使反应器中絮凝性较差的明串珠菌大量繁殖,导致出水浑浊,表现为出水COD值较高.因此,温度应控制在30℃.  相似文献   
98.
铁炭微电解工艺对高硝态氮制药废水的脱氮效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硝态氮、难降解的有机制药废水为处理对象,探讨了铁炭微电解工艺对其脱氮效能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填料粒径、pH值、铁炭比、气水比、停留时间等因素均对铁炭微电解系统的脱氮效能有显著影响;在铁屑和活性炭粒径均为35目、pH值为3、Fe/C值为3:1(体积比)、气水比为5:1、停留时间为1.5 h的最佳条件下,当进水TN、NH4+-N和NO3--N的平均浓度分别为823、30和793 mg/L,BOD5/COD值为0.1时,铁炭微电解系统对TN、NH4+-N和NO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到51.5%、70%和50.94%.  相似文献   
99.
单原子催化剂(SACs)具有结构独特稳定、制备方法灵活简便以及原子利用率高等特点,其在实现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的催化反应方面有巨大的潜力,并已广泛应用于水中新兴污染物处理领域。目前SACs的合成方法繁杂,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也还处于发展阶段,针对该情况,对SACs的主要合成方法及其在新兴污染物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总结了SACs四类合成方法(湿化学法、原子沉积法、质量选择软着路法、热解法)的优缺点,并探讨了SACs在光催化、电催化以及类芬顿水处理技术中降解有机污染物的作用机理。SACs对污染物的良好去除依赖于自由基(1O2、·O2-、SO4·-和·OH)和非自由基途径(h+和电子转移)。最后,对SACs发展过程中的机遇和挑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0.
无轴承电机在悬停及启动过程始终需要保持稳定悬浮,准确获取转子径向位移信息是控制转子稳定悬浮的关键,传感器的使用易受环境影响,降低系统可靠性,并且增加系统成本。针对电机悬停及启动过程,提出一种基于高频电流注入的无径向位移传感器控制方法。首先,基于电机电感数学模型,建立当转矩平面注入高频旋转电流信号后,空间对称绕组中有效高频偏差电势幅值与转子径向位移的关系;接着,利用线性正弦跟踪器提取有效高频偏差电势幅值;然后,基于上述电势幅值与转子径向位移关系,构建转子径向位移观测器;最后,将观测位移与自抗扰控制策略相结合,构建高性能的无径向位移传感器控制策略。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